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7163 阅读: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轮胎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包括内胎机构,还包括:充气阀和防护机构,所述内胎机构的侧面与充气阀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机构的侧面与内胎机构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胎机构包括内胎主体,所述内胎主体由一个截面将完整的环形结构分割处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原本完整的圆环型的内胎通过一个截面分割开,将内胎放置在外胎内部时,将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对内胎进行拼接,使其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并通过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对连接部分进行固定,需要对内胎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将限位凸起移出限位槽,使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分离,将内胎取下即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


[0001]本技术涉及轮胎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是在各种车辆或机械上装配的接地滚动的圆环形弹性橡胶制品,轮胎常在复杂和苛刻的条件下使用,它在行驶时承受着各种变形、负荷、力以及高低温作用,因此必须具有较高的承载性能、牵引性能、缓冲性能。同时,还要求具备高耐磨性和耐屈挠性,以及低的滚动阻力与生热性,世界耗用橡胶量的一半用于轮胎生产,可见轮胎耗用橡胶的能力非同小可,轮胎通常由外胎、内胎、垫带三部分组成,内胎俗称里胎,指用于保持轮胎内压、带有轮胎气门嘴的圆环形弹性管,内胎应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耐热性、弹性、耐老化性及较小的永久变形,一般用丁基橡胶制造,内胎是充气减振用承气容器,使用于卡汽车、摩托车、自行车、人力车轮胎内腔的辅助承气压容器,内胎通常由丁基胶制作,丁基胶内胎胶体自闭性能较好,具有高气密性,内胎在装载后气压在8MPA以上,高气密性胎体减少气体自然渗漏,比天然胶内胎在使用中充气频率降低,在行驶中也更节油,且在制作过程中为一体式环形结构,使用时间内胎安装在外胎的内部。
[0003]现有技术不足:轮胎在使用过程中承受较大的压力,同时路面环境复杂,在轮胎在使用过程易造,很容易出现轮胎扎钉的现象,出现漏气的情况,需要对内胎进行修补或更换,然而现有的内胎多为完整环形结构,在进行内胎的更换时,是要将车轮完全拆卸下来,在进行更换,操作使很是费力,同时现有内胎无法准确确定内胎的压力,造成内胎压力不足或压力过大,从而影响车轮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包括内胎机构,还包括:充气阀和防护机构,所述内胎机构的侧面与充气阀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机构的侧面与内胎机构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胎机构包括内胎主体,所述内胎主体由一个截面将完整的环形结构分割处第一截面和第二截面,所述第一截面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二截面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的侧面与限位槽的侧面相互啮合,通过将原本完整的圆环型的内胎通过一个截面分割开,将内胎放置在外胎内部时,将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对内胎进行拼接,使其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并通过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对连接部分进行固定,需要对内胎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将限位凸起移出限位槽,使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分离,将内胎取下即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06]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截面和第一截面均应为斜置密封截面,所述第二截面和第一截面的表面光滑,通过斜置密封截面的第二截面和第一截面贴合,使内胎在使用时,内胎连接处在位于车轮底端位置进行支撑过时,拼接处的两部分均能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因连接
处的缝隙对轮胎滚动造成影响,从而提高轮胎的稳定性。
[0007]进一步的,所述限位凸起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圆弧角,所述限位槽的底端对应第二圆弧角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弧角。
[0008]进一步的,所述防护机构包括防护套,所述防护套的侧面与内胎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胎主体的侧面对应第二截面的位置开设有第二放置槽,所述内胎主体的侧面内壁对应第一截面位置开设有第一放置槽,所述防护套的顶端与内胎主体的顶端齐平,将防护套设置在第二放置槽和第一放置槽内,对第二截面和第一截面的拼接位置进行防护,并保证防护套的外侧与内胎主体的外侧保持齐平,进一步避免内胎拼接处的缝隙对轮胎行驶过程中造成影响,从而确保车轮在滚动时更加的稳定,避免出现颠簸。
[0009]进一步的,所述防护套的内壁开设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第二安装孔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压块,所述第二安装孔的顶端开设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安装孔的底端活动连接有触控开关,所述压块的顶端对应触控开关的位置固定连接有推杆,通过内胎在充气过程中内胎主体充气膨胀,使内胎主体的侧面与压块的底端接触,从而推动压块向第二安装孔的内侧移动,从而使推杆与触控开关的底端接触,从而使触控开关发出信号到控制终端的信号有红光转变为绿光,表明内胎主体的内部气压充足,不需要充气,当内胎主体内的气压不足时复位弹簧推动压块向下使推杆的顶端与触控开关分离,从而使控制终端的信号灯发出红光,表明内胎主体内气压不足,需要及时处理,有利于提高内胎的安全性。
[00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安装孔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底端与触控开关的顶端固定连接,推杆的顶端与触控开关的底端接触时,缓冲弹簧受压力收缩,使缓冲弹簧对触控开关进行缓冲,降低触控开关受到的压力。
[0011]进一步的,所述推杆的底端固定活动套接有滚珠,滚珠在压块内滚动,降低压块与内胎主体侧面之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对内胎主体101侧面的磨损,避免内胎主体损坏。
[0012]进一步的,所述充气阀的底端与内胎主体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充气阀采用伸缩结构。
[0013]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4]1.本技术通过将原本完整的圆环型的内胎通过一个截面分割开,将内胎放置在外胎内部时,将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对内胎进行拼接,使其形成一个环形结构,并通过限位凸起卡入限位槽内对连接部分进行固定,需要对内胎进行维修或更换时,将限位凸起移出限位槽,使第一截面与第二截面分离,将内胎取下即可,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0015]2.本技术通过斜置密封截面的第二截面和第一截面,使内胎在使用时,滚动过程中,内胎连接处在位于车轮底端位置进行支撑过时,拼接处的两部分均能起到支撑作用,避免因连接处的缝隙对轮胎滚动造成影响,有利于,提高轮胎的稳定性。
[0016]3.本技术通过内胎在充气过程中内胎主体充气膨胀,使内胎主体的侧面与压块的底端接触,从而推动压块向第二安装孔的内侧移动,从而使推杆与触控开关的底端接触,从而使触控开关发出信号到控制终端的信号有红光转变为绿光,表明内胎主体的内部气压充足,不需要充气,当内胎主体内的气压不足时复位弹簧推动压块向下使推杆的顶端与触控开关分离,从而使控制终端的信号灯发出红光,表明内胎主体内气压不足,需要及时处理,有利于提高内胎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的内胎机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技术的内胎机构结构爆炸示意图;
[0019]图3为本技术的截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技术的防护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技术的图5A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技术的充气阀结构示意图。
[0024]附图标记为:1、内胎机构;101、内胎主体;102、第一截面;103、限位凸起;104、限位槽;105、第一放置槽;106、第二截面;107、第二放置槽;108、第一圆弧角;109、第二圆弧角;2、充气阀;3、防护机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包括内胎机构(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充气阀(2)和防护机构(3),所述内胎机构(1)的侧面与充气阀(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防护机构(3)的侧面与内胎机构(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胎机构(1)包括内胎主体(101),所述内胎主体(101)由一个截面将完整的环形结构分割处第一截面(102)和第二截面(106),所述第一截面(102)的侧面开设有限位槽(104),所述第二截面(106)的侧面固定连接有限位凸起(103),所述限位凸起(103)的侧面与限位槽(104)的侧面相互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截面(106)和第一截面(102)均应为斜置密封截面,所述第二截面(106)和第一截面(102)的表面光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起(103)的顶端开设有第二圆弧角(109),所述限位槽(104)的底端对应第二圆弧角(109)的位置开设有第一圆弧角(10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拆卸的内胎,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机构(3)包括防护套(301),所述防护套(301)的侧面与内胎主体(101)的侧面固定连接,所述内胎主体(101)的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剑蒋国朝黄纯奇季万林杨立军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富阳富春轮胎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