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防止锁钩上锁杆磨损的改进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9522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地铁运维技术领域,解决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锁杆磨损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防止锁钩上锁杆磨损的改进结构,包括提升组件及设置于小锁钩上的锁杆组件;提升组件包括提升轴、提升块及手动解锁架;提升轴下端部制有前后两安装平面;提升块上部及手动解锁架面板部的上部分别与前、后安装平面接触,并通过螺栓固定;提升块及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上对应设有呈对称设置的左、右两个锁杆插孔;锁杆组件包括锁杆本体、固定于锁杆本体靠近上端的上减振挡圈和靠近下端的下减振挡圈及安装在两减振挡圈之间的滚针轴承;锁杆组件插装于提升组件的对应侧插杆插孔内。本结构避免了对锁杆直接磨损,降低了开闭锁瞬间冲击力。开闭锁瞬间冲击力。开闭锁瞬间冲击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防止锁钩上锁杆磨损的改进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地铁运维
,涉及地铁屏蔽门锁的优化改进技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防止锁钩上锁杆磨损的改进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屏蔽门为轨道交通装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有良好的稳定性以及准确性,以确保整个轨道交通运行系统的正常运行。现有的用于屏蔽门的电磁锁机构设计复杂,多数为机械式锁闭结构,其是否能够正常工作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稳定性。
[0003]目前,在地铁线路上常采用的屏蔽门锁机构主要包括:底座板、电磁铁、两关闭到位检测传感器、提升架、一对小锁钩和一对大锁钩。底座板固定于两侧屏蔽门的闭合位置的正上方,电磁铁固定于底座板内表面中上方位置,并在两侧各固定一关闭到位检测传感器,提升架连接与电磁铁的吸合端的可移动的提升轴的下端,在提升架的两侧堆成设置有两个三角孔,用于与一对小锁钩上的锁杆配合;一对小锁钩对称设置于提升架的下方,并在各自中部设置转轴孔,通过转轴可转动式安装于底座板上,两小锁钩的近端通过拉簧连接,两小锁钩的远端各设置小钩头,在靠近小钩头的部位各垂直安装一锁杆,两锁杆分别伸入到提升架上的两个三角孔中。一对大锁钩对称设置于一对小锁钩的下方,同样在中部通过转轴与底座板可转动式连接,同样在内端通过拉簧连接,在大锁钩的外端靠近小锁钩的一侧安装有锁柱,并在该侧端部安装有与触碰块,在大锁钩的外端远离小锁钩的一侧安装有大钩头。
[0004]在初始装置下,一对小锁钩和一对大锁钩在各自弹拉簧的作用下,处于倒八字形张开状态,此时小锁钩上的下钩头与对应大锁钩上的锁柱处于分离状态。当两侧屏蔽门相向移动式,两侧屏蔽门移动至与对应大锁钩上的触碰块接触后,推动一对大锁钩开始相向转动,随着大锁钩的转动,大锁钩上的大钩头由下至上逐渐与屏蔽门上边沿上的锁柱形成勾连配合,当完全钩住屏蔽门上的锁柱后,此时大锁钩转动至上方的部位与对应侧的关闭到位检测传感器接触,实现屏蔽门关闭到位的检测。而当屏蔽门需要打开时,电磁铁通电,在磁力作用下,提升架上行一定距离,随着提升架的上下,两侧锁杆作用与小锁钩的三角孔内,带动一对小锁钩相向转动,使小锁钩与对应的大锁钩脱离勾连配合。在拉簧的作用下,一对大锁钩向外转动至初始位置,在电磁铁断电后,在提升轴上的压簧的作用下,一对小锁钩也向外转动至初始位置。
[0005]该屏蔽门锁机构中提升架是将电磁力传动给一对小锁钩的中间结构件,当前的提升架为薄板结构,其上端设置有螺栓孔,通过穿装螺栓与提升轴的下端连接,其左右两侧个设置一个三角孔,用于与上述的锁杆配合,其下端的中部一体垂直连接有手动解锁挡片,用于在电磁铁发生故障时,进行手动解锁。该提升架上的三角孔与对应的小锁钩上的锁杆的中下部的表面接触。该配合结构在屏蔽门频繁开始的使用状况下,易导致小锁钩的锁杆产生磨损、断裂,锁钩转动部位的轴承滑脱、卡滞,锁钩撞击位置偏移等故障,使屏蔽门无法开合,需要经常进行维修,进而影响行车运营,增大维修成本。
[0006]针对上述问题,分析原因为:在屏蔽门撞击到大锁钩上触碰块的瞬间及电磁铁通电和断电的瞬间,三角孔会与锁杆发生短暂的撞击,而在后续闭锁和开锁的过程中,锁杆表面会与三角孔的壁面发生滑动摩擦,由于锁杆与提升架的接触面积较小,滑动摩擦力较大。因此,撞击及过大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导致上述问题的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可避免对锁杆直接磨损,降低开闭锁瞬间冲击力的用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防止锁钩上锁杆磨损的改进结构。
[0008]本技术的上述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9]用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防止锁钩上锁杆磨损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组件及设置于小锁钩上的锁杆组件;
[0010]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提升轴、提升块及手动解锁架;所述提升轴通过上下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电磁铁的吸合端,并在提升轴上套装有实现其下行复位的压簧;所述提升轴的下端部制有前安装平面和后安装平面,在前、后安装平面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提升块的上部为与提升轴的前安装平面等宽的上凸结构,在提升块的上部设置有与提升轴下端部上的通孔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提升块的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三角形的锁杆插孔;提升块的上部和下部在前侧呈共面设置,提升块的上部厚度小于提升块的下部后端,厚度差为提升轴的前、后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手动解锁架包括面板部和手动解锁挡板部;面板部的形状与提升块的形状一致,手动解锁挡板部与面板部的下端中部垂直连接并向后延伸设置;所述提升块对正设置于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的前侧,所述提升块的后侧面与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接触;所述提升块的上部和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的上部分别与提升轴的前安装平面和后安装平面接触,并通过穿装螺栓形成固定连接;
[0011]所述设置于小锁钩上的锁杆组件包括锁杆本体、滚针轴承、上减振挡圈和下减振挡圈;上减振挡圈和下减振挡圈分别可拆卸式固定于锁杆本体靠近上端和下端的位置;所述滚针轴承固定于锁杆本体上位于上、下减振挡圈之间的位置;所述上减振挡圈和下减振挡圈等外径设置,所述上、下减振挡圈的外径大于滚针轴承的外径;
[0012]所述锁杆组件插装于提升组件的对应侧插杆插孔内。
[0013]而且,在提升块的下部位于两个锁杆插孔的内侧及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上的两个锁杆插孔的内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定位销孔,两侧的定位销孔分别对正,并分别插装有一定位销,使提升块及手动解锁架形成定位配合。
[0014]而且,上减振挡圈和下减振挡圈采用橡胶挡圈。
[0015]而且,上、下减振挡圈的外径比滚针轴承的外径大0.1

0.5mm。
[0016]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
[0017]1、本技术在现有屏蔽门锁机构的组成件及对应的安装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了提升块及在锁杆上增设了滚针轴承及上下两个减振挡圈。将提升块及手动解锁架上下对正面接触固定于提升轴的前端,增大了与锁杆的接触面积,锁杆通过两个减振挡圈及滚轴轴承与提升组件的锁杆插孔的侧壁面形成间接接触,一方面在开锁和闭锁的瞬间起到减振缓冲作用,另一方面进入开锁和闭锁的过程中,通过滚动摩擦的方式相接触,避免对锁杆的撞击和磨损,从而避免了锁杆断裂破坏及锁钩转动部位的轴承发生滑脱、卡滞等故障,保
证了屏蔽门的顺利开合,降低了门锁机构的维修率,从而节省了维修成本。
[0018]2、本技术提升组件的三个部分通过螺栓连接及滚轴轴承通过上下两个可拆卸的减振挡圈限位,具有更换简便、安全可靠,可以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
[0019]3、本改进结构在现有的门锁机构的构成及连接关系不变的,进行少量构件的增加设计,同时能够在线下完成设备改造试验后再对正线设备进行更新替换,确保设备稳定性及运营安全。本改进结构可在新线建设中及已运行线路中进行使用,既保证了门锁锁具的功能性,又延长了锁钩使用寿命,同时减少门体故障。
附图说明
[0020]图1是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用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防止锁钩上锁杆磨损的改进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提升组件及设置于小锁钩上的锁杆组件;所述提升组件包括提升轴、提升块及手动解锁架;所述提升轴通过上下可移动的方式设置于屏蔽门锁机构中的电磁铁的吸合端,并在提升轴上套装有实现其下行复位的压簧;所述提升轴的下端部制有前安装平面和后安装平面,在前、后安装平面之间设置有通孔;所述提升块的上部为与提升轴的前安装平面等宽的上凸结构,在提升块的上部设置有与提升轴下端部上的通孔对应的螺栓孔;所述提升块的下部两侧对称设置有三角形的锁杆插孔;提升块的上部和下部在前侧呈共面设置,提升块的上部厚度小于提升块的下部后端,厚度差为提升轴的前、后安装平面之间的距离;所述手动解锁架包括面板部和手动解锁挡板部;面板部的形状与提升块的形状一致,手动解锁挡板部与面板部的下端中部垂直连接并向后延伸设置;所述提升块对正设置于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的前侧,所述提升块的后侧面与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接触;所述提升块的上部和手动解锁架的面板部的上部分别与提升轴的前安装平面和后安装平面接触,并通过穿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硕高澎博兰海涛只宇鹏彭鹏吴婷陈振涛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号线轨道交通运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