一种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8232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7 08: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属于粱柱施工技术领域,其包括预制内支撑;柱底底座上安装柱内支撑,再在柱内支撑顶端安装与底座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线的顶座;设顶座为基点,架设以顶座中心为中点分布的至少两组梁外支撑;安装粱内支撑;点焊固定柱内支撑与底座、柱内支撑与顶座以及粱内支撑与顶座的各节点;柱分段浇筑;梁浇筑。本技术方案以内支撑为骨架,分段浇筑柱体,梁柱整体定位精确,结构强度高。度高。度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粱柱施工
,具体涉及一种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粱柱浇筑成型通常采用先柱后梁的施工方式,具体施工步骤包括:划分流水段,确定周转方案;绘制模板配模图;柱模板集中加工;搭设梁、板支撑架体;吊装柱模板;柱混凝土浇筑;柱模板拆除;搭设柱与梁板之间的模板;加固梁、板支撑体系;梁、板混凝土浇筑;最后梁、板模板拆除。
[0003]公告号为CN105569070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浇筑大尺寸混凝土梁柱结构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设置立柱钢筋骨架,b、定位放线并设置立柱模板,c、安装立柱模板支撑体系,d、向立柱模板中浇筑混凝土,e、初凝前在立柱顶端插入增强钢筋,f、达到设定强度后拆除立柱模板,g、对柱体顶部进行凿毛处理,h、设置横梁钢筋骨架,i、设置横梁模板及其支撑体系,j、向横梁模板中浇筑混凝土并进行振捣,k、拆模养护。就是先进行立柱施工,然后进行横梁浇筑。
[0004]采用先柱后梁施工方式是出于安全考虑,对于混凝土浇筑成型的柱,在混凝土未凝固前,其不足以对梁进行安全可靠的支撑;但是,先柱后梁施工方式需要先进行柱施工,待其凝固,一般需要3

5天,再进行梁施工,还需要3

5天,施工周期延长,并且柱施工和梁施工定位是不同阶段的操作,柱定型后再定位梁,梁的定位只能在柱的基础上,梁柱定位误差协调不能调整柱,特别是针对部分梁柱节点之间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内支撑,内支撑包括结构相同的梁内支撑和柱内支撑;S2:柱底底座上安装柱内支撑,再在柱内支撑顶端安装与底座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线的顶座;S3:设顶座为基点,架设以顶座中心为中点分布的至少两组梁外支撑;S4:安装粱内支撑,粱内支撑中心由顶座支撑,两端分别由至少一组梁外支撑所支撑;S5:点焊固定柱内支撑与底座、柱内支撑与顶座以及粱内支撑与顶座的各节点;S6:柱分段浇筑,先分段安装柱模板,再分段向柱模板内浇筑混凝土;S7:架设梁模板支撑,安装梁模板,再向梁模板内整体浇筑混凝土;S8:待混凝土凝固到一定强度,拆除梁模板、梁支撑以及柱模板。
[0006]具体地,所述内支撑预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以若干根一体成型的钢柱作为骨架,其中,钢柱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锁合孔,相邻钢柱之间的锁合孔交错分布;
S12:将若干根钢柱排列为等间距分布的环形,并固定各钢柱相对位置;S13:钢绳依次穿过锁合孔;S14:调整钢绳松紧度,点焊固定钢绳两端和钢柱的节点。
[0007]具体地,所述钢柱横截面由矩形及三角形构成,三角形其中一边相接矩形一边,并且两者相接边等长。
[0008]具体地,所述底座及顶座都在相对位置开设有与钢柱一一对应的盲孔,S2中柱内支撑安装是钢柱插入底座盲孔,调整钢柱顶端位置,再将顶座盲孔插接到钢柱上。
[0009]具体地,所述顶座中部镂空并且其上端设置有与盲孔位置对应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支柱,支柱开设有水平走向的通孔,通孔供梁内支撑的钢柱穿过。
[0010]具体地,所述顶座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1]具体地,S2包括在已安装的顶座后,以铅锤线法测量顶座和底座中心位置,调整顶座和底座相对位置,直至两者中心位于同一垂线,点焊柱内支撑中钢绳和钢柱的所有节点。
[0012]具体地,S3中梁外支撑包括支架、设置在支架顶部的定位槽以及可拆卸的封板,所述封板开设有与梁内支撑中各钢柱位置相对的孔;所述梁外支撑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31:将封板装配到梁内支撑上,钢柱插入封板上的孔,固定钢柱与封板相对位置;S32:根据测量位置放置支架,同一梁内支撑下方所有支架的中心线与顶座中心线位于同一平面;S33:封板放置到定位槽中。
[0013]具体地,柱分段浇筑包括如下步骤:S61:在模板堆场内根据配模图集中加工柱模板;S62:拼装柱模板,形成合围的筒式结构;S63:柱模板内侧刷脱模剂;S64:柱内支撑外围设置导向斜支撑;S65:吊装柱模板沿导向斜支撑下降,直至接触底座/另一柱模板,取出导向斜支撑,向柱模板内浇筑混凝土。
[0014]具体地,S7中安装梁模板包括如下步骤:S71:加工梁模板,梁模板包括两块侧模板和两块底模板,在梁模板内侧涂脱模剂;S72:在顶座至梁外支撑之间设置底模板;S73:在梁内支撑两侧设置侧模板,侧模板两端分别接触架设在梁内支撑两端的梁外支撑,固定侧模板和底模板相对位置;S74:以若干横梁固定两块侧模板顶部相对位置。
[001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势:1、整体化架构粱柱内支撑结构,在浇筑前定位,调整粱柱的相对位置,确保浇筑成型后梁柱尺寸,相对位置的准确;梁柱先后浇筑混凝土,浇筑的混凝土同时缓凝,缩短施工工期;以内支撑为骨架,配合梁外支撑辅助承重,为梁柱浇筑混凝土同时缓凝过程中的梁提供承重支撑,消除安全隐患;分段浇筑柱体,浇筑口不用从柱顶伸到柱底,消除浇筑空隙,提高成型后梁柱结构强度。
[0016]2、以钢柱和钢绳设置内支撑,钢绳具有一定量的张力,消除混凝土浇筑、凝固过程中对各个钢柱的内作用力,确保钢柱垂直,提高柱体对梁的支撑强度。
[0017]3、采用若干段筒式柱模板,柱模板事先制作并组装,在一个阶段浇筑前吊装一个模板,并将吊装模板与前一个模板扣接即可,简单快速,缩短施工周期,混凝土凝固后拆卸。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粱柱的内支撑施工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支撑预制方法;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内支撑结构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梁外支撑安装方法;图6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柱分段浇筑方法;图7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梁模板安装方法;图8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中顶座结构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中柱模板截面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七中导向斜支撑结构图;图1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八中梁模板截面图。
[0019]图中所示:10、梁内支撑;20、柱内支撑;21、钢柱;22、钢绳;23、锁合孔;30、顶座;31、支柱;32、通孔;40、底座;50、柱模板;60、梁模板;61、侧模板;62、底模板;70、导向斜支撑。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便于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阐述所述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预制内支撑,内支撑包括结构相同的梁内支撑和柱内支撑;S2:柱底底座上安装柱内支撑,再在柱内支撑顶端安装与底座中心线位于同一垂线的顶座;S3:设顶座为基点,架设以顶座中心为中点分布的至少两组梁外支撑;S4:安装粱内支撑,粱内支撑中心由顶座支撑,两端分别由至少一组梁外支撑所支撑;S5:点焊固定柱内支撑与底座、柱内支撑与顶座以及粱内支撑与顶座的各节点;S6:柱分段浇筑,先分段安装柱模板,再分段向柱模板内浇筑混凝土;S7:架设梁模板支撑,安装梁模板,再向梁模板内整体浇筑混凝土;S8:待混凝土凝固到一定强度,拆除梁模板、梁支撑以及柱模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支撑预制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1:以若干根一体成型的钢柱作为骨架,其中,钢柱沿竖直方向开设有若干锁合孔,相邻钢柱之间的锁合孔交错分布;S12:将若干根钢柱排列为等间距分布的环形,并固定各钢柱相对位置;S13:钢绳依次穿过锁合孔;S14:调整钢绳松紧度,点焊固定钢绳两端和钢柱的节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柱横截面由矩形及三角形构成,三角形其中一边相接矩形一边,并且两者相接边等长。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及顶座都在相对位置开设有与钢柱一一对应的盲孔,S2中柱内支撑安装是钢柱插入底座盲孔,调整钢柱顶端位置,再将顶座盲孔插接到钢柱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分段式粱柱浇筑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顶座中部镂空并且其上端设置有与盲孔位置对应并沿竖直方向向上延伸的支柱,支柱开设有水平走向的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相彦武陶秋谭鑫龙彭荣辉李俊龙王鹏川艾俊丞袁杰雷建康赵顺贤杨丽萍孟焕贵詹冬王东徐子麟赵敏超杨闯乔志娜李臣祝运节程菲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