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46424 阅读: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涉及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其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与黏附蛋白P1的重组融合蛋白,经试验验证,在使用相同抗原量的情况下,用该重组融合蛋白制备的侧流免疫层析检测试纸与仅用P1蛋白制备的进行比较,该重组融合蛋白对肺炎支原体IgM和IgG抗体内控品的检出率和灵敏度均优于仅用P1蛋白,特异性相当。特异性相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生物工程
,特别涉及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MP)是人类支原体肺炎的病原体。支原体肺炎的病理改变以间质性肺炎为主,有时并发支气管肺炎,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主要经飞沫传染,潜伏期2~3周,发病率以青少年最高。临床症状较轻,甚至根本无症状,若有也只是头痛、咽痛、发热、咳嗽等一般的呼吸道症状,但也有个别死亡报道。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多在秋冬时节。
[0003]MP感染常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时确诊病因,避免病情恶化,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已成为MP感染性疾病治疗的当务之急,因此,MP感染的早期诊断尤为重要。通常情况,人体感染MP后能产生IgM、IgG类抗体。IgM抗体一般在初次感染1周内开始升高,2

3周达到高峰,2

3月降至最低,MP

IgM抗体是诊断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抗体;IgG在IgM之后产生,一般在感染后14d左右出现,浓度峰值一般在感染后的第5周,持续6个月甚至数年,当患者恢复期较急性期IgG抗体滴度达4倍以上升高或降低时有诊断价值。因此MP

IgM在肺炎支原体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MP

IgG常用于感染中、后期的辅助诊断,MP

IgM和MP

IgG联合检测可区分患者近期感染和既往感染。从而为早期诊断MP感染提供了重要依据。
[0004]目前,国内外已有的肺炎支原体检测方法包括培养法、抗原检测法、核酸检测法、抗体检测法等。肺炎支原体培养虽然被认为是诊断MP的金标准,但有明显的方法学局限性,如培养时间长,敏感性低等。抗原检测法试剂比较昂贵,且易受人为因素影响。核酸检测法有很高的灵敏度,但检测仪器昂贵,且容易出现假阳,MP死亡后其DNA仍可存在于部分患者体内长达几周到数月,另外检测时间较长。因此,在实际临床检测中,抗体检测法是较为常用的方法,操作简单,价格低廉,且能很快拿到检测结果。
[0005]在肺炎支原体感染的抗体诊断中,最重要的是选用抗原性强、特异性好的抗原。MP全菌抗原的制备工艺要求严格、步骤复杂,常混有其它蛋白,价格昂贵,批次间产品质量不均一,且在生产使用过程中有感染人类的危险性,因此重组抗原是最好的选择。
[0006]重组抗原多采用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P1作为靶抗原,我们实验发现,采用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与黏附蛋白P1的融合蛋白检出率和灵敏度都更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作为靶抗原用于肺炎支原体的抗体检测,能够大大减少检测时抗原的配对筛选工作,提高检出率与特异性。
[000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9]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所述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与黏附蛋白P1的重组融合蛋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的片段
为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的第446至第606位氨基酸与黏附蛋白P1的第1221位至1499位氨基酸的融合蛋白。
[0010]优选地,所述MgpC蛋白片段与所述P1蛋白片段通过柔性连接子SAPGTP作为重组融合蛋白的连接子进行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的N端采用小鼠IgG抗体重链信号肽序列MEWSGVFIFLLSVTAGVHS作为表达信号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C端有6个组氨酸作为纯化标签。
[0012]优选地,所述重组融合蛋白为:
[0013](1)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
[0014](2)在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
[0015]一种表达基因,所述表达基因能够表达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所述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与黏附蛋白P1的重组融合蛋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的片段为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的第446至第606位氨基酸与黏附蛋白P1的第1221位至1499位氨基酸的融合蛋白;
[0016]所述表达基因根据哺乳动物细胞嗜好进行了密码子优化,能够表达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
[0017]优选地,所述表达基因为:
[0018](1)由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编码得到的蛋白质;或,
[0019](2)在SEQ ID No.2所示的核苷酸序列经过一个或几个碱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能够编码得到且具有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相同氨基酸序列的核苷酸序列。
[0020]一种表达载体,所述表达载体中含有上述表达基因。
[0021]一种宿主细胞,所述宿主细胞中转染了上述表达载体。
[0022]一种肺炎支原体的侧流免疫层析检测试纸,包括样品垫、PVC底板、金垫、检测线(T线)、质控线(C线)、NC膜(硝酸纤维素膜)、吸水垫,所述样品垫、所述金垫、所述NC膜与所述吸水垫从所述PVC底板的一端向另一端依次设置在所述PVC底板上,所述样品垫与所述金垫部分重叠,所述金垫与所述NC膜部分重叠,所述NC膜与所述吸水垫部分重叠;
[0023]优选地,所述NC膜上设有检测区域和质控区域;所述试纸上包含有所述重组融合蛋白,可用于肺炎支原体IgM和IgG抗体的快速检测。
[0024]优选地,所述重组融合蛋白采用Ni

Smart层析柱纯化方式得到。
[0025]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选择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和黏附蛋白P1的融合蛋白作为检测抗原,能提高肺炎支原体抗体的检出率;
[0027]2、本专利技术通过截短表达MgpC蛋白和P1蛋白,选择MgpC蛋白第446位至第606位氨基酸与P1蛋白第1221位至第1499位氨基酸,提高了重组融合蛋白产量并减少了非特异性反应;
[0028]3、本专利技术选择真核表达系统表达重组融合蛋白,使重组融合蛋白具有更好的活性;
[0029]4、本专利技术在传统侧流免疫层析检测试纸上引入生物素

亲和素系统,一分子链霉亲和素可以高度特异性地与四分子生物素结合,进一步放大和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
[0030]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炎支原体重组抗原,能够大大减少检测时抗原的配对筛选工作,检测肺炎支原体时检出率高、特异性较高。
附图说明
[0031]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的用琼脂糖电泳图;
[0032]图2是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的重组融合蛋白纯化后SDS

PAGE电泳图;
[0033]图3是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的侧流免疫层析试纸条构造示意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与黏附蛋白P1的重组融合蛋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的片段为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的第446至第606位氨基酸与黏附蛋白P1的第1221位至1499位氨基酸的融合蛋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MgpC蛋白片段与所述P1蛋白片段通过柔性连接子SAPGTP作为融合蛋白的连接子进行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的N端采用小鼠IgG抗体重链信号肽序列MEWSGVFIFLLSVTAGVHS作为表达信号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C端有6个组氨酸作为纯化标签。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及其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组融合蛋白为:(1)由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组成的蛋白质;或,(2)在SEQ ID No.1所示的氨基酸序列中经过一个或几个氨基酸残基的取代和/或缺失和/或添加且具有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相同功能的氨基酸序列。5.一种表达基因,其特征在于,所述表达基因能够表达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所述肺炎支原体重组抗原为通过基因工程方法表达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与黏附蛋白P1的重组融合蛋白;所述重组融合蛋白的片段为肺炎支原体黏附蛋白MgpC的第446至第606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斯勇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领肽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