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电晕处理的方法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611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电晕处理围绕处理辊(3’)引导的材料幅(F)的方法及装置,所述方法及装置具有至少两个离开处理辊(3’)的周缘一段距离的、在处理辊(3’)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地相继布置的电极(41、51、61),用以在电极(41、51、61)和处理辊(3’)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其中为每个电极(41、51、61)配设一电压发生器(43、53、63)。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通过使电极(41、51、61)上的电压曲线彼此同化来实现紧凑地、节省空间和材料地以及成本低地处理材料幅尤其是塑料薄膜的目的,而本发明专利技术装置通过设置用于使电极(41、51、61)上的电压曲线同化的同步装置(7)来实现该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电晕处理的方法,以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用于电晕处理的装置。
技术介绍
已知的是,为了预处理材料幅尤其是塑料薄膜的表面,使所述表面经受电晕放电。对塑料薄膜来说,这种电晕处理例如实现了后续加工如颜料的涂覆。 EP 1 316 130 Bl公开了一种已知的用于塑料薄膜的电晕处理的装置。其中将材料幅引导过在快速转动的辊子和电极布置结构之间的约2mm宽的处理隙。该辊子具有金属光泽或者用介电材料进行涂层,且其周缘的一半都由电极布置结构围绕。该电极布置结构被供给高频的高电压,以便在处理隙中产生电晕处理。由此对塑料薄膜的表面进行预处理以进行后续加工。 在US 6 007 784中公开了一种具有用于电晕处理连续的材料幅的处理工位的电晕处理装置。所述处理工位和两个包含在该处理工位中的、在材料幅的传输方向上相继布置的电极通过高压电缆与电压发生器连接,该电压发生器本身通过变压器与线路电网连接。为调节电压发生器的高电压,该电压发生器具有同步电路,该同步电路在电极、发生器和变压器上的电压之间进行频率匹配。其中在所有电极上存在共同的电压发生器的相同的高电压。 图1示出了已知的电晕处理装置的另一个例子。其中塑料薄膜F由输入辊1和输出辊2经处理辊3沿传输方向T输送。该输入辊1、输出辊2和处理辊3以可绕与图1的绘图平面垂直的转动轴被驱动转动的方式来支承。 为了能够利用电晕放电对薄膜进行预处理,以本身已知的方式设有第一、第二、第三电压放电单元4、5、6。该电压放电单元4、5和6距处理辊3表面以小的间距沿着处理辊3的周向方向、进而沿着薄膜F的传输方向T相继地布置,并基本上布置在处理辊3的整个轴向宽度上。 放电单元4具有沿处理辊3的周向方向的圆弧形的高压电极41。该电极41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具有朝向薄膜F的、距处理辊3进而距薄膜F以小的间距布置的放电尖端。由电压发生器43、例如变频器经变压器42来提供对于在电极41和处理辊3之间产生放电来说所必须的高频交流电压。放电单元5和6的设计类似。 根据整个薄膜处理设备的工作参数例如幅面宽度或传输速度,来确定对于放电单元的要求。因此对于双轴向延伸的薄膜的加工,使用轴向宽度高达llm的非常宽的处理辊3。由于薄膜的高传输速度和其双向延伸,所以对于其电晕处理,需要非常高的能量输入、进而需要电压发生器43、53、63的高安装功率。由于单个放电单元的功率有限,所以相继布置了多个放电单元4、5和6,但是这些放电单元彼此分开并具有独立的控制机构。因此在图1中,分别为第二、第三放电单元5、6的电极51、61配设了各自的高压变压器52、62以及电压发生器53、63。虽然这些器件通常由相同的电网供电,然而电极上的高压交流电压的电压曲3线、尤其是与单个的高压交流电压的相位有关的量,彼此无关且不同步。 因此可以发现,在相邻的电极例如41和51之间,存在反相的交流电压或包含反相的交流电压分量的电压,进而在相邻电极之间得到高的电压差。这种电压差会对薄膜F的加工造成不利的影响且最坏情况下可能导致电极之间的电压击穿,由此可能损坏或甚至会完全毁坏薄膜F。 当前,通过使电极41和51或51和61的、沿处理辊3的周向方向指向彼此的端部具有大的最小间距dl来防止上述情况。那么在预先规定电极41、51和61在周向方向上的长度的情况下,由该最小间距dl得出处理辊3的最小必须的而实际上非常大的直径D1。这造成了大的处理辊,由于其大的宽度和直径,该处理辊重量大且耗费了很多材料。由于必须高精度地制造处理辊,所以制造成本很高,处理辊相应地也非常昂贵。此外,处理辊3的大的直径和大的重量在运转时导致大的力和力矩,为此必须设计处理辊3的支承结构和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并提出一种用于电晕处理的方法和处理装置,该方法和处理装置能够紧凑地、节省空间和材料地以及成本低地处理材料幅,尤其是塑料薄膜。 根据本专利技术,该目的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用于电晕处理的方法以及具有权利要求ll的特征的用于电晕处理的装置来实现。本专利技术的有利的实施例和合适的改进方案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方法的特征在于,电极上的电压曲线彼此同化(angleichen)。由于相邻电极上、尤其是相对的端部上的电压曲线的所述同化,可明显减小或完全避免出现在相邻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在此最重要的是,同化理解为电压曲线在形状、相位和/或时序(Takt皿g)方面的匹配,以便可在任何时刻保持电极之间尽可能小的电压差。 在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简单的实施例中,如此驱控电压发生器,使得各个电极上的电压彼此同相。尤其是对于电极上的交流电压来说,可通过使用用于所有电压发生器的、具有相同幅值和相位的期望电压曲线来使相邻电极之间的电压差实际上为零。当不是使用纯粹的交流电压而是使用包含直流电压分量和交流电压分量的电压时,上述同样适用,因为在此交流电压分量中的差别也同样会引起电极之间的相应的电压差。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改进方案中,如果测量一个或多个电极上的实际电压曲线,则由此还可进一步改进不同电极的电压之间的同化——例如通过本身已知的调节方法。 因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有利的实施例中,可将一个或多个电极的实际电压曲线调节成为预先给定的期望电压曲线,该期望电压曲线优选对于所有电压发生器来说是相同的。 可选地,也可将电极中的一个的实际电压曲线作为期望电压曲线用于驱控其它电极中的一个或多个的电压发生器。由此可有利地将一个电极上的实际测得的实际电压曲线用作其它电极的预设值,因为通常各个电极由于结构相同而表现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其实际电压曲线被用作期望电压曲线的电极有利地是在材料幅的传输方向上位于最前面的电极。 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设计方案中,可有利地测量两个相邻电极上的实际电压曲线并将所述实际电压曲线之间的电压差调节至零。在此也被证明有利的是将两个相邻电极中在材料幅的传输方向上位于前面的电极的实际电压曲线作为期望电压曲线用于该两个相邻电极中另一个电极的电压发生器。 为尽可能使两个相邻电极的电压差最小化,可有利地分别在相邻电极的相邻端部处测量相邻电极的实际电压曲线。 根据本专利技术,前述用于电晕处理的装置的特征在于,设置有用于使电极上的电压曲线同化的同步装置。为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通过驱控电压发生器利用统一的期望电压曲线使电极上的电压曲线彼此同化,同步装置可有利地设置为用于将期望电压曲线分发到各电压发生器上。由此,通过后来简单地装入同步装置,还能以简单的方式对已经存在的设备进行改装。 在一种有利的实施例中,可在一个或多个电极上设有用于测定电极上的实际电压曲线的传感器,其中同步装置设置为用于从电极接收所述实际电压曲线。由此,可借助控制技术本身已知的方法来使相邻电极之间的电压差最小化。为此,同步装置可有利地设置为用于形成在期望的期望电压曲线与所接收的实际电压曲线之间的电压差,以便随后基于该电压差产生用于电压发生器的调节信号。附图说明 现在根据图2示出的优选实施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在附图中 图1示出已知的电晕处理装置的一个例子; 图2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晕处理装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2示出一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电晕处理装置,该电晕处理装置很大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对围绕处理辊(3’)引导的材料幅(F)进行电晕处理的方法,具有至少两个离开所述处理辊(3’)的周缘一段距离的、在所述处理辊(3’)的周向方向上间隔地相继布置的电极(41、51、61)以在所述电极(41、51、61)和所述处理辊(3’)之间产生电晕放电,其中为所述电极(41、51、61)中的每一个配设一电压发生器(43、53、63),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41、51、61)上的各电压曲线彼此同化。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阿尔特
申请(专利权)人:AFS研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