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104105 阅读: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刀片加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包括第一磨削单元、与第一磨削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磨削单元以及除尘单元,所述第一磨削单元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底座、安装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砂轮以及驱动第一砂轮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磨削单元包括相对所述第一底座反向倾斜设置的第二底座、安装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二砂轮以及驱动第二砂轮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刀片向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进行双面磨削,解决了夹具只能够适配一种规格的刀片进行夹持,在需要对另一种规格的刀片进行打磨时,需要对夹具进行更换,影响了加工效率的问题。加工效率的问题。加工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


[0001]本技术属于刀片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在病情研究和治疗的过程中,常会利用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切取一定大小的病变组织,用病理组织学方法制成病理切片,在病理组织切片刀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砂轮来进行加工。
[0003]根据专利CN207272880U所公开的磨削组件,在本专利中所示的夹具只能够适配一种规格的刀片进行夹持,在需要对另一种规格的刀片进行打磨时,需要对夹具进行更换,影响了加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抛组件,达到了能够适配不同规格刀片进行磨削的效果。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抛组件,包括第一磨削单元、与第一磨削单元相对设置的第二磨削单元以及除尘单元,所述第一磨削单元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底座、安装在第一底座上的第一砂轮以及驱动第一砂轮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所述第二磨削单元包括相对所述第一底座反向倾斜设置的第二底座、安装在第二底座上的第二砂轮以及驱动第二砂轮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用于夹持刀片向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进行双面磨削。
[000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在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之间的夹持装置,能够适配不同规格的刀片向第一磨削单元和第二磨削单元进行磨削。
[0007]进一步的,所述夹持装置包括:
[0008]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单元和第二磨削单元之间;
[0009]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安装在所述固定板上;
[0010]推拉板,所述推拉板和所述电动推杆的自由端固定连接;
[0011]夹持组件,所述夹持组件设置在所述推拉板的内侧壁上,用于夹持刀片;
[0012]其中,所述推拉板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上开设的滑动槽内。
[001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电动推杆、推拉板、滑动块和滑动槽组成的传动机构,带动夹持组件向第一磨削单元和第二磨削单元进行输送。
[0014]进一步的,所述夹持组件包括:
[0015]气缸,所述气缸安装在所述推拉板的内侧壁上;
[0016]活动杆,所述活动杆呈U形并与所述气缸自由端固定连接;
[0017]挤压块,所述挤压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的底部两端;
[0018]活动架,所述活动架设置在所述推拉板两侧位置;
[0019]受压块,所述受压块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架的侧壁处;
[0020]夹板,所述夹板与所述活动架延伸至所述推拉板正面侧壁处固定连接;
[0021]其中,所述挤压块和受压块均为直角梯形,所述挤压块和所述受压块抵触滑动。
[0022]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气缸、活动杆、挤压块、活动架、受压块和夹板组成的夹持组件,能夹持整个刀片刀身,因此在打磨时不易断裂,并且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刀片进行夹持。
[0023]进一步的,还包括:
[0024]通孔,所述通孔均开设在所述活动架处于所述推拉板两侧壁的位置处;
[0025]螺孔,所述螺孔对应所述通孔均开设在所述推拉板的两侧壁上;
[0026]螺杆,所述螺杆插接在所述通孔内;
[0027]弹簧,所述弹簧套设在螺杆的外壁上并与所述活动架弹性连接;
[0028]其中,所述螺杆的一端设有螺纹并螺纹连接在所述螺孔内。
[0029]在本技术方案中,当气缸回缩时,此时挤压块不再挤压受压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拉动活动架向外侧移动,从而使两个夹板远离,便于取下打磨后的刀片,且由于螺杆螺纹连接在螺孔内,可将螺杆取下并对损坏后的弹簧进行更换。
[0030]进一步的,所述除尘单元包括:
[0031]拢尘罩,所述拢尘罩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单元和第二磨削单元上方;
[0032]输送管,所述输送管设置在所述拢尘罩的上端;
[0033]吸气泵,所述吸气泵设置在输送管上;
[0034]集料箱,所述集料箱与所述输送管末端连接;
[0035]其中,所述输送管穿设在所述集料箱内。
[0036]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吸气泵产生吸力,将对刀片打磨时产生的金属尘屑经过拢尘罩和输送管吸入集料箱内,从而使打磨时产生的金属尘屑有效的收集,并且拢尘罩可以防止打磨时金属尘屑沿砂轮边缘飞射。
[003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底座和第二底座包括:
[0038]第一滑轨;
[0039]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与所述第一滑轨相匹配,且所述第一滑块上安装有第一砂轮;
[0040]第二滑轨;
[0041]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与所述第二滑轨相匹配,且所述第二滑块上安装有第二砂轮;
[0042]其中,所述第一滑块和第二滑块在气缸的驱动下分别沿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移动。
[0043]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一滑轨、第一滑块和第二滑轨、第二滑块,使第一砂轮和第二砂轮可以进行移动调整。
[004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磨削单元和第二磨削单元还包括:
[0045]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感器用以实时检测所述第一砂轮、第二砂轮表面气流场的动压力;
[0046]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根据所述根据所述动压力控制气缸驱动所述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移动。
[0047]在本技术方案中,通过设置压力传感器和控制器,以实现控制气缸驱动第一滑块、第二滑块移动,从而实现第一砂轮、第二砂轮磨损后的自动进给。
[004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磨削单元和第二磨削单元还包括调节机构,以调节所述第一底座、第二底座的倾斜角度。
[0049]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机构为气缸或滚珠丝杆。
[005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51]1.通过设置气缸、活动杆、挤压块、活动架、受压块和夹板组成的夹持组件,能夹持整个刀片刀身,因此在打磨时不易断裂,并且可以适配不同规格的刀片进行夹持。
[0052]2.当气缸回缩时,此时挤压块不再挤压受压块,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拉动活动架向外侧移动,从而使两个夹板远离,便于取下打磨后的刀片,且由于螺杆螺纹连接在螺孔内,可将螺杆取下并对损坏后的弹簧进行更换。
[0053]3.通过吸气泵产生吸力,将对刀片打磨时产生的金属尘屑经过拢尘罩和输送管吸入集料箱内,从而使打磨时产生的金属尘屑有效的收集,并且拢尘罩可以防止打磨时金属尘屑沿砂轮边缘飞射。
附图说明
[0054]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55]图2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3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夹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57]图4是本技术具体实施例中推拉板正面的结构示意图;
[0058]图5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包括第一磨削单元(1)、与第一磨削单元(1)相对设置的第二磨削单元(2)以及除尘单元(3),所述第一磨削单元(1)包括倾斜设置的第一底座(5)、安装在第一底座(5)上的第一砂轮(9)以及驱动第一砂轮(9)旋转的第一驱动电机(10);所述第二磨削单元(2)包括相对所述第一底座(5)反向倾斜设置的第二底座(8)、安装在第二底座(8)上的第二砂轮(6)以及驱动第二砂轮(6)旋转的第二驱动电机(7);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一底座(5)和第二底座(8)之间的夹持装置(4),所述夹持装置(4)用于夹持刀片向第一砂轮(9)和第二砂轮(6)进行双面磨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装置(4)包括:固定板(11),所述固定板(11)设置在所述第一磨削单元(1)和第二磨削单元(2)之间;电动推杆(12),所述电动推杆(12)安装在所述固定板(11)上;推拉板(13),所述推拉板(13)和所述电动推杆(12)的自由端固定连接;夹持组件(14),所述夹持组件(14)设置在所述推拉板(13)的内侧壁上,用于夹持刀片;其中,所述推拉板(13)下端面上固定设置有两个滑动块,两个滑动块分别滑动连接在所述固定板(11)上开设的滑动槽(16)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14)包括:气缸(17),所述气缸(17)安装在所述推拉板(13)的内侧壁上;活动杆(18),所述活动杆(18)呈U形并与所述气缸(17)自由端固定连接;挤压块(19),所述挤压块(19)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杆(18)的底部两端;活动架(20),所述活动架(20)设置在所述推拉板(13)两侧位置;受压块(21),所述受压块(21)固定连接在所述活动架(20)的侧壁处;夹板(22),所述夹板(22)与所述活动架(20)延伸至所述推拉板(13)正面侧壁处固定连接;其中,所述挤压块(19)和受压块(21)均为直角梯形,所述挤压块(19)和所述受压块(21)抵触滑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病理组织切片刀片双面磨削组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芳王龙斌林思静汤须崇林青张荣君李仔峰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国康百汇精密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