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51032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富营养化水体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包括:储水池、蓄水池、沉淀池、净化框、曝气管以及调节部件;有益效果为:通过储水池、蓄水池和净化框串联对净化框下层放置的生物巢进行动水循环培养,并且在培养中需要曝气管对净化框进行持续曝气,然后每天在蓄水池内加入调节好的营养液,进而模拟沉水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生长,通过净化框形成多层次生态网床,能够实现垂直方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体系,进而能很快的净化污染水体,并且通过调节部件可对不同的净化框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模拟水位的不同来对净化框内部的沉水植物进行对照培养。净化框内部的沉水植物进行对照培养。净化框内部的沉水植物进行对照培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富营养化水体装置
,具体为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氮、磷等污染物排入湖泊、水库和河流,水体的富营养化受到了全世界生态学专家及环境学专家的广泛关注。我国的近岸海域及大部分河道、湖泊富营养化越来越严重,其原有的生态自净能力在逐渐衰退,严重地区甚至已丧失自净能力,恢复与重建水生态系统是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主要内容之一。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最终目就是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而构建良好的生态系统,首先就得使沉水植物群落能快速恢复。几乎所有的相关学者和专家都认为,沉水植物在水体生态修复中作用极大,沉水植物不仅在生长过程中自身可吸附氮、磷等富营养成分并能促进水中悬浮物的沉降,还可以通过光合作用来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微生物数量来降低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同时,沉水植物给水生动物提供了更加健康的生活栖息地和隐蔽场所,从而来改善整个水生态系统。因此,在富营养化严重的水体中,种植沉水植物是恢复与重建其水生态系统的最主要手段之一。
[0003]然而,沉水植物的生长和分布受到多项环境因子的调控和胁迫,如光照、水的透明度、硬底质、营养盐分以及风浪等环境因子,在众多的环境因子中,水体的透明度和光照对沉水植物的环境胁迫最为明显,当遇到一些突发性自然灾害,如洪涝或较强的地表径流引起湖泊水位升高,水体透明度降低,沉水植物常常因得不到充足的光照,不能进行正常的光合和呼吸作用而逐渐死亡,最终使得沉水植物群落在水下不能定居。而利用种植有沉水植物的网床、网箱等恢复方式对富营养化水体修复有一定的效果,但网床、网箱固定沉水植物多采用捆绑法,这种方法容易使沉水植物捆绑基部表皮受损,受损后短时间内腐烂,最终从网箱或网床中脱落,尤其是像苦草这种无茎草本植物,用捆绑法只能捆绑其叶片下部,这样更容易使叶片发生折断现象,大大降低了苦草的存活率,如何使新建的沉水植物群落适应各种环境灾变及环境变化,并逐步趋于稳定,是沉水植物植被恢复的关键,因此,探寻一种能够使沉水植物在环境变化和环境灾变频繁的条件下能够稳定存活的沉水植物实验装置是有必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包括:
[0007]储水池;
[0008]蓄水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池连接,所述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0009]沉淀池,通过管道与所述储水池连接,所述管道上设置有阀门;
[0010]净化框,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并设置有多个,所述净化框为上下层框架结构,所述净化框的上层用于种植沉水植物,所述净化框下层用于放置生物巢,所述生物巢可放置多个并作为微生物着床的载体;
[0011]曝气管,设置在所述蓄水池的一侧,所述曝气管上延伸有与所述净化框数量相同的管路并伸入所述净化框内;
[0012]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蓄水池远离曝气管的一侧,用于调节各所述净化框在所述蓄水池的高度。
[0013]优选的,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调节支架、调节丝杆、调节活动块、导向件和驱动件,所述调节支架固定在所述蓄水池的一侧,所述调节丝杆竖直设置在所述蓄水池内,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与调节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活动块设置在所述净化框相应所述调节丝杆的位置处,所述调节活动块与调节丝杆螺纹配合,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净化框和蓄水池之间,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上,用于带动所述调节丝杆转动。
[0014]优选的,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板、导向槽和导向块,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蓄水池上,所述导向槽开设在所述蓄水池和固定板上,所述导向块设置在所述净化框相应所述固定板的位置处,所述导向块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内。
[0015]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调节转盘和传动件,所述调节转盘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外,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内,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插接,所述调节转盘转动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调节丝杆转动。
[0016]优选的,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转轴、第一锥齿轮、第二转轴、第二锥齿轮、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第一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内,所述第一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所述第二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内,所述第二锥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相应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处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一齿轮设置在所述第二转轴的顶部,所述第二齿轮设置在所述调节丝杆的顶部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0017]所述第一转轴远离所述第一锥齿轮的开设有插槽,所述调节转盘相应所述插槽的位置处设置有插块,所述插块呈多变柱形并能够伸入所述插槽内。
[0018]优选的,所述驱动件还包括限位支架、第二顶持槽、限位块和限位槽,所述限位支架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上,所述第二顶持槽开设在所述限位支架上,所述限位块的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二顶持槽内,所述限位块与第二顶持槽之间设置有第一弹性件,用于带动所述限位块的一端伸出所述限位支架,所述限位槽开设在所述调节转盘相应所述限位块的位置处,第一弹性件包括第二顶持弹簧,第二顶持弹簧一端与第二顶持槽连接,另一端与限位块连接。
[0019]优选的,还包括连动件,所述连动件包括第三锥齿轮、连动转轴、连杆、连动限位槽、第一顶持槽和连动限位块,所述第三锥齿轮转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内,并位于所述第二转轴的两侧,所述连动转轴设置在所述第三锥齿轮相应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位置处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所述连杆设置在两个相邻的所述调节支架之间,所述连动限位槽开设在所述第三锥齿轮靠近所述连杆的一侧,所述第一顶持槽开设在所述连杆相应所述连动限位槽的位置处,所述连动限位块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顶持槽内,所述连动限位块与第一顶
持槽之间设置有第二弹性件,用于推动所述连动限位块的一端伸入所述连动限位槽内,第二弹性件包括第一顶持弹簧,第一顶持弹簧的一端与连动限位块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顶持槽连接;
[0020]所述连杆上开设有拨槽,所述拨槽贯穿所述第一顶持槽,所述连动限位块相应所述拨槽的位置处设置有拨杆,所述拨杆的一端伸出所述连杆设置。
[0021]优选的,所述调节支架的外侧设置有收纳箱,用于收纳所述连杆或所述调节转盘。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3]本技术通过储水池、蓄水池和净化框串联对净化框下层放置的生物巢进行动水循环培养,并且在培养中需要曝气管对净化框进行持续曝气,然后每天在蓄水池内加入调节好的营养液,进而模拟沉水植物在自然环境中生长,通过净化框形成多层次生态网床,能够实现垂直方位多层次的水生植物体系,进而能很快的净化污染水体,并且通过调节部件可对不同的净化框的高度进行调节,进而模拟水位的不同来对净化框内部的沉水植物进行对照培养,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水池(1);蓄水池(2),通过管道(5)与所述储水池(1)连接,所述管道(5)上设置有阀门(6);沉淀池(4),通过管道(5)与所述储水池(1)连接,所述管道(5)上设置有阀门(6);净化框(3),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内并设置有多个,所述净化框(3)为上下层框架结构,所述净化框(3)的上层用于种植沉水植物,所述净化框(3)下层用于放置生物巢,所述生物巢可放置多个并作为微生物着床的载体;曝气管(7),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的一侧,所述曝气管(7)上延伸有与所述净化框(3)数量相同的管路并伸入所述净化框(3)内;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远离曝气管(7)的一侧,用于调节各所述净化框(3)在所述蓄水池(2)的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部件包括调节支架(8)、调节丝杆(9)、调节活动块(20)、导向件和驱动件,所述调节支架(8)固定在所述蓄水池(2)的一侧,所述调节丝杆(9)竖直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内,所述调节丝杆(9)的一端与调节支架(8)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蓄水池(2)转动连接,所述调节活动块(20)设置在所述净化框(3)相应所述调节丝杆(9)的位置处,所述调节活动块(20)与调节丝杆(9)螺纹配合,所述导向件设置在所述净化框(3)和蓄水池(2)之间,所述驱动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8)上,用于带动所述调节丝杆(9)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件包括固定板(17)、导向槽(18)和导向块(19),所述固定板(17)设置在所述蓄水池(2)上,所述导向槽(18)开设在所述蓄水池(2)和固定板(17)上,所述导向块(19)设置在所述净化框(3)相应所述固定板(17)的位置处,所述导向块(19)滑动设置在所述导向槽(18)内。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调节转盘(12)和传动件,所述调节转盘(12)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8)外,所述传动件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8)内,所述传动件的一端与所述调节丝杆(9)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调节支架(8)插接,所述调节转盘(12)转动通过传动件带动所述调节丝杆(9)转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修复富营养化水体的实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第一转轴(23)、第一锥齿轮(24)、第二转轴(26)、第二锥齿轮(25)、第一齿轮(27)和第二齿轮(28),所述第一转轴(23)转动设置在所述调节支架(8)内,所述第一锥齿轮(24)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平汤丁丁石克富汪小东陈骞江振华卢永强赵皇周艳程飞跃王媛马彩凤史诗乐杜荏陆昊李潇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绿色产业投资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