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路式热管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1260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适于对热源进行散热。回路式热管包括导管、第一毛细结构、第二毛细结构和配置于导管中的工作流体。导管具有冷凝段、阻隔段和蒸发段,其中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热源,并且阻隔段与蒸发段相邻。将第一毛细结构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位于冷凝段与阻隔段之间。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蒸发段延伸至阻隔段。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阻隔段向冷凝段延伸。第一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Heat Pipe),具体而言,一种回路式热管(LoopHeat Pipe)。
技术介绍
热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的蒸发与冷凝来传递热量。首 先,液态工作流体通过吸收邻近热管的蒸发端(Evaporator)的发热组件所发出的热量而 蒸发为气体。当气态工作流体受到微小的压力差时,其会流向热管的冷凝端(Condenser), 并在冷凝端冷凝为液体并且放出热量。可通过熟管内壁上的毛细结构将在冷凝端冷凝的液 态工作流体再次输送返回到蒸发端。因此,热管可应用于发热组件的散热。与热管有关的 专利例如为美国专利编号20080078530、中华民国专利编号1248781及592033。中华民国新型专利编号M256674公开了一种回路式散热装置,其在两个毛细结构 之间的补偿室内的液态工作流体会吸收热量而蒸发,进而使补偿室两端的压力差消失,导 致气态工作流体不会流动。中华民国新型专利编号M246563公开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通过较密的毛细结构吸 附液态工作流体,以避免液态工作流体流向冷凝端。然而,由于较密的毛细结构会牢固地吸 附液态工作流体,因此无法将液态工作流体补充至蒸发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的回路式热管。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其可制作出具有良好热传导效果的回 路式热管。本专利技术另提出了一种用于制作回路式热管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和优点可以从本专利技术所公开的技术特征中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为了达到上述目的中的一个、部分或全部,或是达到其它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 例提供了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适于对热源进行散热。回路式热管包括导管、第一毛细结构、 第二毛细结构以及配置于导管中的工作流体。导管具有第一冷凝段、阻隔段和第一蒸发段, 其中第一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热源,并且阻隔段与第一蒸发段相邻。将第一毛细结构配 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位于第一冷凝段与阻隔段之间。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 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第 一蒸发段延伸至阻隔段。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阻隔段向第一冷凝段延伸。第一 毛细结构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阻隔段与第一蒸发段之间保持一距离,此距离限定了 次冷区。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为圆柱体,并且第二部分的 直径与阻隔段的内径相同。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位于导管的中央部分。4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上述液态的工作流体由第一冷凝段透过第一毛细结构 而传递至补偿室,并在补偿室中透过第二毛细结构而传递至第一蒸发段。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还包括第一鳍片组,其导热地与第一冷凝 段相连。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冷凝段呈连续弯折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还包括第三毛细结构,导管还包括第二蒸 发段和第二冷凝段,其中第二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另一热源,将第三毛细结构配置于导 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三毛细结构由第二蒸发段延伸至第二冷凝段。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一导管,其具有 第一端以及第二端。接着,对导管的局部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以形成位于第一端与第 二端之间的阻隔段。然后,在导管内形成第一毛细结构,其位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第一 毛细结构位于第二端与阻隔段之间。之后,在导管内形成第二毛细结构,其具有第一部分和 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第一部分配置于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阻 隔段向第一端延伸。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阻隔段向第二端延伸。第一毛细结构 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限定了补偿室。最后,在导管中填充工 作流体,并且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以密封导管。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导管内填充工作流体 之前,抽去导管内的空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中的在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的 步骤包括将输送管连接至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使工作流体填充至导管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连接第一端与第二端 之后,将输送管连接至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抽去导管内的空气。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首先,提供第一导管,其 具有第一端以及第二端。在第一导管内形成位于第一导管的内表面上的第一毛细结构的第 一局部,且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局部位于第二端。接着,提供第二导管,其具有第三端以及 第四端。然后,对第二导管的局部加压,使其产生扁平变形,形成位于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 的阻隔段。之后,在第二导管内形成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局部和第二毛细结构。将第一毛细 结构的第二局部配置于第二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局部由阻隔段向第四端延伸。 第二毛细结构具有第一部分和与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其中将第一部分配置于第二导 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阻隔段向第三端延伸。第二部分穿过阻隔段,并且其由 阻隔段向第四端延伸。接着,在第一导管中填充工作流体。最后,连接第一端与第三端,并 且连接第二端与第四端,以密封第一导管与第二导管。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一局部与第二局 部连接,而第一毛细结构的第二局部与第二毛细结构的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此间隙 限定了补偿室。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第一导管中填充工作 流体之前,抽去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内的空气。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中的在第一导管中填充工作流 体的步骤包括将输送管连接至第一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使工作流体填充至第一导管中。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还包括在连接第一端与第三5端,以及连接第二端与第四端之后,将输送管连接至第一导管,并且经由输送管抽去第一导 管和第二导管内的空气。在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回路式热管通过补偿室可将液态工作流体迅速且大量 地由第一毛细结构补充至第二毛细结构,以避免液态工作流体的传输中断,进而可使回路 式热管具有良好的热传导效率。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多个实施例,并配合所附 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回路式热管沿线A-A的剖面图;图3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图4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图5A至图5D示出了图1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图6A至图6G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的制作方法;图7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一种回路式热管的示意图;图8是图7的回路式热管沿线B-B的剖面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回路式热管组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有关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及其它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的优选实 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以下实施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 「前」、「后」、「左」、「右」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 非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路式热管,其适于对热源进行散热,所述回路式热管包括:导管,其具有第一冷凝段、阻隔段与第一蒸发段,其中,所述第一蒸发段适于导热地接触所述热源,所述阻隔段与所述第一蒸发段相邻;第一毛细结构,将其配置在所述导管的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位于所述第一冷凝段与所述阻隔段之间;第二毛细结构,其具有第一部分和与所述第一部分相连的第二部分,将所述第一部分配置于所述导管的所述内表面上,并且所述第一部分由所述第一蒸发段延伸至所述阻隔段,所述第二部分穿过所述阻隔段,并且其由所述阻隔段向所述第一冷凝段延伸,其中,所述第一毛细结构与所述第二毛细结构的所述第二部分之间保持一间隙,所述间隙限定了补偿室;以及工作流体,将其配置于所述导管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正
申请(专利权)人:扬光绿能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