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94965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包括防撞主杆、防撞吸能盒、防撞支架一、防撞支架二,防撞主杆为无缝焊接钢板卷管,防撞支架一与防撞支架二分别焊接固定于防撞主杆的两端,且防撞支架一与防撞支架二分别用于连接车门内板;防撞吸能盒为n型拱桥结构,其上的拱圈与防撞主杆的主体焊接固定,连接于拱圈两侧的侧边用于连接车门内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n型拱桥结构的防撞吸能盒以及防撞主杆起到了双重性的防撞,比传统车门防撞梁的防撞安全系数提高约55%左右,使驾乘员在此工况之下受到安全保护。全保护。全保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

技术介绍

[0002]如今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大众人群对汽车的安全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在遭到外界碰撞时的保护效能已经非常重要,而在侧面碰撞时,车门防撞梁是避免外物侵入车厢内的重要部分,通常行业规范都大于1500Mpa以上。
[0003]目前车门防撞梁中的防撞主杆一般都采用热轧工艺制作而成,热轧工艺为将经过加热的实体锭坯轧制成周边无接缝的空心管体的管材生产工艺,具体步骤为:圆管坯

加热

穿孔

三辐斜轧、连轧或挤压

脱管

定径(或减径)

冷却

矫直

水压试验(或探伤)

标记

入库。但采用热轧工艺制作空心钢管(防撞主杆)存在机组设备浩大,投资高,不能断线生产,成本高的缺点。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车门防撞梁进行改良,使其容易制造,成本相对较低,能够保证侧冲击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同时能够大面积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包括防撞主杆、防撞吸能盒、防撞支架一、防撞支架二,所述防撞主杆为无缝焊接钢板卷管,所述防撞支架一与所述防撞支架二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防撞主杆的两端,且所述防撞支架一与所述防撞支架二分别用于连接车门内板;所述防撞吸能盒为n型拱桥结构,其上的拱圈与所述防撞主杆的主体焊接固定,连接于所述拱圈两侧的侧边用于连接车门内板。
[0007]优选地,所述防撞支架一与所述防撞支架二上均设有用于容置并焊接固定所述防撞主杆对应端部的安装槽。
[0008]优选地,所述防撞主杆的空管壁厚为1.6~3.0mm。
[0009]优选地,所述防撞吸能盒位于所述防撞主杆的中间位置。
[0010]优选地,所述防撞吸能盒的所述侧边上开设有数个安装孔,所述防撞吸能盒通过铆接的方式与车门内板实现连接。
[0011]本技术通过在防撞主杆上焊接n型拱桥结构的防撞吸能盒,当车辆侧面受碰撞时,外车门受力往驾乘员身上侵入,力传递到防撞吸能盒上,由于吸能盒的n型拱桥结构,对此可吸收大部分的外来冲击力,而小部分剩余侵入力则由防撞主杆吸收,这样起到了双重性的防撞,比传统的车门防撞梁防撞安全系数提高约55%左右,使驾乘员在此工况之下受到安全保护。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的轴测图一。
[0014]图2为本技术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的轴测图二。
[0015]图3为本技术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的正视图。
[0016]图4为本技术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的爆炸图。
[0017]图5为本技术中防撞吸能盒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中:1

防撞主杆,2

防撞吸能盒,3

防撞支架一,4

防撞支架二,5

拱圈,6

侧边,7

安装槽,8

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1]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0022]实施例:
[0023]如图1

图5所示,本技术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包括防撞主杆1、防撞吸能盒2、防撞支架一3、防撞支架二4。
[0024]其中,防撞主杆1为无缝焊接钢板卷管,并且防撞主杆1的空管壁厚一般为1.6~3.0mm。
[0025]本技术中的防撞主杆1为采用一定厚度钢板卷圆制成,之后卷管再利用无缝焊接工艺焊接形成的钢管,这种钢管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采用热轧工艺制成的空心管,能够实现分段供应、分段生产,即生产厂家不需要购入大型的设备组也能获得,降低了制作该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的投入资金,相应也就降低了成本。
[0026]防撞支架一3与防撞支架二4分别焊接固定于防撞主杆1的两端,且防撞支架一3与防撞支架二4分别用于连接车门内板。
[0027]进一步的,防撞支架一3与防撞支架二4上均设有用于容置并焊接固定防撞主杆1对应端部的安装槽7。
[0028]本技术中,防撞支架一3与防撞支架二4具有较大的面积,可采用热冲压或辊压工艺制造而成,具有很高的结构强度。防撞支架一3与防撞支架二4焊接或铆接在车门内板上,二者既能够提高汽车车门的防撞性能,也能提高对应位置处的车门外侧的抗凹性。
[0029]防撞吸能盒2为n型拱桥结构,其上的拱圈5与防撞主杆1的主体焊接固定,连接于拱圈5两侧的侧边6用于连接车门内板。
[0030]在进一步的具体实施例中,防撞吸能盒2优选设于防撞主杆1的中间位置。
[0031]同时,防撞吸能盒2的侧边6上开设有数个安装孔8,防撞吸能盒2通过铆接的方式与车门内板实现连接。
[0032]安装本技术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后,当车辆侧面受碰撞时,外车门受力往驾乘员身上侵入,力传递到防撞吸能盒2上,由于吸能盒的n型拱桥结构,对此可吸收大部分的外来冲击力,而小部分剩余侵入力则由防撞主杆1吸收,这样起到了双重性的防撞,比传统的车门防撞梁防撞安全系数提高约55%左右,使驾乘员在此工况之下受到安全保护。
[0033]本技术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中的防撞主杆1、防撞吸能盒2、防撞支架一3、防撞支架二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主杆(1)、防撞吸能盒(2)、防撞支架一(3)、防撞支架二(4),所述防撞主杆(1)为无缝焊接钢板卷管,所述防撞支架一(3)与所述防撞支架二(4)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防撞主杆(1)的两端,且所述防撞支架一(3)与所述防撞支架二(4)分别用于连接车门内板;所述防撞吸能盒(2)为n型拱桥结构,其上的拱圈(5)与所述防撞主杆(1)的主体焊接固定,连接于所述拱圈(5)两侧的侧边(6)用于连接车门内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吸能盒车门防撞梁,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达品黄致宏吴建夏胡伟杰陈依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泰鸿万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