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5940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包括底座、立架、立柱、后端盖定位组件、转子定位组件和压装气缸,立架通过若干根立柱设置在底座上,后端盖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座和夹持机构,活动座套设于立柱上并且上部连接压装气缸,通过压装气缸驱动活动座升降,夹持机构为两组并设置在活动座两侧用于将后端盖夹持在活动座下表面;转子定位组件包括放置架,放置架设置于底座上并与活动座上下对应设置,放置架上设置用于放置转子的容纳槽,当压装气缸驱动活动座下降时,令活动座上的后端盖和放置架上的转子进行压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后端盖和转子的定位和压装成型,无需人工参与,保证压装机构在整体生产线中有序进行加工。机构在整体生产线中有序进行加工。机构在整体生产线中有序进行加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新能源汽车发动机制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新能源汽车发动机的制造过程中,为了提高自动化制造水平,目前的生产线开始通过各加工工位配合机械手、转运设备等实现无人化的自动输送加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其中电动发动机的后端盖要与转子完成压装成为一体,因此需要对后端盖和转子进行定位,然后完成压装动作,本技术就要设计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保证转子和后端盖的对应定位并进行相互的压装。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通过上下对应设置的后端盖定位组件和转子定位组件,完成结构对应,然后通过后端盖定位组件带动后端盖的下压,实现两者的压装成型。
[0004]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包括底座、立架、立柱、后端盖定位组件、转子定位组件和压装气缸,立架通过若干根立柱设置在底座上,后端盖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座和夹持机构,活动座套设于立柱上并且上部连接压装气缸,通过压装气缸驱动活动座升降,夹持机构为两组并设置在活动座两侧用于将后端盖夹持在活动座下表面;转子定位组件包括放置架,放置架设置于底座上并与活动座上下对应设置,放置架上设置用于放置转子的容纳槽,当压装气缸驱动活动座下降时,令活动座上的后端盖和放置架上的转子进行压合。
[0005]作为一种改进,底座上还设置有轨道,放置架设置在轨道上并通过气缸在轨道上进行位置调整,令放置架位于立架下方对应活动座或远离立架供外部机械手进行上下料。
[0006]作为一种改进,容纳槽上下贯通且在放置架上朝向一侧开口,开口朝向轨道的布置方向。
[0007]作为一种改进,转子定位组件还包括底架和布置柱,放置架的下部周边设置布置柱,布置柱下端设置在底架上,令放置架和底架之间形成转子容纳的空间,底架可滑移的设置在轨道上。
[0008]作为一种改进,夹持机构包括夹持气缸、连杆组和压头,夹持气缸和连杆组均可旋转的设置于活动座上,夹持气缸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组,连杆组的远端连接压头,压头被带动进行压向活动座或旋转向活动座外侧的切换。
[0009]作为一种改进,压头为橡胶件。
[0010]作为一种改进,活动座的中部设置有一供后端盖容纳的镂空孔。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上下对应设置的后端盖定位组件和转子定位组件,完成结构对应,然后通过压装气缸驱动后端盖和转子的相互压合,实现两者的压装成型;上
下定位组件均可通过外部的机械手进行后端盖和转子的分别取放,无需人工参与,保证本技术的压装机构在整体生产线中有序进行加工。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技术的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技术放置有转子后端盖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说明。
[0016]如图1、2、3所示,为本技术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的一种具体实施例。该实施例包括底座1、立架2、立柱3、后端盖定位组件、转子定位组件4和压装气缸51,立架2通过若干根立柱3设置在底座1上,后端盖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座5和夹持机构52,活动座5套设于立柱3上并且上部连接压装气缸51,通过压装气缸51驱动活动座5升降,夹持机构52为两组并设置在活动座5两侧用于将后端盖夹持在活动座5下表面;转子定位组件4包括放置架41,放置架41设置于底座1上并与活动座5上下对应设置,放置架41上设置用于放置转子的容纳槽40,当压装气缸51驱动活动座5下降时,令活动座5上的后端盖和放置架41上的转子进行压合。
[0017]本技术在使用时,立架2通过周边的四根立柱3安装在底座1上,使立架2和底座1形成足够的高度空间,后端盖定位组件位于该空间中,其中具体的活动座5可滑移的套设于上,立架2上部安装压装气缸51,压装气缸51的气缸轴向下穿过立架2连接至活动座5,用于驱动活动座5进行上下的升降位移。夹持机构52设置在活动座5下表面相对的两侧,夹持机构52具有松开和夹持两个工位,未夹持后端盖时位于松开工位,其远离后端盖的放置半径;当外部机械手输送后端盖至该空间中到位后,夹持机构52驱动移动至夹持工位,把后端盖紧紧夹牢在活动座5上,之后机械手松开并退出。另一方面,机械手输送转子放置在放置架41上,通过容纳槽40形成限位。在后端盖和转子均到位后,启动压装气缸51令带有后端盖的活动座5下压,令后端盖与转子压装成为一体;之后夹持机构52松开,一体的后端盖和转子留在放置架41上,可由外部机械手进行取走,待所有机构复位,可进行下一次的压装工序。整个过程实现了对物料的定位,无需人工参与,保证了压装机构在整体生产线中有序进行加工。
[0018]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底座1上还设置有轨道6,放置架41设置在轨道6上并通过气缸在轨道6上进行位置调整,令放置架41位于立架2下方对应活动座5或远离立架2供外部机械手进行上下料。
[0019]如图1、2所示,在放置后端盖、转子,以及取走压装完成后的后端盖和转子的时间段,放置架41可沿着轨道6移动至远离立架2的位置,从而使立架2下方的空间更加空旷,便于机械手带着后端盖进入该空间进行对位位移,最终完成后端盖的转移夹持,位于外侧空旷位置的放置架41也便于转子以及压装完成后的后端盖和转子的取放,整体上使机械手的编程移动更加的方便,降低结构干扰的风险和设计难度。
[0020]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容纳槽40上下贯通且在放置架41上朝向一侧开口,开口朝向轨道6的布置方向。
[0021]如图1所示,转子中部本身穿设了较长的转轴,侧向开口的容纳槽40可供机械手从侧边把转子移入容纳槽40的槽底进行放置,无需机械手上移较大的距离进行转子的放置,使机械手的运行更加的方便,减少对空间的占用和需求,降低结构干扰的风险。
[0022]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转子定位组件4还包括底架42和布置柱43,放置架41的下部周边设置布置柱43,布置柱43下端设置在底架42上,令放置架41和底架42之间形成转子容纳的空间,底架42可滑移的设置在轨道6上。
[0023]如图1、2、3所示,底架42与轨道6具体设置相互配合滑移的结构,通过底架42上设置的若干布置柱43,使放置架41在一定高度布置,从而依据布置柱43的长度形成了供转子下部转轴容纳的空间,结构合理,几部分分体并通过后期安装成型的方式也便于放置架41的单独制造并保持精度,令转子在其上可以稳定的放置,保证压装准确。
[0024]作为一种改进的具体实施方式,夹持机构52包括夹持气缸521、连杆组522和压头523,夹持气缸521和连杆组522均可旋转的设置于活动座5上,夹持气缸521的输出轴连接连杆组522,连杆组522的远端连接压头523,压头523被带动进行压向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立架(2)、立柱(3)、后端盖定位组件、转子定位组件(4)和压装气缸(51),所述立架(2)通过若干根立柱(3)设置在底座(1)上,所述后端盖定位组件包括活动座(5)和夹持机构(52),所述活动座(5)套设于立柱(3)上并且上部连接压装气缸(51),通过压装气缸(51)驱动活动座(5)升降,所述夹持机构(52)为两组并设置在活动座(5)两侧用于将后端盖夹持在活动座(5)下表面;所述转子定位组件(4)包括放置架(41),所述放置架(41)设置于底座(1)上并与活动座(5)上下对应设置,所述放置架(41)上设置用于放置转子的容纳槽(40),当压装气缸(51)驱动活动座(5)下降时,令活动座(5)上的后端盖和放置架(41)上的转子进行压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上还设置有轨道(6),所述放置架(41)设置在轨道(6)上并通过气缸在轨道(6)上进行位置调整,令放置架(41)位于立架(2)下方对应活动座(5)或远离立架(2)供外部机械手进行上下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转子后端盖压装机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志俞兴朱鑫城胡志通程旗凯盛晓祥徐应涛叶信飘何小卫李绩才张莹周家庆倪应华胡礼广朱桂勇吴建军李立真洪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硕和机器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