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129183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9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该轮装制动盘包括:至少两个环状的制动盘体,两个制动盘体分别沿车轮的周向设置于车轮的两侧;制动盘体至少具有环状的接触面和与接触面相对的环状的制动面,制动面的面积大于接触面的面积,制动盘体与车轮装配状态下,制动面用于与车轮的侧面相贴合,接触面用于车辆制动时与摩擦件相接触产生摩擦力,以对车轮进行制动。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轮装制动盘在使用过程中易变形的技术问题。变形的技术问题。变形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轨道交通制动
,进一步的,涉及一种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高速铁路动车组及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制动系统的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车辆中,约一半车辆(高速动车组、机车、城轨车辆等)使用轮装制动盘进行制动,如图1、图2所示,现有轮装制动盘包括至少两个环形的盘体20,在车轮10上沿其周向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1001,在多个通孔1001中分别设置螺栓30,螺栓30的两端分别位于通孔1001的两侧,将两个盘体20分别设置于车轮10的两侧,并分别在螺栓30的两端设置螺栓套40和螺母50,从而将两个盘体20分别与车轮10进行压紧固定,在车轮10的两侧形成制动摩擦副产品。在车辆行驶时,通过摩擦件夹紧盘体20,通过产生的摩擦力对车辆进行降速或制动,如图1、图3所示,盘体20上靠近车轮10一侧的端面为散热面2001,而远离车轮10一侧的端面为制动面2002,为保证良好的散热和制动能力,一般在散热面2001上设置散热结构(如:多条沟槽或条状凸起),并且散热面2001的面积小于制动面2002的面积。由于制动装置是车辆停车或调速的一种能量转化媒介,其对车辆的安全停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0003]由于轮装制动盘在工作过程中(即:车辆行驶过程中)会吸收摩擦产热,并在车轮10的径向上形成一定的温度梯度,进而在车轮10的径向上产生不同强度的热应力,使盘体20产生如图3所示的形变,即盘体20上靠近环形外缘的区域向远离车轮10方向偏移,而盘体20上靠近环形内缘的区域则与车轮10贴的更紧。盘体20发生上述变形会带来以下几点隐患:
[0004]一、增加螺栓30的轴向受力,在使用过程中容易造成螺栓30的疲劳和损坏,影响车辆的制动能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0005]二、由于盘体20发生变形,在车轮10磨耗到限报废后,拆卸下的盘体20也无法再重复使用,降低盘体20重复利用的比例,增加设备成本。
[0006]针对相关技术中,轮装制动盘在使用过程中易变形的问题,目前尚未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0007]由此,本专利技术人凭借多年从事相关行业的经验与实践,提出一种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以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有效减少制动盘的盘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延长制动盘的使用寿命和盘体的重复利用率,保证车辆的制动安全。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采用下列方案来实现:
[0010]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轮装制动盘,其用于对车轮1进行制动,所述轮装制动盘包括:
[0011]至少两个环状的制动盘体,两个所述制动盘体分别沿所述车轮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车轮的两侧;
[0012]所述制动盘体至少具有环状的接触面和与所述接触面相对的环状的制动面,所述制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接触面的面积,所述制动盘体与所述车轮装配状态下,所述制动面用于与所述车轮的侧面相贴合,所述接触面用于车辆制动时与摩擦件相接触产生摩擦力,以对所述车轮进行制动。
[0013]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盘体包括接触部、制动部和散热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制动部均呈环状板状结构,所述散热部连接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制动部之间,所述接触部上远离所述散热部一侧的壁面形成所述接触面,所述制动部上远离所述散热部一侧的壁面形成所述制动面。
[001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部包括多条凸筋,多条所述凸筋沿所述制动盘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在相邻两所述凸筋之间形成散热槽道。
[001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接触部、所述制动部和所述散热部一体成型。
[0016]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盘体的轴向上,所述接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制动部的厚度。
[0017]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盘体上开设有多个阶梯孔,所述车轮上开设有多个通孔;
[0018]多个所述通孔内分别设置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伸入至位于所述车轮两侧的所述制动盘体上的所述阶梯孔内,所述连接件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分别压紧位于所述车轮两侧的所述阶梯孔内的台阶位置。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多个所述阶梯孔沿所述制动盘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多个所述通孔沿所述车轮的周向间隔分布,且多个所述阶梯孔分别与对应的所述通孔在所述车轮的轴向上位置相对。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为螺栓,所述第一锁紧件和所述第二锁紧件分别为设置于所述螺栓两端的螺栓套和螺母。
[0021]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制动盘体的横截面呈梯形或锥形。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制动装置,所述制动装置包括:
[0023]上述的轮装制动盘,所述轮装制动盘设置于车轮上;
[0024]摩擦件,所述摩擦件能与所述轮装制动盘相接触并产生摩擦力,以对所述车轮进行制动。
[0025]在本专利技术的一较佳实施方式中,所述摩擦件为至少两个摩擦片,两个所述摩擦片分别设置于所述轮装制动盘的两侧,控制两个所述摩擦片分别压向所述轮装制动盘并分别与对应的制动盘体相接触并产生摩擦力。
[002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具有上述的轮装制动盘,所述轮装制动盘设置于车轮上,以对所述车轮进行制动。
[0027]由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轮装制动盘、制动装置及车辆的特点及优点是:在车轮的两侧分别沿车轮的周向设置有环状的制动盘体,该制动盘体至少具有接触面和与接触面相对的制动面,当制动盘体与车轮装配状态下,制动面能够与车轮的侧面相贴合,接触面用于车辆
制动时与摩擦件相接触产生摩擦力,从而对车轮进行制动,由于制动盘体的制动面的面积大于接触面的面积,可使制动面的抗变形能力大于接触面的抗变形能力,同时在摩擦件压紧制动盘体进行摩擦制动时,接触面能够为制动面提供更好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减小制动盘体变形的可能,从而本专利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制动盘体在使用过程中的变形,延长轮装制动盘的使用寿命和重复利用率,保证车辆的制动安全。
附图说明
[0028]以下附图仅旨在于对本专利技术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29]其中:
[0030]图1:为现有技术中轮装制动盘的局部截面图。
[0031]图2:为现有技术中轮装制动盘的正视图。
[0032]图3:为现有技术中轮装制动盘发生形变后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本专利技术轮装制动盘安装与车轮上的局部截面图之一。
[0034]图5:为本专利技术轮装制动盘安装与车轮上的局部截面图之二。
[0035]图6:为本专利技术轮装制动盘的立体图。
[0036]图7:为本专利技术轮装制动盘的局部剖视图之一。
[0037]图8:为本专利技术轮装制动盘的局部剖视图之二。
[0038]
技术介绍
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装制动盘,其用于对车轮1进行制动,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装制动盘包括:至少两个环状的制动盘体,两个所述制动盘体分别沿所述车轮的周向设置于所述车轮的两侧;所述制动盘体至少具有环状的接触面和与所述接触面相对的环状的制动面,所述制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接触面的面积,所述制动盘体与所述车轮装配状态下,所述制动面用于与所述车轮的侧面相贴合,所述接触面用于车辆制动时与摩擦件相接触产生摩擦力,以对所述车轮进行制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体包括接触部、制动部和散热部,所述接触部和所述制动部均呈环状板状结构,所述散热部连接于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制动部之间,所述接触部上远离所述散热部一侧的壁面形成所述接触面,所述制动部上远离所述散热部一侧的壁面形成所述制动面。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部包括多条凸筋,多条所述凸筋沿所述制动盘体的周向间隔分布,在相邻两所述凸筋之间形成散热槽道。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轮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部、所述制动部和所述散热部一体成型。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体的轴向上,所述接触部的厚度小于所述制动部的厚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装制动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动盘体上开设有多个阶梯孔,所述车轮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多个所述通孔内分别设置有连接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跃超杨广楠祝家祺韩超焦标强吕宝佳齐冀曹建行张臣谭善超张波杨伟君曹宏发康晶辉潘全章薛江靳明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纵横机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机车车辆研究所铁科纵横天津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