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悬架轴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827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强度悬架轴承,包括:外圈,所述外圈的内侧一体成型有第一限制环,且第一限制环倾斜设置;内圈,所述内圈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第二限制环,且第二限制环与第一限制环的倾角相同;滚珠,所述滚珠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所述第一限制环与第二限制环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制槽,滚珠位于两个限制槽之间;其中外圈与内圈的内侧均设置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均呈S形。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通过对传统悬架轴承的固定架结构进行改进,分别集成于轴承的外圈与内圈,从而在保持对滚珠限定作用的同时增强悬架轴承的结构强度与使用寿命,并增设垫板对滚珠进行包围限制,方便提高其抗压抗震能力,同时方便维修并降低维修成本。方便维修并降低维修成本。方便维修并降低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悬架轴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悬架轴承
,更具体地说,涉及高强度悬架轴承。

技术介绍

[0002]高强度悬架轴承是指在汽车或其他载重交通工具的悬架系统中使用的轴承,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以支撑和缓冲车辆的震动和冲击。这些轴承通常由高质量钢材或其他合金制成,并经过特殊处理以提高其硬度和强度,它们通常用于越野车、卡车、拖车等重型载货车辆的悬架系统中,以确保安全和稳定的行驶。
[0003]悬架轴承的结构组成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0004]外圈:作为轴承的外部壳体,与内圈和滚动体组合在一起,支撑和定位轴承;
[0005]内圈:作为轴承的内部壳体,与外圈和滚动体组合在一起,支撑和定位轴承;
[0006]滚动体:通常由钢球或滚子组成,与内圈和外圈之间滚动,以减少摩擦和支撑载荷;
[0007]保持架:用于固定和分离滚动体,以防止滚动体相互碰撞和脱落;
[0008]密封件:用于防止灰尘、水分和其他杂质进入轴承内部,损坏轴承表面和滚动体;
[0009]润滑油:用于减少轴承的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0010]悬架轴承长时间使用所磨损的部分大多在于滚珠以及与滚珠直接接触的外圈以及内圈,一旦磨损过度,整个悬架轴承无法进行维修,只能够报废旧悬架轴承并更换新的,且悬架轴承的使用环境使得轴承需要承载较大的压力,严重影响悬架轴承的使用寿命与使用稳定性,且悬架轴承润滑油的补充与替换较为麻烦,不利于维护。

技术实现思路

[0011]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悬架轴承。
[0012]为解决
技术介绍
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13]高强度悬架轴承,包括:
[0014]外圈,所述外圈的内侧一体成型有第一限制环,且第一限制环倾斜设置;
[0015]内圈,所述内圈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第二限制环,且第二限制环与第一限制环的倾角相同;
[0016]滚珠,所述滚珠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所述第一限制环与第二限制环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制槽,滚珠位于两个限制槽之间;
[0017]其中外圈与内圈的内侧均设置有垫板,两个所述垫板均呈S形,且两个垫板分别位于滚珠的顶部与底部并与滚珠光滑接触;
[0018]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安装于外圈与内圈之间。
[001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0]所述第一限制环上开设有注油孔,所述第二限制环上开设有排油孔。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2]所述注油孔包含有开设于外圈上的注油口,所述第一限制环的内侧开设有与注油口相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所述第一限制环的两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一环形通道相连通的分油口。
[002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4]所述排油孔包含有开设于外圈上且均匀分布的排油口,所述第二限制环的内侧开设有与排油口相连通的第二环形通道,所述第二限制环的两侧均开设有与第二环形通道相连通的集油口。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6]底部的所述垫板上开设有均匀分布的定位槽,所述滚珠的底部与定位槽的内壁光滑接触。
[002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28]所述密封圈包含有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内部的第一密封环,所述密封圈还包含有位于外圈与内圈之间外部的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与第二密封环之间一体成型有连接环。
[002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0]所述注油口的内侧插接有第一封堵塞。
[003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0032]所述内圈的内侧安装有封堵圈,所述封堵圈上一体成型有均匀分布的第二封堵塞,所述第二封堵塞插接于相邻的排油口内侧。
[0033]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
[0034](1)本方案,能够通过对传统悬架轴承的固定架结构进行改进,分别集成于轴承的外圈与内圈,从而在保持对滚珠限定作用的同时增强悬架轴承的结构强度与使用寿命,并增设垫板对滚珠进行包围限制,方便提高其抗压抗震能力,同时方便维修并降低维修成本。
[0035](2)本方案,通过注油孔与排油孔方便对悬架轴承内的润滑油进行替换,避免对悬架轴承整体拆卸的操作,降低了悬架轴承润滑油的更换难度。
附图说明
[0036]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7]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38]图3为本专利技术顶部垫板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4为本专利技术底部垫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40]图中标号说明:
[0041]1、外圈;11、第一限制环;2、内圈;12、第二限制环;3、滚珠;4、垫板;41、定位槽;5、密封圈;51、第一密封环;52、第二密封环;53、连接环;6、注油孔;61、注油口;62、第一环形通道;63、分油口;64、第一封堵塞;7、排油孔;71、排油口;72、第二环形通道;73、集油口;74、封堵圈;75、第二封堵塞。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
整地描述;
[0043]请参阅图1

4,本专利技术中,高强度悬架轴承,包括:
[0044]外圈1,外圈1的内侧一体成型有第一限制环11,且第一限制环11倾斜设置;内圈2,内圈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第二限制环12,且第二限制环12与第一限制环11的倾角相同;滚珠3,滚珠3位于外圈1与内圈2之间,第一限制环11与第二限制环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制槽,滚珠3位于两个限制槽之间。
[0045]其中,通过第一限制环11与第二限制环12的配合,能够将滚珠3限定在一个范围内进行滚动,从而保证滚珠3的稳定性,同时将传统的固定架一体成型于外圈1与内圈2上,能够进一步加强悬架轴承的结构强度,提高悬架轴承的使用寿命,能够在滚珠3连接的基础上提供更多的支点,提高其抗压能力。
[0046]其中外圈1与内圈2的内侧均设置有垫板4,两个垫板4均呈S形,且两个垫板4分别位于滚珠3的顶部与底部并与滚珠3光滑接触。
[0047]通过在滚珠3的上下分别设置一个垫板4,避免滚珠3与外圈1与内圈2的直接接触,在悬架轴承长时间使用时,能够将磨损部位转移至垫板4,避免对主体结构的破坏,增强悬架轴承的使用稳定性,同时在对悬架轴承维修时,只需更换垫板4结构,降低悬架轴承的维修成本。
[0048]密封圈5,密封圈5安装于外圈1与内圈2之间,能够对外圈1与内圈2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避免润滑油的泄露。
[0049]本专利技术中,能够通过对传统悬架轴承的固定架结构进行改进,分别集成于轴承的外圈1与内圈2,从而在保持对滚珠3限定作用的同时增强悬架轴承的结构强度与使用寿命,并增设垫板4对滚珠3进行包围限制,方便提高其抗压抗震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悬架轴承,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圈(1),所述外圈(1)的内侧一体成型有第一限制环(11),且第一限制环(11)倾斜设置;内圈(2),所述内圈(2)的顶部一体成型有第二限制环(12),且第二限制环(12)与第一限制环(11)的倾角相同;滚珠(3),所述滚珠(3)位于外圈(1)与内圈(2)之间,所述第一限制环(11)与第二限制环(12)相对的一侧均开设有限制槽,滚珠(3)位于两个限制槽之间;其中外圈(1)与内圈(2)的内侧均设置有垫板(4),两个所述垫板(4)均呈S形,且两个垫板(4)分别位于滚珠(3)的顶部与底部并与滚珠(3)光滑接触;密封圈(5),所述密封圈(5)安装于外圈(1)与内圈(2)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度悬架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制环(11)上开设有注油孔(6),所述第二限制环(12)上开设有排油孔(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度悬架轴承,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油孔(6)包含有开设于外圈(1)上的注油口(61),所述第一限制环(11)的内侧开设有与注油口(61)相连通的第一环形通道(62),所述第一限制环(11)的两侧均开设有均匀分布且与第一环形通道(62)相连通的分油口(63)。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海奎蔡嘉锡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安多诚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