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8420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涉及到涡轮增压器技术领域,包括增压器壳体,设置在所述增压器壳体上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包括降噪外壳,所述降噪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有多段呈环形的隔音棉,最上层所述隔音棉与所述降噪外壳的另一端齐平,每段所述隔音棉之间设置有呈环形的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降噪组件设置在进气管和排气管内,可以针对不同频段进行降噪,提高了降噪频段的宽度,避免空气噪声对人耳的影响,同时降噪组件本身易拆卸,不仅便于从排气管和进气管内取出进行更换,而且可针对损坏的零件进行单独更换,减少零件的浪费。减少零件的浪费。减少零件的浪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


[0001]本技术涉及涡轮增压器
,特别涉及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

技术介绍

[0002]涡轮增压器实际上是一种空气压缩机,通过压缩空气来增加进气量。它是利用发动机排出的废气惯性冲力来推动涡轮室内的涡轮,涡轮又带动同轴的叶轮,叶轮压送由空气滤清器管道送来的空气,使之增压进入气缸;当发动机转速增大,废气排出速度与涡轮转速也同步增加,叶轮就压缩更多的空气进入气缸,空气的压力和密度增大可以燃烧更多的燃料,相应增加燃料量和调整发动机的转速,就可以增加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了。
[0003]例如公开号为CN218581693U提出的一种降噪涡轮增压器,包括增压器壳体,所述增压器壳体上设置有进风口,所述增压器壳体上设置有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由初级降噪管、二级降噪管和连接管组成,所述初级降噪管与增压器壳体的排气口相互连通,所述二级降噪管与初级降噪管相互连通,所述连接管与二级降噪管相互连通。
[0004]上述方案通过设置在消音块另外一端上的通孔进入至二级降噪管的内部,此时气流流动产生的声能与吸音棉和吸音板接触,因此更具吸音棉和吸音板自身具备的吸音性能对气流流动产生的噪音进行吸收,进而起到对废气排放降噪的效果,因此确保车内的安静,减少噪音造成的污染;但是申请人发现降噪组件在出现损坏时,不易从排气口取出进行更换,同时,由于高速气体的通过,高速气体冲击进风口会使进气口发出较大的振动,因而产生噪音,对周围的人员造成噪音干扰,仅仅在排气管上设置降噪组件,不能够满足实际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上述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包括增压器壳体,设置在所述增压器壳体上的进气管和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包括降噪外壳,所述降噪外壳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所述承载板设置有多段呈环形的隔音棉,最上层所述隔音棉与所述降噪外壳的另一端齐平,每段所述隔音棉之间设置有呈环形的隔板,所述隔音棉和所述隔板内侧设置有降噪内芯,所述降噪内芯一端与所述承载板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噪外壳齐平。
[0007]优选地,所述降噪内芯与所述隔音棉贴合,所述降噪内芯上开设有多组降噪孔,每组所述降噪孔与所述隔音棉相对应,且每组所述降噪孔的孔径不同。
[0008]优选地,所述降噪外壳与所述进气管、所述排气管通过螺纹连接。
[0009]优选地,所述降噪外壳的外圈固定套接有转动板,所述转动板的外圈设置有防滑纹,所述转动板和所述降噪内芯之间设置有锁紧件。
[0010]优选地,所述锁紧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所述降噪内芯上的多个压板,所述压板上固定连接有插杆,所述插杆插入所述转动板内通过锁紧螺母固定,使得所述压板与所述转动板抵接。
[0011]综上,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2]本技术将降噪组件设置在进气管和排气管内,可以针对不同频段进行降噪,提高了降噪频段的宽度,避免空气噪声对人耳的影响,同时降噪组件本身易拆卸,不仅便于从排气管和进气管内取出进行更换,而且可针对损坏的零件进行单独更换,减少零件的浪费。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为降噪式涡轮增压器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降噪式涡轮增压器装配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进气管;2、增压器壳体;3、排气管;4、转动板;5、隔音棉;6、降噪内芯;601、降噪孔;602、压板;7、降噪外壳;701、承载板;8、隔板;9、插杆;10、锁紧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实施例:参考图1

3所示的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包括增压器壳体2,设置在增压器壳体2上的进气管1和排气管3,进气管1和排气管3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降噪组件,从而当降噪组件出现损坏时便于更换降噪组件,降噪组件包括降噪外壳7,降噪外壳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01,承载板701设置有多段呈环形的隔音棉5,最上层隔音棉5与降噪外壳7的另一端齐平,每段隔音棉5之间设置有呈环形的隔板8,隔音棉5和隔板8内侧设置有降噪内芯6,降噪内芯6一端与承载板701抵接,另一端与降噪外壳7齐平。
[0020]如图3所示,降噪内芯6与隔音棉5贴合,降噪内芯6上开设有多组降噪孔601,每组降噪孔601与隔音棉5相对应,且每组降噪孔601的孔径不同,从而可以针对不同频段进行降噪,提高了降噪频段的宽度,避免空气噪声对人耳的影响。
[0021]如图2所示,为了便于更换降噪组件,降噪外壳7与进气管1、排气管3通过螺纹连接。
[0022]为了便于转动降噪外壳7,如图1

3所示,降噪外壳7的外圈固定套接有转动板4,转动板4的外圈设置有防滑纹,为了对降噪组件内的结构进行固定,如图3所示,转动板4和降噪内芯6之间设置有锁紧件。
[0023]如图3所示,锁紧件包括固定连接在降噪内芯6上的多个压板602,压板602上固定连接有插杆9,插杆9插入转动板4内通过锁紧螺母10固定,使得压板602与转动板4抵接。
[0024]当需要更换降噪组件时,转动转动板4,带动降噪外壳7在进气管1或者排气管3内
转动,将降噪外壳7从进气管1或者排气管3内取出,之后拧松锁紧螺母10,使得插杆9可以脱离转动板4,从而将降噪内芯6取出,进而依次可以将隔音棉5、隔板8和降噪内芯6取出,将需要更换的零件取出,换上新的零件,之后重新将隔音棉5、隔板8和降噪内芯6放入降噪外壳7内,使得插杆9插入转动板4内,并通过锁紧螺母10固定。
[002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噪式涡轮增压器,包括增压器壳体(2),设置在所述增压器壳体(2)上的进气管(1)和排气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1)和所述排气管(3)内均设置有可拆卸的降噪组件,所述降噪组件包括降噪外壳(7),所述降噪外壳(7)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承载板(701),所述承载板(701)设置有多段呈环形的隔音棉(5),最上层所述隔音棉(5)与所述降噪外壳(7)的另一端齐平,每段所述隔音棉(5)之间设置有呈环形的隔板(8),所述隔音棉(5)和所述隔板(8)内侧设置有降噪内芯(6),所述降噪内芯(6)一端与所述承载板(701)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降噪外壳(7)齐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式涡轮增压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噪内芯(6)与所述隔音棉(5)贴合,所述降噪内芯(6)上开设有多组降噪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仲林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雷光动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