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流隔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886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5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导流隔热装置,该装置包括:第一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气流的上风口;第二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相较于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更靠近车身底板且位于气流下风口,第一隔热件上与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相较于第二隔热件上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更远离车身底板,以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导流口,且沿第二隔热件远离第一隔热件延伸的第一方向,第二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上述方案,能够对汽车前舱区域中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导流,减少对车辆底盘中部区域以及尾部区域零部件的热害影响。零部件的热害影响。零部件的热害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流隔热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汽车制造
,特别是涉及一种导流隔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解决带有发动机的燃油车型/混动车型(包括增程式)的热害问题,通常在车内设置隔热板进行隔热。车用排气隔热板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固定到车身地板上的,并将车身地板包起来;一类是将排气管整个包起来,用来保温和隔热。
[0003]以上两类隔热板是目前普遍应用的类型,上述隔热板的设计可能会将汽车前舱的热气流会沿着车身地板与车身之间的通道,流转至底盘尾部区域,导致后地板区域的零部件也受到前舱热源的影响。因此,市场上急需一种隔热板有效隔绝热辐射,并对前舱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导流,减少对后地板区域的零部件的热害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至少提供一种导流隔热装置,能够对汽车前舱区域中产生的热气流进行导流,减少对车辆底盘中部区域以及尾部区域零部件的热害影响。
[0005]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导流隔热装置,包括:第一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气流的上风口;第二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相较于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更靠近车身底板且位于气流下风口,第一隔热件上与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相较于第二隔热件上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更远离车身底板,以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导流口,且沿第二隔热件远离第一隔热件延伸的第一方向,第二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06]其中,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r/>[0007]其中,第一隔热件还包括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延伸部,第一延伸部沿远离第二隔热件的方向延伸;第二隔热件还包括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沿远离第一隔热件的方向延伸。
[0008]其中,第一延伸部靠近车身底板的端面与车身底板平行。
[0009]其中,第二延伸部靠近车身底板的端面与车身底板平行。
[0010]其中,第一隔热件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于将第一隔热件安装和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0011]第二隔热件两侧设置有若干个安装孔,用于将第二隔热件安装和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0012]其中,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均为槽型隔热板,槽型隔热板开口处两侧连接有安装面。
[0013]其中,安装面上设有若干个安装孔。
[0014]其中,第二隔热件设有导流口的一端覆盖在第一隔热件的一端,通过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的安装面上的安装孔进行连接并固定在车身底板上。
[0015]上述方案,将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安装在车身底板上,并且第一隔热件和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第二隔热件与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隔热件与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形成导流口,并且导流口沿第二隔热件远离第一隔热件延伸的第一方向,从而对气流进行导流,使得气流逐渐远离车身底板并最终导流向地面方向。
[0016]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而非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0017]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这些附图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0018]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流隔热装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流隔热装置一实施例的气体流动示意图;
[0020]图3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流隔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流隔热装置另一实施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的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0023]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接口、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申请。
[0024]请参阅图1,图1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流隔热装置流程示意结构图。导流隔热装置100包括:第一隔热件110,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气流的上风口;第二隔热件120,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与第一隔热件110相连接,相较于第一隔热件,第二隔热件更靠近车身底板且位于气流下风口,第一隔热件110上与第二隔热件120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111,相较于第二隔热件120上与第一隔热件110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121更远离车身底板,以在第一连接部111与第二连接部121之间形成导流口122,且沿第二隔热件120远离第一隔热件110延伸的第一方向,第二连接部121至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
[0025]本申请中的导流隔热装置100应用于汽车领域,示例性地,可以主要应用于燃油车型/混动车型(包括增程式)。这类车型需要用到发动机燃烧汽油或是柴油等燃料以提供车辆行驶的动力,同时也会产生大量的热气流,若不快速将这些热气流排出车外,很容易形成热害问题,并影响车内零件的稳定性。因此本申请的导流隔热装置100可设置于车内任一位置,用于对车内的热气流进行导流,使得其能快速的排出车外。其中,可根据导流隔热装置100在车内设置的位置,对该导流隔热装置100增加设置隔热件,例如,可增设第三隔热件、第四隔热件等,在此不做具体的限定。
[0026]此外,关于本申请中导流隔热装置100的第一隔热件110和第二隔热件120其可以为隔热板、隔热膜等具有隔热功能的组件。示例性地,第一隔热件110和第二隔热件120为隔热板,其可采用压花铝板材质或者镀铝板材质,其厚度规格可为0.5mm、0.6mm、0.8mm、1.0mm、1.2mm不等。第一隔热件110和第二隔热件120也可采用多层设计的隔热板或是隔热件,例如,第一隔热件110和第二隔热件120采用三层隔热设计,第一层为隔热层,第二层为
真空层,第三层为面板层等,对于第一隔热件110和第二隔热件120的隔热设计,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27]请参阅图2,图2是本申请提供的导流隔热装置一实施例的气体流动示意图。对本申请的导流隔热装置100进行设置前,可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计算流体动力学)仿真对车内产生的热气流的温度、压力、速度和密度等进行模拟,从而得到热气流的流动情况。再根据CFD仿真模拟的热气流的流动情况,将导流隔热装置100设置在适当的位置对热气流进行导流,并且防止热气流的热量传递至车内零件。可以理解的是,除上述CFD仿真模拟热气流的流动情况外,还可以使用Lumped Vortex Method(集中涡流法)、Panel Method(板块法)等方法模拟热气流的流动情况,在此不作具体的限定。
[0028]在一些实施例中,根据CFD仿真法模拟的热气流的流动情况,可将第一隔热件110和第二隔热件120设置在车身底板上,用于对车身底板下方的热气流进行导流。汽车产生的热气流在第一隔热件110上方流动,并流向第二隔热件120。在热气流流向第二隔热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隔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隔热件,设置于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位于气流的上风口;第二隔热件,设置于所述车身底板靠近地面的一侧,与所述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相较于所述第一隔热件,所述第二隔热件更靠近所述车身底板且位于气流下风口,所述第一隔热件上与所述第二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一连接部,相较于所述第二隔热件上与所述第一隔热件相连接的第二连接部更远离所述车身底板,以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之间形成导流口,且沿所述第二隔热件远离所述第一隔热件延伸的第一方向,所述第二连接部至所述车身底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增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隔热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一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沿远离所述第二隔热件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隔热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沿远离所述第一隔热件的方向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小冈杨于奇张廷武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