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607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座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包括座椅本体和面套结构,面套结构包括透气面套、吸汗海绵、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带、两个锁紧单元和两个回弹单元,座椅本体具有凹槽,透气面套与凹槽相互适配,并对称分布在吸汗海绵的两侧,两个连接带分别缠绕在对应的连接杆的外部,两个锁紧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连接带上,将吸汗海绵塞入凹槽的内部,将两个连接带分别缠绕在对应的连接杆上,然后使用锁紧单元固定,最后回弹单元使其回弹,将连接带拉紧,实现对吸汗海绵的快速固定,最后再安装透气面套即可进行使用,由此便于拆卸安装吸汗海绵,进行清洗处理,保证车内空气质量。内空气质量。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座椅
,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汽车内饰的生产加工中,对于汽车座椅的舒适度要求较高,因此汽车座椅面套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传统的面套无法吸收驾驶员和乘客背上的汗液,汗液无法及时排走,影响乘坐体验。
[0003]现有技术专利CN215552722U公开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通过对弹性腰垫的压力推动活动挡板,致使传动杆向排汗盒的内部位移,并且带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使得转动杆进行转动,即使得抽气扇叶进行转动,从而使得抽气扇叶能够向排汗盒的内部抽气,致使吸汗海绵内部的汗液被抽入排汗盒内,然后经由排汗管道排出,从而达到排汗的目的。
[0004]但在前述的现有技术中,吸汗海绵无法拆卸,长时间吸收汗液后,容易散发异味,影响车内空气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吸汗海绵无法拆卸,长时间吸收汗液后,容易散发异味,影响车内空气质量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包括座椅本体和面套结构;
[0007]所述面套结构包括透气面套、吸汗海绵、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带、两个锁紧单元和两个回弹单元,所述座椅本体具有凹槽,所述透气面套与所述凹槽相互适配,所述吸汗海绵安放在所述凹槽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杆均与所述吸汗海绵固定连接,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吸汗海绵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带分别缠绕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杆的外部,两个所述锁紧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带上,两个所述回弹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带上。
[0008]其中,所述面套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卡扣、多个第二卡扣、两个软板和多个第三卡扣,多个所述第一卡扣均与所述吸汗海绵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吸汗海绵远离所述透气面套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卡扣均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多个所述第一卡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扣相互适配,所述座椅本体还具有两个开槽,两个所述开槽均与所述凹槽连通,两个所述软板均与所述透气面套固定连接,并对称分布在所述透气面套的两侧,两个所述软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开槽相互适配,两个所述软板均具有多个卡扣槽,多个所述第三卡扣均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开槽的内侧壁,每个所述第三卡扣均与对应的所述卡扣槽相互适配。
[0009]其中,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多个第四卡扣和多个第五卡扣,多个所述第四卡扣和多个所述第五卡扣均与所述连接带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连接带的一侧,每个所述第四卡扣均与对应的所述第五卡扣相互适配。
[0010]其中,所述回弹单元包括回弹杆、筒体和弹簧,所述座椅本体还具有圆槽,所述圆槽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筒体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圆槽的内部,所述回弹杆与所述筒体相互适配,所述弹簧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筒体的内壁和所述回弹杆的一端活动连接,所述回弹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带的一端固定连接。
[0011]其中,所述汽车座椅面套结构还包括吹风组件,所述吹风组件设置于所述座椅本体上。
[0012]其中,所述吹风组件包括电机、转轴和多个扇叶,所述座椅本体还具有槽体,所述槽体与所述凹槽连通,所述电机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并位于所述槽体的内侧壁,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和多个所述扇叶固定连接,多个所述扇叶依次环绕分布在所述转轴的外表壁。
[0013]本技术的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将所述吸汗海绵塞入所述凹槽的内部,将两个所述连接带分别缠绕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杆上,然后使用所述锁紧单元固定,最后所述回弹单元使其回弹,将所述连接带拉紧,实现对所述吸汗海绵的快速固定,最后再安装所述透气面套即可进行使用,通过上述结构设置,便于拆卸安装所述吸汗海绵,进行清洗处理,保证车内空气质量。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0015]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侧视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图2的A

A线剖视图。
[0018]图4是本技术的图3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19]图5是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的剖视图。
[0020]101

座椅本体、102

透气面套、103

吸汗海绵、104

连接杆、105

连接带、106

凹槽、107

第一卡扣、108

第二卡扣、109

软板、110

第三卡扣、111

开槽、112

卡扣槽、113

第四卡扣、114

第五卡扣、115

回弹杆、116

筒体、117

弹簧、118

圆槽、201

电机、202

转轴、203

扇叶、204

槽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2]第一实施例:
[0023]请参阅图1至图4,其中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的侧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图2的A

A线剖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图3的B处局部结构放大图。
[0024]本技术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包括座椅本体101和面套结构所述面套结构包括透气面套102、吸汗海绵103、两个连接杆104、两个连接带105、两个锁紧单元、两个
回弹单元、多个第一卡扣107、多个第二卡扣108、两个软板109和多个第三卡扣110,所述座椅本体101具有凹槽106,所述座椅本体101还具有两个开槽111,两个所述软板109均具有多个卡扣槽112,所述锁紧单元包括多个第四卡扣113和多个第五卡扣114,所述回弹单元包括回弹杆115、筒体116和弹簧117,所述座椅本体101还具有圆槽118。
[0025]针对本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座椅本体101对所述面套结构进行支撑。
[0026]其中,所述座椅本体101具有凹槽106,所述透气面套102与所述凹槽106相互适配,所述吸汗海绵103安放在所述凹槽106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杆104均与所述吸汗海绵103固定连接,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吸汗海绵103的两侧,两个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座椅面套结构,包括座椅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面套结构;所述面套结构包括透气面套、吸汗海绵、两个连接杆、两个连接带、两个锁紧单元和两个回弹单元,所述座椅本体具有凹槽,所述透气面套与所述凹槽相互适配,所述吸汗海绵安放在所述凹槽的内部,两个所述连接杆均与所述吸汗海绵固定连接,并对称分布在所述吸汗海绵的两侧,两个所述连接带分别缠绕在对应的所述连接杆的外部,两个所述锁紧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带上,两个所述回弹单元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所述连接带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座椅面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套结构还包括多个第一卡扣、多个第二卡扣、两个软板和多个第三卡扣,多个所述第一卡扣均与所述吸汗海绵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吸汗海绵远离所述透气面套的一侧,多个所述第二卡扣均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并依次分布在所述凹槽的内侧壁,多个所述第一卡扣分别与对应的所述第二卡扣相互适配,所述座椅本体还具有两个开槽,两个所述开槽均与所述凹槽连通,两个所述软板均与所述透气面套固定连接,并对称分布在所述透气面套的两侧,两个所述软板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开槽相互适配,两个所述软板均具有多个卡扣槽,多个所述第三卡扣均与所述座椅本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龙湾三纬增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