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垂直定位组件的折叠式烟框垂直立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5564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5: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垂直定位组件的折叠式烟框垂直立柱,涉及物件或者物料的贮存或运输容器技术领域,主要为了解决现有立柱在进行堆叠时重心偏移较大,侧向稳定性不佳、安全性低的问题,首先,相互重合的外卡合凹槽(201)和内卡合凹槽(302)将烟框的部分重力转化为将锥形通孔(202)和半球形凹槽(303)强制对齐的作用力,从而实现二者的重心垂线重合;半球形凹槽(303)整体有1/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垂直定位组件的折叠式烟框垂直立柱


[0001]本技术涉及物件或者物料的贮存或运输容器
,具体涉及一种具有垂直定位组件的折叠式烟框垂直立柱。

技术介绍

[0002]烟框是烟草仓储领域的重要工具,主要用于容纳烟叶、烟包并在一定层数和高度范围内进行堆叠摆放,以提高仓库的空间利用率,且方便堆放和转运。
[0003]目前使用较为广泛的烟框是一种可折叠且能够堆叠的矩形框,主要由立柱、柱脚和底碗组成的四根支柱,以及侧挡板和底板组成,例如“CN201821464894.X 一种原烟储运烟框及原烟储运烟框折叠装置”,以及“CN202122922932.X 一种折叠式堆垛烟框的自动垂直定位组合式支撑柱”,上述两个技术方案中的烟框均采用了强度足够的支撑结构以及门板折叠结构,以实现使用时能够多层堆叠以及烟框收纳时减少占用空间。
[0004]但是上述现有的烟框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在进行多层堆叠时,存在以下问题:
[0005]首先,考虑到充分利用空间的要求,现有仓库中所用的烟框均要求能够进行多层堆叠摆放,而烟框多为金属材质,标准重量在150

200Kg,自重较大,再加上容纳满载货物后,总重量能够达上吨甚至数吨,因此对于烟框堆叠的稳定性要求较高,而决定烟框堆叠稳定性的关键在于四根支撑柱的重心在垂直方向上的重合度,如果多个堆叠的烟框支撑柱的重心在垂直方向上均重合在一条线上,则只要不受横向或者侧向力的作用,烟框在重力总用下能够处于稳定状态;但是现有烟框的支撑柱,例如申请人之前申请的“CN202122922932.X 一种折叠式堆垛烟框的自动垂直定位组合式支撑柱”,其立柱由U型槽钢制备,并在立柱的顶端设置有空心圆柱形的定位部件,用以和堆叠在其上方的烟框立柱底部底碗的内顶面相接触,由于底碗的内顶面呈平面状,加之为了方便堆叠,底碗内平面的直径要略大于立柱顶端定位部件的直径,这就造成了在堆叠时上下两个烟框的重心垂线会存在偏移的几率,如果将上述对比文件1中的烟框按照目前常规操作进行堆叠,最下方的烟框与最上端的烟框会出现明显偏移,存在安全隐患;并且由于底碗内顶面是水平面,在与立柱顶端的定位部件接触后,其抵抗横向或侧向力只能依靠烟框重力产生在二者接触面上的摩擦力来实现,该项性能较差,稳定性不够。
[0006]另外,还是以对比文件1中所述烟框为例,其在立柱顶端设置了与底碗内顶面接触和定位的定位部件,虽然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原有的槽钢直接支撑底碗造成的接触点少存在的不稳定情况,但安装空心圆柱形的定位部件却使烟框的整体高度增加了,按照正常的四层堆叠结构,高度至少增加了10

15cm,加之其仍然存在上下层位置偏移的情况,反而增加了不稳定的情况和发生倾倒的风险。
[0007]鉴于上述问题,寻求一种在进行堆叠时能够强制上下层烟框立柱的重心轴线重合,同时堆叠部位抗横向外力性能强,整体稳定性高的烟框垂直立柱以及对应的烟框,是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8]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垂直定位组件的折叠式烟框垂直立柱,通过对烟框的立柱和底碗的结构进行优化改进,达到在进行烟框堆叠摆放时,不同烟框相同部件的重心垂线能够强制自动重合,提高烟框堆叠的稳定性,进而提高生产作业的安全性。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垂直定位组件的折叠式烟框垂直立柱,该立柱1的主体为槽钢结构,其特征在于:
[0010]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包括两个功能件的垂直定位组件;其中一个功能件是固定在立柱1顶端的方形定位片2,另外一个功能件是固定在立柱1底部的碗形支撑件3,两个功能件在烟框单独使用时相互独立,没有直接关联,在两个烟框进行堆叠放置时,上侧烟框立柱1底部的碗形支撑件3与下侧烟框立柱1顶端的方形定位片2相互配合,将两个烟框相同部位的重心垂线强制重合,提高堆叠稳定性;
[0011]所述方形定位片2的外轮廓为与所述立柱1内侧相吻合的矩形,其正面开设有以其几何中心为圆心的、截面为1/4圆环形状的外卡合凹槽201以及与该外卡合凹槽201下边缘平滑过渡相连的锥形通孔202;
[0012]该锥形通孔202的底面,即直径较大的一侧位于方形定位片2的正面,直径较小的顶面则位于方形定位片2的背面;所述方形定位片2的上表面与立柱1的上沿齐平,然后沿厚度方向上整体被包裹在所述立柱1的内侧;
[0013]所述碗形支撑件3为倒扣的碗形结构,其最下端为向上翻折的半圆弧形折边301,折边301的高度小于等于整个碗形支撑件3高度的1/5,并且在折边301的最低位置沿同一圆弧上开设若干通孔305;从折边301向上直到顶部,碗形支撑件3的外壁按照恒定的倾斜角度向内向上延伸,到达顶部后转为水平面,整体呈圆台分布,外壁与顶部水平面的连接部位具有弧形过渡区域;在所述圆台顶部的水平面圆心部位依次开设有截面为1/4圆环形状的内卡合凹槽302,以及向下突起的半球形凹槽303,在半球形凹槽303的最低点设置防膨胀孔304;
[0014]所述碗形支撑件3顶面的内侧,其外壁和顶部水平面之间的弧形过渡区域与顶面交接形成圆形,在碗形支撑件3与立柱1进行堆叠后,立柱1顶端横截面所形成的四边形的四个顶点均在该圆形的圆弧上,也就是说,立柱1顶端横截面的四边形是该圆形的圆内接四边形;并且,碗形支撑件3顶面设置的半球形凹槽303的外径与设置在立柱1上端方形定位片2上的锥形通孔202的底面直径相一致;而所述内卡合凹槽302也与外卡合凹槽201相互吻合。
[0015]优选的,所述方形定位片2上锥形通孔202侧壁的倾斜角度为30
°
—45
°
,使得碗形支撑件3下端的半球形凹槽303较为严实的卡在立柱1顶端的锥形通孔202中,定位更精准,堆码的层数更多,安全性更高。
[0016]优选的,所述方形定位片2的厚度为与之相配合的碗形支撑件3上半球形凹槽303高度的3/1—1/2,以保证二者在堆叠配合后,半球形凹槽303能够整体嵌入方形定位片2上锥形通孔202内,且半球形凹槽303的最下端能够从锥形通孔202中凸出来,提高二者的配合度以及促使上下烟框的重心垂线强制重合。
[0017]优选的,所述碗形支撑件3的半圆弧形折边301下表面上设置防滑结构纹。
[0018]作为上下层烟框堆叠时的唯一受力点,所述方形定位片2承受的压力非常巨大,对
其与立柱1的结合强度要求较高,采用传统的双面满缝焊接基本能够满足强度要求,但由于方形定位片2需要安装在立柱1槽钢内部,空间较小,十分不利于焊接操作,因此只能对外侧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无法将整个接触面焊透,为提高方形定位片2与立柱1之间的连接强度,在所述方形定位片2的两侧壁上,以及相对的立柱1内壁对应位置上开设榫卯卡合构件203,方形定位片2从立柱1开口一侧沿卡合结构向内推送,直至二者结合紧密,之后再对二者外侧的接触位置进行焊接。
[0019]本技术所述自动垂直定位组合式支撑柱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垂直定位组件的折叠式烟框垂直立柱,该立柱(1)的主体为槽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1)上设置有包括两个功能件的垂直定位组件;其中一个功能件是固定在立柱(1)顶端的方形定位片(2),另外一个功能件是固定在立柱(1)底部的碗形支撑件(3),两个功能件在两个烟框进行堆叠放置时,上侧烟框立柱(1)底部的碗形支撑件(3)与下侧烟框立柱(1)顶端的方形定位片(2)相互配合;所述方形定位片(2)的外轮廓为与所述立柱(1)内侧相吻合的矩形,其正面开设有以其几何中心为圆心的、截面为1/4圆环形状的外卡合凹槽(201)以及与该外卡合凹槽(201)下边缘平滑过渡相连的锥形通孔(202);该锥形通孔(202)的底面,即直径较大的一侧位于方形定位片(2)的正面,直径较小的顶面则位于方形定位片(2)的背面;所述方形定位片(2)的上表面与立柱(1)的上沿齐平,然后沿厚度方向上整体被包裹在所述立柱(1)的内侧;所述碗形支撑件(3)为倒扣的碗形结构,其最下端为向上翻折的半圆弧形折边(301),折边(301)的高度小于等于整个碗形支撑件(3)高度的1/5,并且在折边(301)的最低位置沿同一圆弧上开设若干通孔(305);从折边(301)向上直到顶部,碗形支撑件(3)的外壁按照恒定的倾斜角度向内向上延伸,到达顶部后转为水平面,整体呈圆台分布,外壁与顶部水平面的连接部位具有弧形过渡区域;在所述圆台顶部的水平面圆心部位依次开设有截面为1/4圆环形状的内卡合凹槽(302),以及向下突起的半球形凹槽(303),在半球形凹槽(303)的最低点设置防膨胀孔(30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颖陈克利周伟
申请(专利权)人:玉溪市永业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