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6317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相等的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还包括:负压系统,负压系统包括两组负压管道,脱附系统,脱附系统包括两组脱附管道,若干个蒸汽管均匀布设于罐体的侧壁上,蒸汽管上的第四管头和第五管头分别伸入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的下方,使脱附更均匀且快速;若干个干燥管均匀布设于罐体的侧壁上,干燥管的第一管头、第二管头和第三管头分别伸入罐体内部的三个空间内,从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的上下表面对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上的水分和剩余有机物进行吸收,使罐体内迅速干燥。使罐体内迅速干燥。使罐体内迅速干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有机废气处理
,具体涉及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苯、甲苯、二甲苯等芳香族溶剂以及醇类、脂类、丙酮等溶剂在各工业领域中广泛使用,这些发挥性有机化合物大多具有毒性,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最终以有机废气的形式排入大气中,造成大气的严重污染,因此,有机废气的回收利用十分重要,目前广泛采用活性碳纤维对对废气中的有机溶剂进行吸附,将净化后的气体进行排放;当活性碳纤维进行一定时间的吸附后,依靠蒸气的吹扫,将含有水蒸汽和有机蒸汽的混合蒸汽吹出,送入回收系统,现有技术中,水蒸气仅仅从单一的入口进入到吸附罐内,脱附时间长,无法对活性炭纤维进行高效的脱附;
[0003]专利号为CN205886520U的专利中公开了:包括两个吸附单元,两个吸附单元的外部均设有电热控制器,通过电热控制器对吸附单元加热,代替水蒸气对活性碳纤维吸附芯加热脱附,脱附速度快,且脱附后的有机气体更加干燥;
[0004]上述专利文献中,公开了一种通过电热控制器加热脱附以解决传统装置中的问题;上述专利中的电热控制器对吸附单元加热,虽然能够使脱附后的有机气体更加干燥,但是电热控制器位于吸附单元的外部,加热时内部的活性碳纤维吸附芯受热不均匀,活性碳纤维的中心处的脱附效果有限。
[0005]综上,目前需要均匀快速脱附的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解决了
技术介绍
中提到的问题。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0008]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相等的第一吸附器和第二吸附器,所述第一吸附器包括罐体,所述罐体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所述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所述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将所述罐体的内部空间区分为三个空间,还包括:
[0009]负压系统,所述负压系统包括两组负压管道,每组负压管道均包括若干个均匀且对称设置的干燥管,所述干燥管包括相同的第一管头、第二管头和第三管头,所述第一管头、所述第二管头和所述第三管头分别伸入所述罐体的内部的三个空间内;
[0010]脱附系统,所述脱附系统包括两组脱附管道,每组脱附管道均包括若干个均匀且对称设置的蒸汽管,所述蒸汽管包括第四管头和第五管头,所述第四管头和所述第五管头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所述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的下方空间内。
[0011]进一步的,若干个均匀且对称设置的所述干燥管通过第一环形管连通,两组负压
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风机,所述第二风机的进口处设有第一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管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管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阀门和第二阀门,所述第二风机的出口处设有第二回收箱。
[0012]进一步的,若干个均匀且对称设置的所述蒸汽管通过第二环形管道连通,两组脱附管道之间设有第三风机,所述第三风机的进口处设有蒸汽机,所述第三风机的出口处设有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两端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与两个所述第二环形管之间分别设有第三阀门和第四阀门。
[0013]进一步的,所述罐体的底端设有分散管,所述分散管的顶端均匀开设有若干个通孔,分散管的底端设有第二进气管,所述第二进气管的外部设有降温装置,所述罐体的顶端设有三通阀,所述三通阀的一端口设有冷凝机,所述冷凝机的出口处设有第一回收箱。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吸附器的所述第二进气管和所述第二吸附器的所述第二进气管之间通过第一进气管连通,所述第一进气管和所述第一吸附器和所述第二吸附器之间分别设有第五阀门和第六阀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进气管的底端设有第一风机,所述第一风机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架,所述第一风机用于吸入废气,所述第一风机的出口与第一进气管连通。
[0016]本技术提供了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7]若干个蒸汽管均匀布设于罐体的侧壁上,蒸汽管上的第四管头和第五管头分别伸入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的下方,从而对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脱附,使脱附更均匀且快速;若干个干燥管均匀布设于罐体的侧壁上,干燥管的第一管头、第二管头和第三管头分别伸入罐体内部的三个空间内,从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的上下表面对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上的水分和剩余有机物进行吸收,使罐体内迅速干燥,从而避免影响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的下次吸附。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前视图;
[0020]图2示出了本技术的整体结构俯视图;
[0021]图3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吸附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4示出了本技术的第一吸附器的剖视图。
[0023]图中所示:1、支撑架;2、第一风机;3、第一进气管;4、第一吸附器;41、罐体;42、分散管;421、通孔;43、降温装置;44、第二进气管;45、三通阀;46、冷凝机;47、第一回收箱;48、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49、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5、第二吸附器;6、负压系统;61、干燥管;611、第一管头;612、第二管头;613、第三管头;62、第一环形管;63、第一连接管;64、第二风机;65、第一阀门;66、第二阀门;67、第二回收箱;7、脱附系统;71、蒸汽管;711、第四管头;
712、第五管头;72、第二环形管;73、第二连接管;74、第三风机;75、第三阀门;76、第四阀门;77、蒸汽机;8、第五阀门;9、第六阀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实施例一
[0026]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技术问题,给出如下的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
[0027]结合图1

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相等的第一吸附器4和第二吸附器5,第一吸附器4包括罐体41,罐体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包括并排设置的相等的第一吸附器(4)和第二吸附器(5),所述第一吸附器(4)包括罐体(41),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41)的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有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48)和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49),所述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48)和所述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49)将所述罐体(41)的内部空间区分为三个空间,还包括:负压系统(6),所述负压系统(6)包括两组负压管道,每组负压管道均包括若干个均匀且对称设置的干燥管(61),所述干燥管(61)包括相同的第一管头(611)、第二管头(612)和第三管头(613),所述第一管头(611)、所述第二管头(612)和所述第三管头(613)分别伸入所述罐体(41)的内部的三个空间内;脱附系统(7),所述脱附系统(7)包括两组脱附管道,每组脱附管道均包括若干个均匀且对称设置的蒸汽管(71),所述蒸汽管(71)包括第四管头(711)和第五管头(712),所述第四管头(711)和所述第五管头(712)分别伸入所述第一活性碳纤维吸附体(48)和所述第二活性碳纤维吸附体(49)的下方空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工业废气活性碳纤维吸附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若干个均匀且对称设置的所述干燥管(61)通过第一环形管(62)连通,两组负压管道之间设有第二风机(64),所述第二风机(64)的进口处设有第一连接管(63),所述第一连接管(63)的两端口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管(62)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63)与两个所述第一环形管(62)之间分别设有第一阀门(65)和第二阀门(66),所述第二风机(64)的出口处设有第二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苏川吴天添钟盼盼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新聚碳纤维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