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玻璃管自动上料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783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玻璃管自动上料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主要工作部分包括上料及提升装置、吸料及转移装置、接管及插管装置。玻璃管提升后处于设备的上部,可以节约设备下部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后期人员操作及设备维护。同时整捆玻璃管提升可以节约上管时间,同时当需要更换产品规格时,可以方便整捆玻璃管进行回收。上料及提升装置拥有两捆玻璃管的储存能力,可以减少操作人员上料的频率,减少工作量。整捆玻璃管提升到设备的上部后采用吸料及转移装置直接用吸盘吸取单根玻璃管进行转移后插管,中间不再需要其他输送装置转移玻璃管,插管效率高且可以减少玻璃管外表面擦伤的风险,同时设备上加装了防护栏,以确保断管不会直接掉落。断管不会直接掉落。断管不会直接掉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玻璃管自动上料设备


[0001]本技术涉及玻璃管自动上料自动化技术相关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玻璃管自动上料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玻璃管的上料方式一般有以下两种:一种由操作人员从一捆玻璃管中取出,然后手工将玻璃管一根根依次地插入到制瓶设备中,这种方式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不高,导致工作效率不高,而且由于玻璃管本身存在断裂风险,此上料方式容易对操作人员和制瓶设备造成危险,存在安全隐患。另一种自动上料方式,它依赖于输送机构在储管机构中滚动后把玻璃管一根根传输至一定高度,再用机构把玻璃管竖起吸入到等候区,最后利用设备将等候区玻璃管推入到转盘卡槽,这种方式虽然不需要工人手工上料,但是由于是采用输送机构在储管机构中滚动上料的方式,玻璃管之间会相互摩擦导致表面造成摩擦损伤,影响产品的质量。同时由于该种方式将储管管制设置下设备的中间,此种方式比较占用下部场地空间,不利于设备操作和维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急需开发一种新型的玻璃管自动上料设备,以改进上述存在的问题。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202010859044.5公开了一种“玻管自动上管机”,包括:机架;玻管放置装置,玻管放置装置包括设置在机架上的玻管放置架,玻管放置架用于放置玻管;玻管托架,玻管托架设置在机架上,用于放置玻管;抓管装置,抓管装置包括抓管夹、平移支架、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平移所述平移支架的第一平移执行机构及设置在平移支架上用于升降所述抓管夹的抓管夹升降执行机构,所述抓管夹用于抓取放置在平移托架上的玻管,并通过抓管机构将玻管放置到玻管托架上;插管装置,插管装置包括管夹支架、插管夹、用于旋转所述插管夹的管夹旋转执行机构、设置在机架上用于升降所述管夹支架的插管升降执行机构及设置在管夹支架上用于平移所述管夹旋转执行机构的第二平移执行机构,所述插管夹用于抓取放置在玻管托架上的玻管,所述管夹旋转执行机构用于将插管夹上玻管由水平状态旋转至竖直状态。上述技术方案存在设备下部所占用的空间太大,不利于后期人员操作及设备维护,不方便单捆玻璃管的放置,徒增人工工作量,中间有放置在其他输送装置上转移的环节,有玻璃管外表擦伤的风险,对玻璃管的破损、掉落没有任何措施,有安全隐患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主要是针对上述设备下部占空间大、不方便单捆玻璃管的添置、中间的输送装置存在擦伤玻璃管外表的风险等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玻璃管自动上料设备,特别是提供一种用于药用玻璃容器生产的自动上料设备,采用模块化设计,包括上料及提升装置、吸料及转移装置、接管及插管装置三部分。上料及提升装置能够对整捆玻璃管进行提升,整捆玻璃管提升后处于设备的上部,此方式可以节约设备下部所占用的空间,有利于后期人员操作及设备维护,整捆玻璃管提升还可以节约上管时间,同时当需要更换产品规格
时,可以方便整捆玻璃管进行回收。上料及提升装置拥有两捆玻璃管的储存能力,可以减少操作人员上料的频率,减少工作量。整捆玻璃管提升到设备的上部后利用吸料及转移装置直接用吸盘吸取单根玻璃管进行转移后插管,中间不再需要其他输送装置转移玻璃管,可以减少玻璃管外表面擦伤的风险。同时针对上管过程中存在的断管的问题,设备的玻璃管夹持机构上设置了力值传感器,以检测是否存在断管,同时设备上加装了防护罩,以确保断管不会直接掉落。接管及插管装置采用取管夹与插管夹配合的方式来进行接管与插管操作,两个装置配合稳定,插管效率高,不会与其他设备产生干涉。
[0005]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本技术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有上料及提升装置、吸料及转移装置和接管及插管装置,所述吸料及转移装置固定在上料及提升装置的上方。
[0006]机架,机架共设置有高低两个固定端面,高的端面与制瓶机通过螺栓进行固定,低的端面直接与地面进行固定,同时高的端面处设置有高度调整装置,可配合制瓶机高度进行调整;上料及提升装置,其固定在机架上;吸料及转移装置,其固定在高于上料及提升装置的机架上;接管及插管装置,其固定在上料及提升装置后方的机架上;防护栏。其中上料及提升装置包括暂存架、调整机构、平移电机、升降平移平台、升降导轨、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升降丝杆、升降电机、减速机等相关组件。其中吸料及转移装置包括吸料升降模组电机、吸料升降模组、模组连接板、吸料夹管装置、吸料平移模组、吸料平移模组电机、旋转装置、吸料吸嘴等相关组件。其中接管及插管装置包括插管电机、插管升降模组、接管和插管夹持及翻转装置、接管和插管夹持及翻转装置开合电机、接管和插管夹持及翻转装置翻转电机等相关组件。通过不同的结构原理,解决了下部所占空间大、不利于后期人员操作及设备维护、玻璃管有外表擦伤的风险、因玻璃破损没有防护栏阻挡导致安全隐患等问题。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上料及提升装置包括:
[0008]暂存架,所述暂存架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竖立的定位挡板,所述暂存架的内部设置有调整机构;
[0009]平移机构,所述暂存架固定在平移机构上,所述平移机构固定在升降平移平台的上方;
[0010]升降导轨,所述升降导轨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升降导轨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导轨上设有升降电机,所述升降导轨的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设有升降丝杆。
[0011]暂存架优选铝合金材质,暂存架的内表面与玻璃管直接接触的部分设置有高分子塑料贴面材料,避免金属与玻璃管直接接触导致玻璃管外表面擦伤,贴面材料优选聚四氟乙烯塑料材质;调整机构,调整机构设置在暂存架的内部,当需要上料时,将单捆玻璃管放置在暂存架上,根据单捆玻璃管的宽度参数对调整机构进行前后调整,可以满足不同宽度的整捆玻璃管的放置需求;平移机构,暂存架固定在平移机构上;升降平移平台,平移机构固定在升降平移平台的上方,可以带动平移机构及固定在平移机构上的暂存架一起运动,升降平移平台优选铝合金材质,升降平移平台下部设置有人员探测感应装置,当升降平移平台在下降过程中有工作人员在下降工作区域下方时,设备将会自动停止升降并发出警报,需要操作人员重新确认后设备才能继续运行,确保人员的安全;升降导轨,升降导轨分为左导轨和右导轨,升降导轨与机架通过螺丝固定连接,此外前后方向也设置有平移导轨,使升降平移平台在上下和前后两个运动方向具有更好的导向性,升降导轨和平移导轨上分
别设置有位置传感器,用于升降平移平台的上下及前后运动方向距离的限位,使工作更精确更安全;升降丝杆,升降丝杆固定在升降导轨的左右导轨之间,升降平移平台通过升降丝杆可实现上下移动,此外还设置有齿轮齿条平移机构,通过齿轮齿条平移机构可实现前后运动;升降电机,升降电机固定连接在升降导轨上,此外还设置有平移电机,升降电机和平移电机优选伺服驱动电机,使动作控制更加精准;减速机,减速机固定在机架上。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当单捆玻璃管放置在暂存架上后,物料感应装置自动感应到物料已经到位,当人工确认可以使物料上升时,前部的暂存架会跟升降平移平台一起上升。首先由升降电机驱动减速机和升降丝杆,从而带动升降平移平台由先向上缓慢运动,然后运动到一半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玻璃管自动上料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所述机架上设有上料及提升装置(2)、吸料及转移装置(3)和接管及插管装置(4),所述吸料及转移装置(3)固定在上料及提升装置(2)的上方;所述上料及提升装置(2)包括:暂存架(22),所述暂存架(22)的两端分别固定有竖立的定位挡板(21),所述暂存架(22)的内部设置有调整机构(24);平移机构(25),所述暂存架(22)固定在平移机构(25)上,所述平移机构(25)固定在升降平移平台(26)的上方;升降导轨(27),所述升降导轨(27)包括左导轨和右导轨,所述升降导轨(27)与机架(1)固定连接,所述升降导轨(27)上设有升降电机(29),所述升降导轨(27)的左导轨和右导轨之间设有升降丝杆(28);所述吸料及转移装置(3)包括:吸料升降模组(32),所述吸料升降模组(32)的顶端固定有吸料升降模组电机(31),所述吸料升降模组(32)竖直放置;吸料平移模组(35),所述吸料平移模组(35)水平放置,所述吸料升降模组(32)和吸料平移模组(35)之间垂直固定连接,所述吸料平移模组(35)的末端固定有一吸料平移模组电机(36);旋转装置(38),所述吸料平移模组(35)与旋转装置(38)之间通过模组连接板(33)可平移滑动连接,所述旋转装置(38)上固定有吸料夹管装置(34),所述吸料夹管装置(34)上固定有吸料吸嘴(39);所述接管及插管装置(4)包括:插管升降模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广新卢根德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新慷智能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