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矿热炉电极硬断后炉况快速恢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5795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铁合金冶炼技术领域,一种矿热炉电极硬断后炉况快速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电极硬断的判断方法;步骤二:硬断部位的判断方法;步骤三:硬断部位与电极工作端距离小于1m,该项电极压放速度1次/15min,电极电流控制1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矿热炉电极硬断后炉况快速恢复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铁合金冶炼
,尤其涉及一种矿热炉电极硬断后炉况快速恢复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自焙电极是矿热炉炉冶炼中常用的一种电能传输方式,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连续使用的特点。75MVA矿热炉是目前国内容量最大的铬铁冶炼炉,主体设备及工艺均为芬兰引进,在铁合金行业属先进技术,处世界领先水平。每台矿热炉配备三台25MVA单相变压器,其一次侧电压为35kV,匹配三支直径1800mm的电极,属国内之最。日常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因频繁停电、炉盖漏水、电极糊夹杂、炉内塌料等原因造成电极硬断事故。当电极发生硬断事故后,如果未能及时发现或处置不当,极易出现炉顶设备联电、漏水,炉底温度急剧下降而停炉、炉凉、冻炉等次生事故,停炉时间长,炉况恢复难度大,时间达7~10天,甚至长达半到1个月有余,给企业造成较大损失。特别是随着密闭炉的应用,操作人员不能直接观察到电极硬断部位,需要根据相关的操作参数、经验进行准确判断,该项技术是对过去多次发生的电极硬断事故的机理及处置方法进行分析、总结,提炼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法,经近年生产实践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0003]通过该技术的实施可使密闭炉操作人员在生产过程中电极发生硬断事故时,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判断、进行控制,炉况较快得到恢复,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减少设备故障停机时间,为矿热炉满功率、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矿热炉电极硬断后炉况快速恢复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矿热炉电极硬断后炉况快速恢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电极硬断的判断方法:(1)出铁前,电极重量突然降低;(2)出铁中,电极重量突然降低,炉顶温度突然上升,电极电阻突然增大,功率突然降低;(3)炉体周边,电弧声突然增大;步骤二:硬断部位的判断方法:正常的电极工作端位置在距出铁口水平面1500~1800mm处,硬断部位的依据:电极工作端位置

电极重量减少量/电极真密度;步骤三:硬断部位与电极工作端距离小于1m,采取措施:该项电极压放速度1次/15min,电极电流控制10

15%,液态糊高度2.5

3.5m,功率控制在满负荷40~60%;硬断部位与电极工作端距离在1

2m,采取措施:该项电极压放速度1次/10min,电极电流控制15

20%,液态糊高度2

3m,功率控制15

20%;硬断部位在料面以上,采取措施:停电,长压放150

200mm,送电后功率控制在10~15%,电极压放速度1次/5min,当新压放电极与断头接触时,保持电极压放1次的下降量小于正常压放1次的下降量,液态糊高度1.5

2.5m。
[0006]步骤一具体为(1)出铁前,电极重量在1分钟内下降2~15%;(2)出铁中,电极重量在1分钟内下降2~15%,炉顶温度在1分钟内上升1~2倍且持续上升,电极电阻在1分钟内上
升2~3倍,功率在在1分钟内下降5~20%;(3)炉体周边,听到明显“嗡嗡”的电弧声。
[000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该方法的实施,矿热炉电极硬断事故处理时间可缩短30

40%。每年出现电极硬断事故4次测算,每次节约4天时间,每天每台矿热炉正常产量450t,每吨铬铁利润按600元测算,每年可增利润:4*4*450*600=432万元。
附图说明
[000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电极硬断示意图。
[0010]其中:1.炉内料面、2.电极硬断部位、3.出铁口位、4.电极、5.电极工作位、6.出铁口位置。
实施方式
[0011]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全封闭矿热炉电极硬断位置进行准确判断,根据硬断不同位置采取针对性措施,能够快速安全恢复电极工作位置,为矿热炉炉况恢复、稳定生产提供保障。总体思路是:当电极出现硬断,操作人员第一时间发现并判断硬断位置,采取针对性措施,在最短时间内将新电极安全压放至正常工作位。
[0012]电极硬断的判断方法:(1)出铁前,电极重量突然降低;(2)出铁中,电极重量突然降低,炉顶温度突然上升,电极电阻突然增大,功率突然降低;(3)炉体周边,电弧声突然增大。
[0013]硬断部位的判断方法:电极工作端位置

电极重量减少量/电极真密度。
[0014]硬断部位与工作端距离小于1m,采取措施:该项电极压放速度1次/15min,电极电流控制10

15%,液态糊高度2.5

3.5m。
[0015]硬断部位与工作端距离在1

2m,采取措施:该项电极压放速度1次/10min,电极电流控制15

20%,液态糊高度2

3m,功率控制15

20%。
[0016]硬断部位在料面以上,采取措施:停电,长压放150

200mm,送电后功率控制最小负荷,电极压放速度1次/5min,当新压放电极与断头接触时,保持接近状态,液态糊高度1.5

2.5m。
[0017]2021年6月9日7:21 2
#
矿热炉在出铁过程中B相电极重量由82.78t下降到74.53t,电阻由1.26mΩ上升到10.97mΩ,炉盖温度由159℃基本稳定,电极平台可明显听到“嗡嗡”声,综合判断B相电极出现硬断,硬断部位距工作端约2.1m,位置已接近料面处。
[0018]措施:矿热炉立即停电,进行长压放200mm,送电后功率控制在15MW,电流限制在60KA,电极压放1次/5min,液态糊高度控制在2300mm。当新电极压出400mm时与断头接触。2个班功率恢复正常。
[0019]该技术自2017年,初步总结、提练,到2019年得到定型,2020年至今,在两台矿热炉生产过程中,已多次得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实际效果,目前电极发生严重硬断的恢复时间基本控制在3天以内。该技术通过对矿热炉电极硬断位置的判断,根据硬断位置不同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可以将电极恢复的时间缩短30

40%,为矿热炉快速恢复正常生产提供保障。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专利技术所保护范围的结构特征并不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专利
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矿热炉电极硬断后炉况快速恢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电极硬断的判断方法:(1)出铁前,电极重量突然降低;(2)出铁中,电极重量突然降低,炉顶温度突然上升,电极电阻突然增大,功率突然降低;(3)炉体周边,电弧声突然增大;步骤二:硬断部位的判断方法:正常的电极工作端位置在距出铁口水平面1500~1800mm处,硬断部位的依据:电极工作端位置

电极重量减少量/电极真密度;步骤三:硬断部位与电极工作端距离小于1m,采取措施:该项电极压放速度1次/15min,电极电流控制10

15%,液态糊高度2.5

3.5m,功率控制在满负荷40~60%;硬断部位与电极工作端距离在1

2m,采取措施:该项电极压放速度1次/10min,电极电流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军社王小平成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太钢万邦炉料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