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北京大学专利>正文

FXR调节剂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33614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FXR调节剂及其应用,具体提供了式I所示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前药、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酯。溶剂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酯。溶剂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FXR调节剂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FXR调节剂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法尼醇X受体(FXR)属于核受体(nuclear receptors,NRs)超家族的一员。核受体超家族由48个配体依赖的转录因子组成,控制特定基因的表达,调节哺乳动物的代谢、发育和繁殖等生理过程,并与多种人类疾病有关,包括炎症、癌症、生殖障碍、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等。NRs超家族的活性可通过结合亲脂性小分子配体来调节,后者进入脂质双分子层调控细胞内外的生理活动。根据配体选择性,NRs超家族通常分为三类:I类、II类和III类。I类为经典的内分泌核受体,由内分泌腺合成的类固醇激素作为它们的配体,包括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GR)和矿物皮质激素受体(mineralocorticoid receptor,MR),这些NRs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式I所示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前药、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酯,其中:L选自其中,X与苯环相连,Y与R4相连;优选地,L为其中,X与苯环相连,Y与R4相连;X选自优选地,X为Y选自优选地,Y选自更优选地,Y为R5选自氢、C1

C6烷基;优选地,R5选自氢、甲基、乙基、正丙基;R
1a
、R
1b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

C6烷氧基、

NR
a
R
b
;或者,R
1a
、R
1b
和与它们分别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

6元杂环;优选地,R
1a
选自氢、卤素、C1

C6烷氧基、

NR
a
R
b
;更优选地,R
1a
选自氢、氯、甲氧基、

NR
a
R
b
;最优选地,R
1a
选自氢、氯、甲氧基、甲氧基、优选地,R
1b
选自氢、C1

C6烷氧基、

NR
a
R
b
;更优选地,R
1b
选自氢、甲氧基、

NR
a
R
b

最优选地,R
1b
选自氢、甲氧基、甲氧基、优选地,R
1a
、R
1b
和与它们分别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5元杂环,优选地,所述5元杂环含有1

2个(优选2个)杂原子,优选地,所述杂原子选自O、S;更优选地,R
1a
、R
1b
和与它们分别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最优选地,R
1a
、R
1b
和与它们分别相连的碳原子一起,形成R
a
、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或者,R
a
、R
b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

7元含氮杂环;优选地,R
a
、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或者,R
a
、R
b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

6元含氮杂环;更优选地,R
a
、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或者,R
a
、R
b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

6元含氮饱和杂环,优选地,所述含氮饱和杂环包含1

3个(如1个)杂原子,优选地,所述杂原子为氮原子;最优选地,R
a
、R
b
各自独立地选自甲基、乙基、正丙基,或者,R
a
、R
b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R2选自

(CH2)
n

R6;n选自1、2、3、4、5、6;优选地,n选自1、2、3;更优选地,n选自1、2;最优选地,n为1;R6选自5

6元杂芳基、苯基、C1

C6烷基,任选地,所述5

6元杂芳基、苯基各自独立地被R
c
所取代;优选地,R6选自5元杂芳基、苯基、C1

C6烷基,任选地,所述5元杂芳基、苯基各自独立地被R
c
所取代;更优选地,R6选自呋喃基、噻吩基、苯基、C1

C6烷基、吡咯基,任选地,所述呋喃基、噻吩基、吡咯基各自独立地被R
c
所取代;进一步优选地,R6选自任选地,任选地,各自独立地被R
c
所取代;更进一步优选地,R6选自
最优选地,R6为R
c
选自卤素、硝基、氰基、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优选地,R
c
选自卤素、硝基、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更优选地,R
c
选自溴、氯、硝基、甲基、三氟甲基;更优选地,R
c
选自溴、氯、甲基;优选地,R2选自选自更优选地,R2为R3选自苯基、5

6元杂芳基、C1

C6烷基、

NR
m
R
n
、C3

C10环烷基、C1

C6烷氧基、C2

C6烯基,任选地,所述苯基、5

6元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C1

C6烷基、

NR
m
R
n
、C3

C6环烷基、C1

C6烷氧基、C2

C6烯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或者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更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C1

C6烷基、

NR
m
R
n
、C3

C6环烷基、C1

C4烷氧基、C2

C6烯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呋喃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或者更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呋喃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进一步优选地,R3选自甲基、

NR
m
R
n
、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

(CH2)3CH3,

CH=CH2,

C=CH2CH3、

O

C(CH3)3,任选地,所述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或者进一步优选地,R3选自任选地,所述所述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
最优选地,R3选自甲基、甲基、甲基、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

(CH2)3CH3、

CH=CH2、

C=CH2CH3、

O

C(CH3)3;或者最优选地,R3选自选自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

(CH2)3CH3,

CH=CH2,

C=CH2CH3、

O

C(CH3)3;或者最优选地,R3选自选自环丙烷基、环丁烷基、环戊烷基、环己烷基、甲基、

(CH2)3CH3、

CH=CH2,

C=CH2CH3、

O

C(CH3)3;R
m
、R
n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或者,R
m
、R
n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4

7元含氮杂环,可选地所述4

7元含氮杂环中的任意一个

CH2‑


O

取代;优选地,R
m
、R
n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或者,R
m
、R
n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5

6元含氮杂环,可选地所述5

6元含氮杂环中的任意一个

CH2‑


O

取代;更优选地,R
m
、R
n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或者,R
m
、R
n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6元含氮饱和杂环,可选地所述6元含氮杂环中的任意一个

CH2‑


O

取代,优选地,所述含氮饱和杂环包含1

3个(如1个)杂原子,优选地,所述杂原子为氮原子;最优选地,R
m
、R
n
均为甲基或乙基,或者,R
m
、R
n
和与它们共同连接的氮原子一起形成R
x
选自卤素、硝基、C1

C6烷基、C1

C6烷氧基、

NR
s
R
t
、C1

C6卤代烷基;优选地,R
x
选自氟、氯、甲基、甲氧基、硝基、三氟甲基、溴;优选地,R
x
选自氯、溴;R
s
、R
t
各自独立地选自C1

C6烷基;优选地,R
s
、R
t
均为甲基;R4选自:
1)R7、R8、R9、R
10
、R
11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卤素、羧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基

C(=O)

N(R
u
)

、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R
v
R
w
N

C(=O)

N(R
y
)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HO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H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R
v
R
w
N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

C(=O)

,且R7、R8、R9、R
10
、R
11
不同时为氢;优选地,R8、R9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卤素、羧基、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基

C(=O)

N(R
u
)

、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R
v
R
w
N

C(=O)

N(R
y
)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HO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H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R
v
R
w
N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

C(=O)

,且R8、R9不同时为氢,R7、R
10
、R
11
为氢;更优选地,R9选自氢、羧基、C1

C6烷基

C(=O)

N(R
u
)

、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R
v
R
w
N

C(=O)

N(R
y
)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HO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H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R
v
R
w
N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

C(=O)

,R8选自氢、C1

C6烷基、卤素(优选氯)、C1

C6卤代烷基、C1

C6烷基

C(=O)

N(R
u
)

,且R8、R9不同时为氢,R7、R
10
、R
11
为氢;或者更优选地,R9选自羧基、C1

C6烷基

C(=O)

N(R
u
)

、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R
v
R
w
N

C(=O)

N(R
y
)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HO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HO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N(R
y
)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C1

C6烷基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R
v
R
w
N

C(=O)

、C1

C6烷基

C(=O)

N(R
y
)

C(=O)

、C1

C6烷基

C(=O)

,R7、R8、R
10
、R
11
为氢;最优选地,R9选自氢、羧基、羧基、羧基、R8选自氢、甲基、氯、且R8、R9不同时为氢,R7、R
10
、R
11
为氢;
或者最优选地,R9选自羧基、选自羧基、选自羧基、R7、R8、R
10
、R
11
为氢;R
u
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优选地,R
u
选自氢、甲基、三氟甲基;R
y
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优选地,R
y
选自氢、三氟甲基;R
v
、R
w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优选地,R
v
、R
w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甲基、乙基、三氟甲基;最优选地,作为整体,选自以下:选自以下:或者,选自以下:
2)X1选自优选地,X1为R
z
选自C1

C6烷基、C1

C6烷基

C(=O)

;优选地,R
z
选自甲基、乙酰基;R
12
、R
13
、R
14
、R
15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

C6烷基;优选地,R
12
、R
13
、R
14
、R
15
均为氢;最优选地,作为整体,选自3)X2选自优选地,X2为R
q
选自C1

C6烷基;R
16
、R
17
、R
18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优选地,R
16
、R
17
、R
18
各自独立地选自氢、卤素、C1

C6卤代烷基;更优选地,R
16
选自氢、卤素、C1

C6卤代烷基,R
17
、R
18
为氢;最优选地,R
16
选自氢、氯、三氟甲基,R
17
、R
18
为氢;
R
19
选自氢、卤素、C1

C6烷基、C1

C6卤代烷基;优选地,R
19
选自氢、氯、甲基、三氟甲基;R
20
选自羧基、C1

C6烷基

O

C(=O)

、HO

C1

C6烷基、优选地,R
20
选自羧基、最优选地,作为整体,选自选自选自最优选地,作为整体,选自
最优选地,作为整体,选自选自其中,X为且Y为时,式I所示的化合物不为以下化合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前药、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酯,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

1所示结构:其中:X、Y、R
1a
、R
1b
、R2、R3、R4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且,X为且Y为时,式I

1所示的化合物不为以下化合物: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或所述化合物的立体异构体、前药、晶型、药学上可接受的盐、药学上可接受的溶剂合物或药学上可接受的酯,其中,所述化合物具有式I
‑1‑
1所示结构:其中:R
1a
、R
1b
、R2、R5的定义如权利要求1所限定;R3选自苯基、5

6元杂芳基、C1

C6烷基、

NR
m
R
n
、C3

C10环烷基、C1

C6烷氧基、C2

C6烯基,任选地,所述苯基、5

6元杂芳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C1

C6烷基、

NR
m
R
n
、C3

C6环烷基、C1

C6烷氧基、C2

C6烯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
或者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更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C1

C6烷基、

NR
m
R
n
、C3

C6环烷基、C1

C4烷氧基、C2

C6烯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呋喃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或者更优选地,R3选自苯基、吡啶基、呋喃基、噻吩基,任选地,所述苯基、呋喃基各自独立地被1

2个选自R
x
的基团所取代;进一步优选地,R3选自甲基、

NR
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焦宁豆晓东苏凌宇霍童雨刘雅萌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