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性中药饮片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5572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流动性中药饮片及其制备方法,流动性饮片以传统中药饮片或生药为原料,特征是,流动性中药饮片的形状为球状或类球状的颗粒,原料粉末粒度是过40~200目筛;原料粉末的状态是:其中植物药、动物药的粉末在显微镜下可见植物、动物细胞组织的细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流动性中药饮片中不加任何粘合剂和辅料,是以水为成型剂;通过“赋型抛丸”的现代制粒技术制成颗粒大小较均一、密度均匀、流动性好的新型饮片;并达到机械化包装要求,实现包装规格化,实现中药饮片质量标准化、检测现代化。本发明专利技术制粒过程是物理变化而非化学变化,符合传统中医药的多药共煮的原理。对推动中药生产的现代化和中药工业现代化,加快中药产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饮片,特别是一种新型的流动性中药饮片及其加工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中药产业的三大支柱是中药材(生药)、中药饮片、中成药。其中,中药饮片是由中药材炮制加工而来,煎煮后服用;同时也是中成药生产的原料。传统的中药饮片是在中药材(生药)的基础上简单加工制成的,由于原料中药材(生药)大多是农副产品,其形状不规则,质量参差不齐,造成中药饮片同样是形状不规则,质量参差不齐,而且很难实现计量、包装的标准化与自动化。 这种现状严重阻碍了中药领域的现代化。国内外的中药工作者为改变这种现状,进行了大量工作。例如,01100033.3号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一种纳米中药饮片及其制备方法是将中药粉碎成500纳米以下的超细粉末。这种超细粉末的制备过程,制备成本太高,而且打碎了植物或动物中药的细胞壁,与传统中药饮片的结构有较大差别。是否能够达到传统中药饮片的同样效果需要验证。同时,这种超细粉末的粒度过于细小,流动性不稳定;如果要通过管道等设备实现自动化称量、分包装,有可能造成管道的堵塞。 更主要的是这种超细粉末破坏了原料药中的植物、动物的细胞组织,使得这种超细粉末与传统中药饮片的状态不一致,在药效上不具备对等性。 另外,关于流动性中药饮片的制备、自动化小包装及其质量标准研究项目研究内容,至今尚未与上市的批准文号产品,虽然有一些不特别相关性报道出现。这些报道被归纳为①饮片颗粒,又称免煎煮颗粒,虽然解决了流动性问题,但被认为与中医中药群药共煮的基本原则差距较大,争议较激烈,至今尚未得到中医界的认可,商业化推广难度很大;②饮片颗粒(饮片丁),在国外,日本顺天堂将生药材切成片、剪成丝、再切成小颗粒,工艺复杂,损耗大,在中国推广面临成本压力;③颗粒饮片,01100033.3号中国专利技术专一种纳米中药饮片,工艺不同,颗粒大小不同,产品形态不同。 中药饮片的小包装,顾名思义把传统饮片包装在小塑料袋中,他的推出,目前虽然提高了中药饮片的配方质量,解决了中药房人手少、场地小、环境差的问题,但实际上是把这些问题转嫁到生产企业去了,因饮片无流动性,生产过程均为手工,使企业难负其重的同时,陷入小包装没有条形码,没有标示量,没有批号,批间差距较大、尤其是产品质量不均一的尴尬局面之中。 如何摆脱饮片不均匀,批与批之间质量差距较大,小包装难以自动化尴尬局面?首先要提高中药饮片单批次的吨位量(以降低单位批次的检测工作量),其核心就是解决中药饮片不均一性问题;不均一性问题的核心就是解决流动性问题;流动性问题的核心就是制备流动性中药饮片产品。流动性中药饮片不仅使小批次合并成大批次;而且使包装自动化、商品化成为可能,因此,流动性中药饮片才是解决饮片不均匀性、饮片自动化小包装关键问题所在,才能使中医临床上配伍用药把握得更准确,使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控性落到实处。 另外,中药饮片的生产规范化和质量标准化至今尚没解决,其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药饮片的流动性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真正实现自动化包装,使其成为名副其实“医药商品”,而不是“农副产品”,进而实现中药饮片生产的规范化与质量标准化。 传统中药的成药中丸剂是指药材细粉或药材提取物加适宜的粘合剂或其他辅料制成的球形或类球形制剂,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蜡丸和微丸等类型。 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其中每丸重量在0.5g(含0.5g)以上的称大蜜丸,每丸重量在0.5g以下的称小蜜丸。 水蜜丸系指药材细粉以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糊丸系指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等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 浓缩丸系指药材或部分药材提取浓缩后,与适宜的辅料或其余药材细粉,以水、蜂蜜或蜂蜜和水为黏合剂制成的丸剂。根据所用黏合剂的不同,分为浓缩水丸、浓缩蜜丸和浓缩水蜜丸。 水丸系指药材细粉以水(或根据制法用黄酒、醋、稀药汁、糖液等)黏合制成的丸剂,其中水系稀药汁。 并且有各种制备成药的工艺与设备,例如,丸剂的两种制备方法 ①塑制法,是将原药材通过制丸块,用出条机制备丸条,再用轧丸机把丸条切割成一段段的丸粒,在轧丸后立即搓圆。 ②泛制法是指将药物细粉与水或其他液体粘合剂(黄酒、醋、药汁、浸膏等)交替润湿及撒布在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不断翻滚,逐层增大的一种方法。主要工艺是通过起模,成型,造丸,干燥来制备丸粒。 传统上一般采用手工泛丸,其具劳动有强度大,粉尘大,丸重差异难控制等缺点。 在工艺上泛制法需要加粘合剂,成型靠交替润湿及将粉末撒布在适宜的容器或机械中不断翻滚,逐层增大,虽然很少用水做粘合剂,即使用也是稀得药汁。 片剂是指用压制或模制的方法制成的含药物的固体制剂。主要是通过粉碎,过筛,称量,与辅料混合(固体—固体)、固体-液体)、制粒、干燥、压片来完成。在制备工艺上必须加入了辅料,因纤维和导管组织细胞的韧性和弹性,易松片。 圆柱型颗粒申请人前期曾进行过这方面的研究,该方法是指将药材粉末用9KS120颗粒机以机械圆周运动为基础,电动机为动力,带动皮带轮传递至主轴及平模,擦动压轮与模板之间大于80℃的摩擦温度,物料通过凝结,在压轮的挤压下,从平模中挤出,进过切段刀的分段,最后从下料口滚出柱型颗粒饮片。该方法虽然没有添加粘合剂,但其缺点是圆柱颗粒两端断面不平整,外观不雅、碎屑较多。 免煎颗粒颗粒是将药物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主要制备流程是中药的提取、加入辅料、制粒、干燥。需要加辅料。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动性中药饮片,以及这种流动性中药饮片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流动性中药饮片将解决中药饮片的流动性问题;可根据原料要含量不同,采用电算化投料,解决中药饮片的不均一性问题;而且使中药饮片的包装自动化、商品化成为可能。 本流动性中药饮片是在中药饮片的基础上,应用粉碎机将中药饮片粉成过40~200目筛粉末,其中植物药、动物药的粉末是在显微镜下可见植物或动物组织细胞。利用抛丸赋型技术制备成球状,干燥、灭菌、包装。流动性中药饮片的改革符合中医药传统理论,又符合现代化大生产。 完成上述专利技术任务的方案是,一种流动性中药饮片,是以传统中药饮片粉末或生药粉末为原料(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等),所述传统中药饮片原料是2005版《中国药典》第一部收载中药品种,所述生药原料是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中药大辞典》收载的品种,其特征在于将所述原料粉碎,过40~200目筛粉末,粉末在显微镜下可见植物或动物组织细胞;所述的流动性中药饮片的形状为球状或类球状的颗粒,该球状或类球状的直径0.1mm~10mm;圆整度在1°~40°;同时,该球状或类球状的颗粒中,原料药药粉的粒度是40~200目。 本专利技术的优化方案,有以下进一步的限定 所述的球状或近似球状的颗粒的直径为0.1mm~10mm;较好的直径0.5~8mm;最佳值是直径2mm~3mm; 所述的球状或近似球状的颗粒的圆整度在1°~40°;较好的圆整度为1°~30°;更好的圆整度为1°~20°;最佳值是圆整度在1°~15°;如果能够做到圆整度在1°~12°则更为理想; 所述的球状或近似球状的颗粒的含水量低于16%;较好数值为含水量低于10%;最佳值是含水量低于6%; 同时,该球状或类球状的颗粒中原料药药粉的粒度是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流动性中药饮片,是以传统中药饮片粉末或生药粉末为原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流动性中药饮片的形状为球状或类球状的颗粒;原料粉末粒度是过40~200目筛;所述原料粉末的状态是:其中植物药、动物药的粉末在显微镜下可见植物、动物细胞组织的细粉。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云丛晓东蔡宝昌肖鲁伟夏鲁杭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中医药大学中药饮片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