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却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25142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23 14:48
一种被配置为在流体之间提供热交换的冷却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100),其包括一对第一歧管(11、12)以及堆叠在第一歧管(11、12)之间的多个第一管(15),第一歧管包括该第一歧管(11、12)的伸长轴线(M1),每个第一管(15)包括该第一管的伸长轴线(T1),该伸长轴线(T1)基本垂直于第一歧管的伸长轴线(M1),其中轴线(T1、M1)形成第一热交换器(100)的总平面(P1);至少一个第二热交换器(200),包括一对第二歧管(21、22)以及堆叠在第二歧管(21、22)之间的多个第二管(25),第二歧管包括该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M2),每个第二管(25)包括该第二管的伸长轴线(T2),该伸长轴线(T2)基本垂直于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M2),其中轴线(T2、M2)形成第二热交换器(200)的总平面(P2);至少一个第三热交换器(300),包括一对第三歧管(31、32)以及堆叠在第三歧管(31、32)之间的多个第三管(35),第三歧管包括该第三歧管的伸长轴线(M3),每个第三管(35)包括该第三管的伸长轴线(T3),该伸长轴线(T3)基本垂直于第三歧管的伸长轴线(M3),其中轴线(T3、M3)形成第三热交换器(300)的总平面(P3);其特征在于,第二热交换器(200)适于至少通过绕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M2)枢转、直到第二热交换器(200)的总平面(P2)平行于第一热交换器(100)的总平面(P1)而被固定至第一热交换器(100),并且第三热交换器(300)适于通过至少将第三热交换器(300)推向第一热交换器(100)而沿着垂直于热交换器(100、300)的总平面(P1、P2)的轴线被固定至第一热交换器(100),使得在将一个热交换器(300)固定至另一热交换器(100)期间和之后,平面(P1、P2)保持彼此平行。P2)保持彼此平行。P2)保持彼此平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冷却组件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冷却组件。特别地,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机动车辆的冷却组件。

技术介绍

[0002]机动车辆中的热交换器通常负责动力传动系统、空调系统、动力转向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热管理。这包括例如内燃车辆、混合动力车辆和电动车辆,其中热量的适当管理可以反映在排放、燃料或能量消耗、最大行驶里程等方面。
[0003]如今的热交换器通常由金属部件制成,例如铝与比如塑料的合成部件组装而成。负责热交换的子部件,例如包括与集管组装在一起的管的热交换器芯,通常由金属部件制成,而负责输送或收集介质的子部件,例如罐,通常由合成材料制成。
[0004]机动车辆的发展包括通过用电子设备支持现有解决方案来改进现有解决方案,以及实施新的解决方案。因此,人们越来越关注于减小机动车辆特定子部件的尺寸和重量。另一方面,减小例如热交换器的尺寸将直接影响整个机动车辆的热性能。
[0005]可以通过实施特定的架构来减小热交换器的尺寸,该架构在提供相同或更好的效率的同时使用更小的空间。因此,机动车辆中的封装会增加。
[0006]如今,子部件重量的减轻不仅是决定车辆最终价格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车辆总碳排放量的主要因素之一。用于制造例如合成子部件的材料越少,在车辆生产期间和车辆使用寿命之后,无论车辆的子部件是报废还是回收,产生的废物就越少。此外,车辆重量越轻,就可以实现更少的燃料消耗。因此,车辆在其使用寿命期间排放的污染更少。此外,轻量的冷却组件对汽车制造商来说是很好的激励,因为这可以让它们满足严格的排放要求。
[0007]汽车制造商不断寻求能满足效率和重量要求的更经济的解决方案。因此,研究中心需要在若干因素之间找到一个折衷方案,以便为他们的客户提供最终的、经济的、高效的且轻量的冷却组件。
[0008]现有的解决方案主要集中在减小特定子部件的尺寸或减小热交换器之间的距离。通常,至少两个热交换器的集管组装在非常接近的位置,以便减小所形成的冷却模块的总尺寸。已知的冷却模块主要关注于两个或三个热交换器的组装过程,其中特定子部件提供了将一个热交换器附接至另一个热交换器的手段。然而,没有任何已知文献提出关于降低成本和重量的进一步改进。
[0009]关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希望创造一种包括若干热交换器的冷却模块,其将具有良好的可行性并且将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尤其在于一种冷却组件,其被配置为在流体之间提供热交换,该冷却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其包括一对第一歧管以及堆叠在第一歧管之间的多个第一管,该对第一歧管包括第一歧管的伸长轴线,每个第一管包括该第一管的伸长轴线,
所述第一管的伸长轴线基本垂直于该第一歧管的伸长轴线,其中该些轴线形成第一热交换器的总平面;至少一个第二热交换器,其包括一对第二歧管以及堆叠在第二歧管之间的多个第二管,该对第二歧管包括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每个第二管包括该第二管的伸长轴线,所述第二管的伸长轴线基本垂直于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其中该些轴线形成第二热交换器的总平面;至少一个第三热交换器,其包括一对第三歧管以及堆叠在第三歧管之间的多个第三管,该对第三歧管包括第三歧管的伸长轴线,每个第三管包括该第三管的伸长轴线,所述第三管的伸长轴线基本垂直于第三歧管的伸长轴线,其中该些轴线形成第三热交换器的总平面;其特征在于,第二热交换器适于至少通过围绕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枢转、直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总平面平行于第一热交换器的总平面而被固定至第一热交换器,并且第三热交换器适于通过至少将第三热交换器推向第一热交换器而沿着垂直于热交换器的总平面的轴线被固定至第一热交换器,使得在将一个热交换器固定至另一个热交换器期间和之后,这些平面保持彼此平行。
[0011]有利地,第一歧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基本U形部分,该U形部分被配置为接收第二歧管中的一个,使得在与第二歧管接触的同时允许该第二歧管围绕其伸长轴线旋转。
[0012]有利地,第一歧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具,该第一夹具被配置为至少在横向于第一歧管的伸长轴线的方向上固定该第二热交换器。
[0013]有利地,第二歧管包括与其流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块,其中该第二连接块被配置为与第一夹具中的至少一个接合。
[0014]有利地,第一歧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支撑件,该支撑件被配置为提供第二管的伸长轴线相对于第一管的伸长轴线的平行对准。
[0015]有利地,第一歧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张紧件,该张紧件被配置为与第二歧管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使得该第二歧管在平行于该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的方向上被推向该支撑件。
[0016]有利地,支撑件从该U形部分突出,使得能够在与歧管接触的同时允许该歧管围绕其伸长轴线旋转。
[0017]有利地,张紧件从该U形部分突出,使得张紧件的自由端与该U形部分的至少一个自由端以相同的方向取向。
[0018]有利地,U形部分包括位于该U形部分的内部面和第二歧管之间的至少一个肋,其中所述肋被配置为在使第二热交换器围绕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枢转之后,在垂直于该第二热交换器的总平面的方向上固定该第二热交换器。
[0019]有利地,第二热交换器包括流体连接至至少一个第二歧管的瓶,该瓶与第二热交换器的总平面共面,其中该U形部分被配置为接收该瓶,使得能够在与该瓶接触的同时允许该瓶围绕其伸长轴线旋转。
[0020]有利地,通过使第二热交换器和第一热交换器沿着其平行的总平面相对于彼此在相反方向上移动,将第二热交换器固定至第一热交换器。
[0021]有利地,第一歧管包括第一瓶夹和第一瓶支撑件,瓶包括第一瓶突起和第二瓶突起,其中第一瓶支撑件被配置为支撑第二瓶突起,并且第一瓶夹被配置为与第一瓶突起接合,使得第二热交换器被固定至第一热交换器。
[0022]有利地,U形部分包括至少一个主瓶张紧件,该主瓶张紧件被配置为减小瓶与U形部分之间的间隙。
[0023]有利地,第一歧管中的至少一个包括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歧管突出的至少一个L形支撑件,其中L形部分的自由端指向平行于第一歧管的主轴线的方向,并且第一夹具指向与L形部分的自由端的方向基本相反的方向。
[0024]有利地,通过使第二热交换器围绕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枢转、直到第二热交换器的总平面平行于第一热交换器的总平面,并且通过使第二热交换器沿着其总平面朝向L形支撑件和第一夹具移动、直到第二热交换器不动,将该第二热交换器固定至第一热交换器。
[0025]有利地,每个第三歧管包括至少一个基本平行于总平面且向外延伸的平坦突起。
[0026]有利地,每个第一歧管包括至少一个从其突出的L形支撑件,其中L形支撑件的自由端指向平行于第一歧管的主轴线的方向。
[0027]有利地,至少一个L形支撑件从第一歧管的U形部分突出。
[0028]有利地,L形支撑件包括第三夹具,该第三夹具被配置为与相应的平坦突起接合。
[0029]有利地,该平坦突起与相应的L形支撑件接合,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被配置为在流体之间提供热交换的冷却组件(1),包括:至少一个第一热交换器(100),包括一对第一歧管(11、12)以及堆叠在所述第一歧管(11、12)之间的多个第一管(15),所述对第一歧管(11、12)包括所述第一歧管的伸长轴线(M1),每个第一管(15)包括所述第一管的伸长轴线(T1),所述第一管的伸长轴线(T1)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歧管的伸长轴线(M1),其中,所述轴线(T1、M1)形成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0)的总平面(P1);至少一个第二热交换器(200),包括一对第二歧管(21、22)以及堆叠在所述第二歧管(21、22)之间的多个第二管(25),所述对第二歧管(21、22)包括所述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M2),每个第二管(25)包括所述第二管的伸长轴线(T2),所述第二管的伸长轴线(T2)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M2),其中,所述轴线(T2、M2)形成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0)的总平面(P2);以及至少一个第三热交换器(300),包括一对第三歧管(31、32)以及堆叠在所述第三歧管(31、32)之间的多个第三管(35),所述对第三歧管(31、32)包括所述第三歧管的伸长轴线(M3),每个第三管(35)包括所述第三管的伸长轴线(T3),所述第三管的伸长轴线(T3)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三歧管的伸长轴线(M3),其中,所述轴线(T3、M3)形成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00)的总平面(P3),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0)适于至少通过其围绕所述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M2)枢转、直到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0)的总平面(P2)平行于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0)的总平面(P1)而被固定至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0),并且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00)适于通过至少将所述第三热交换器(300)推向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0)而沿着垂直于热交换器(100、300)的总平面(P1、P2)的轴线被固定至所述第一热交换器(100),使得在将一个热交换器(300)固定至另一个热交换器(100)期间和之后,所述平面(P1、P2)保持彼此平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组件(1),其中,所述第一歧管(11、1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基本U形部分(19),所述U形部分(19)被配置为接收所述第二歧管(21、22)中的一个,使得能够在与所述第二歧管(21、22)接触的同时允许所述第二歧管(21、22)围绕其伸长轴线(M2)旋转。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却组件(1),其中,所述第一歧管(11、1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夹具(13a),所述第一夹具(13a)被配置为至少在横向于所述第一歧管的伸长轴线(M1)的方向上固定所述第二热交换器(20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冷却组件(1),其中,所述第二歧管(21、22)包括与其流体连接的至少一个第二连接块(23),其中所述第二连接块(23)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夹具(13a)中的至少一个接合。5.根据权利要求1

2所述的冷却组件(1),其中,所述第一歧管(11、1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支撑件(13b),所述支撑件(13b)被配置为提供所述第二管的伸长轴线(T2)相对于所述第一管的伸长轴线(T1)的平行对准。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冷却组件(1),其中,所述第一歧管(11、12)中的至少一个包括至少一个张紧件(13c),所述张紧件(13c)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歧管(21、22)中的至少一个接合,使得所述歧管(11、12)在平行于所述第二歧管的伸长轴线(M2)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P
申请(专利权)人:法雷奥自动系统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