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104243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一导流槽,该第一导流槽内设置有立磨基础。立磨基础的顶部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内设置有立磨,立磨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底座的顶部另一侧预埋有顶部带封盖的回收池,回收池与立磨之间通过立磨摇臂连通以卸出立磨上液压系统外溢的废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水泥生产技术领域,该立磨漏油回收系统,通过在立磨以及立磨基础外围设置导流槽,通过导流槽吸收立磨壳体周边渗油,从而解决了立磨周边渗油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在导流槽设置清刷机构,可以防止渗油凝结在壳体上从而造成输油困难的问题。造成输油困难的问题。造成输油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水泥生产
,具体为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立磨摇臂上使用液压油缸用以控制磨辊压力,受磨辊压力变化和设备运行振动的影响,油缸会长期沿摇臂或立磨外壳渗油,每个摇臂下设置一个收集池,收集池废油用人工转运处理,存在费时费力和二次污染问题。另外、立磨壳体上也会有渗油问题,致使立磨基础周边地面经常被油污污染。
[0003]一种立磨液压缸漏油收集装置(申请号CN201921814207),专利公开了一种两个中空的收集块扣合将收集腔连接成闭合腔体,利用过油孔将液压缸所漏油导入收集腔内进行收集,再通过输油管将收集的漏油导入收集箱进行暂存,实现立磨液压缸外漏油的收集,避免外漏油的滴落污染和油品的浪费。
[0004]该专利未涉及立磨壳体周边渗油回收以及废油的利用问题,因此对于如何处理立磨壳体周边渗油回收以及废油的利用问题,急于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解决了现有立磨壳体周边渗油及废油如何科学处理的问题。
[0007](二)技术方案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包括一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一导流槽,该第一导流槽内设置有立磨基础。
[0009]立磨基础的顶部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二导流槽,第二导流槽内设置有立磨,立磨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
[0010]底座的顶部另一侧预埋有顶部带封盖的回收池,回收池与立磨之间通过立磨摇臂连通以卸出立磨上液压系统外溢的废油。
[0011]第二导流槽的顶部固设有AGV环形滑轨,该AGV环形滑轨上开设有滑槽,滑槽上安装有可滑动的AGV小车,AGV小车的顶部安装有防粘刷,防粘刷的刷动部分别与立磨的外壁及第二导流槽的侧壁接触。
[0012]立磨与回收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第一油泵可将第一导流槽及第二导流槽内的废油抽至回收池内。
[0013]回收池与立磨的进料口之间设置有废油回收处理机构。
[001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还设置有压缩空气储气罐,压缩空气储气罐的排水口与第一油泵连通。
[001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废油回收处理机构包括废油回收箱、第二油泵以及输油
管路,回收池、废油回收箱、第二油泵以及进料口之间通过输油管路形成一条输油回路,回收池内的废油通过输油回路进入立磨。
[001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流槽的开口直径大于立磨基础的直径,第二导流槽的直径大于立磨的直径。
[0017](三)有益效果
[001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9]该立磨漏油回收系统,通过在立磨以及立磨基础外围设置导流槽,通过导流槽吸收立磨壳体周边渗油,从而解决了立磨周边渗油的问题,进一步的,通过在导流槽设置清刷机构,可以防止渗油凝结在壳体上从而造成输油困难的问题,更进一步的,通过设置废油回收处理机构,可将废油引入立磨内与原料粉末混合,入窑煅烧,无二次污染。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技术局部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底座;2、第一导流槽;3、立磨基础;4、第二导流槽;5、立磨;6、进料口;7、回收池;8、立磨摇臂;9、AGV环形滑轨;10、滑槽;11、AGV小车;12、防粘刷;13、第一油泵;14、废油回收箱;15、第二油泵;16、压缩空气储气罐。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包括一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一导流槽2,该第一导流槽2内设置有立磨基础3。
[0025]如图1所示,立磨基础3的顶部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二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4内设置有立磨5,立磨5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6。
[0026]如图1所示,第一导流槽2的开口直径大于立磨基础3的直径,第二导流槽4的直径大于立磨5的直径,稍大即可,过大容易引入灰尘等杂质。
[0027]同样的,在第一导流槽2内也可引进可转动的防粘刷12。
[0028]如图1所示,底座1的顶部另一侧预埋有顶部带封盖的回收池7,回收池7与立磨5之间通过立磨摇臂8连通以卸出立磨5上液压系统外溢的废油。
[0029]如图1

2所示,第二导流槽4的顶部固设有AGV环形滑轨9,该AGV环形滑轨9上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上安装有可滑动的AGV小车11,关于AGV技术属于现有技术,在物流领域早已成熟的利用,此处不做赘述,AGV小车11的顶部安装有防粘刷12,防粘刷12的刷动部分别与立磨5的外壁及第二导流槽4的侧壁接触。
[0030]需要说明的是,除了运用AGV小车技术实现环形运动,还可以有其他的实现环形运动的方式,如磁力驱动、机械驱动等方式。
[0031]如图1所示,立磨5与回收池7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13,第一油泵13可将第一导流槽2及第二导流槽4内的废油抽至回收池7内,底座1上还设置有压缩空气储气罐16,压缩空气储气罐16的排水口与第一油泵13连通,此目的是将压缩空气含有油污的水一起回收,既可减少储气罐含有油污的废水对环境的污染,也可稀释废油,便于泵送。
[0032]如图1所示,回收池7与立磨5的进料口6之间设置有废油回收处理机构,废油回收处理机构包括废油回收箱14、第二油泵15以及输油管路,回收池7、废油回收箱14、第二油泵15以及进料口6之间通过输油管路形成一条输油回路,回收池7内的废油通过输油回路进入立磨5,废油回收箱14入口和出口,均设有过滤器。
[0033]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0034]使用时,液压缸的漏油通过立磨摇臂8直接输送到回收池7内,对于立磨5外壳以及立磨周边的渗油,首先通过第一导流槽2收集立磨5外壳上的渗油,通过第二导流槽4收集立磨5周边的渗油,从而防止渗油污染地面,实现了立磨漏油的集中回收处置,减少了对水质和环境的污染。
[0035]进一步的,为了防止渗油凝结在立磨5外壳上或在第二导流槽4内凝结,通过AGV驱动技术使AGV小车11绕着AGV环形滑轨9滑动,从而带动防粘刷12在第二导流槽4内转动,利用转动的防粘刷12对立磨5外壳底部以及对第一导流槽2的侧壁进行刷动,保证渗油正常流通。
[0036]更进一步的,开启第一油泵13,可通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立磨漏油回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一侧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一导流槽(2),该第一导流槽(2)内设置有立磨基础(3);立磨基础(3)的顶部开设有向内部延伸的第二导流槽(4),第二导流槽(4)内设置有立磨(5),立磨(5)的顶部设置有进料口(6);底座(1)的顶部另一侧预埋有顶部带封盖的回收池(7),回收池(7)与立磨(5)之间通过立磨摇臂(8)连通以卸出立磨(5)上液压系统外溢的废油;第二导流槽(4)的顶部固设有AGV环形滑轨(9),该AGV环形滑轨(9)上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上安装有可滑动的AGV小车(11),AGV小车(11)的顶部安装有防粘刷(12),防粘刷(12)的刷动部分别与立磨(5)的外壁及第二导流槽(4)的侧壁接触;立磨(5)与回收池(7)之间设置有第一油泵(13),第一油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金平赵志浩刘荆宋志祥卢草原刘文思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京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