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及其触碰侦测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8238 阅读:2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一种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及触碰侦测方法,采用对称型的平行电极串以制作出M对X轴平行电极与N对Y轴平行电极构成。每个平行电极串是采取一平行电极、电阻、角落电极、串联电极链的基本组件构成,如此,即可将导电层的内部接触区划分成M×N个区块。透过扫描式地供应电压给平行电极对,即可对导电层的不同区块分别进行触碰侦测,进而达到多点触碰侦测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特别是关于一种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及触碰 侦测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上的主流触控面板,有电阻式与电容式两种。其中,电阻式又有四 线电阻式、五线电阻式、六线、七线或九线电阻式,电容式又区分为表面电容式(Surface Capacitance Touch Screen,SCT)与投身寸电容式(Pro jectiveCapacitance Touch Screen, PCT)。其中,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又可称为数字式触控技术,而电阻式及表面电容式触控 面板可概称为模拟式触控技术。目前,主流的模拟式触控技术,大致上均采取四点电压供应的输入控制,其在电源 的输入控制上,均采取从四个角落输入控制电压,以进行触碰的感测。例如,表面电容式的运作架构,系统会在ITO层产生一均勻电场,当手指接触面板 会出现电容充电效应,面板上的透明电极与手指间形成电容耦合,进而产生电流变化,控制 器只要量测四个角落电流强度,就可依电流大小计算接触位置。如图1所示,其为公知的五线式触控面板的架构10示意图。控制电路(未划出) 通过电极板PA、PB、PC与PD透过电极线,连接至导电层11的四个电极A、B、C与D。其中,由 四边串联电阻链CAR-YU、CARYD, CAR-XR、CAR-XL所包围的导电层的部份即为可触碰区域。 四个电极A、B、C与D再透过导电层CA的四边串联电阻链CAR-YU、CAR-YD、CAR-XR、CAR-XL, 通过控制电路的电压控制,形成均勻的电场分布,以作为电阻式或者表面电容式触控位置 侦测之用。电压的控制模式,请参考图2与图3,其分别说明了产生Y方向侦测电压与X方向 侦测电压的控制模式。如图2所示者,其为Y方向侦测电压的控制模式,当控制电路输出至 PA为+5V、PB为0V、PC为0V,以及PD为+5V时,则在导电层CA的四边串联电阻链CAR-YU、 CAR-YD、CAR-XR、CAR-XL产生如图中的电场,其中,虚线为等电位线,实线的方向为电流的方 向。当外物进行触碰时,即可侦测Y方向的触碰位置。如图3所示者,其为X方向侦测电压 的控制模式,当控制电路输出至PA为+5V、PB为+5V、PC为0V,以及PD为OV时,则在导电 层CA的四边串联电阻链CAR-YU、CAR-YD、CAR-XR、CAR-XL产生如图中的电场,其中,虚线为 等电位线,实线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当外物进行触碰时,即可侦测X方向的触碰位置。以上的模拟式触控面板技术,在精度上,已可达到的误差范围,不过,其仍停留 在仅能做单点触碰侦测的应用上。对于多点触碰侦测,以目前的模拟式触碰面板技术来说 是无法做到的。而在众多的应用上,多点触碰侦测几乎是目前触碰技术的主流,并且,都以 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来做多点触碰侦测的面板。以模拟式触控面板技术来讲,其相对成熟,并且,具有量产的价格优势。若能采用 模拟式触控面板来达到多点侦测,并可达到高精度的硬用,则可大幅降低应用在多点侦测 触控面板的生产成本,可让触控面板的应用快速扩张,应用领域更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以上公知技术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其 可达到运用模拟式触控面板来进行多点触碰的测量的功效。以下提出一种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导电层,形成于基 板上,导电层包含一内部接触区;至少一对χ轴平行电极,对称且串联地形成于导电层的χ 轴向两侧边缘,X轴平行电极则连接至一电压控制部;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对称且串联 地形成于导电层的Y轴向两侧边缘,Y轴平行电极连接至电压控制部;以及,多个串联电极 链,形成于导电层上,且每个串联电极链的两端连接于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 一对Y轴平行电极其中之一的两端并包围内部接触区,每个串联电极链包含有多个电极, 每个电极具有一内部部分,相邻的电极间均具有间隙,每个串联电极链的两端分别连接于 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其中之一;其中,当电压控制部依序提 供电压给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即可依序经由该些串联电 极链提供该内部接触区由受供应电压的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 极其中之一所定义的一侦侧区域,以进行该侦测区域的触碰侦测。以下更提出一种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导电层,形成于 该基板上,包含一内部接触区,并其由至少一条X轴不连续隔离线与至少一条Y轴不连续 隔离线区隔为多个触碰区块;复数对X轴平行电极,对称且串联地形成于该导电层的X轴 向两侧边缘,连接至一电压控制部,并与该至少一条X轴不连续隔离线定义该些触碰区块 为多个X轴区;复数对Y轴平行电极,对称且串联地形成于该导电层的Y轴向两侧边缘,连 接至该电压控制部,并与该至少一条Y轴不连续隔离线定义该些触碰区块为多个Y轴区; 及多个串联电极链,形成于该导电层上,且每个该些串联电极链的两端连接于该至少一对X 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其中之一的两端并包围该内部接触区,每个该些串 联电极链包含有多个电极,每个该些电极具有一内部部分,相邻的该些电极间具有一间隙; 其中,通过该电压控制部提供一电压予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 极,以经由连接的该串联电极链传输该电压以对该些X轴区与该些Y轴区其中的进行触碰 侦测。以下在实施方式中详细叙述本专利技术的详细特征以及优点,其内容足以使任何熟悉 相关技术人员了解本专利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并据以实施,且根据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保护范 围及附图,任何熟悉相关技术人员可轻易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相关的目的及优点。附图说明图1为公知的五线式触控面板的架构10示意图;图2为公知触控面板Y方向侦测电压的控制模式示意图;图3为公知触控面板X方向侦测电压的控制模式示意图;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100第一例示意图;图5为图4扫描到第二个轴的扫描示意图;图6为图4扫描到第三个轴的扫描示意图;图7为图4扫描到第五个轴的扫描示意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100的实体图案第一实施例;图9为图8实施例的部分放大图;图10为图8实施例的导电层蚀刻图;图11为图8实施例的导电框层的图案;图12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100的实体图案第二实施例;图13为图12实施例的部分放大图;图14为图12实施例的导电框层的图案;图15是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100的实体图案第三实施例;图16为图15实施例的部分放大图;图17为图15实施例的导电框层的图案;图18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200第二例示意图;图19为图18实施例的导电层蚀刻图;图20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200的实体图案第一具体实施 例;图21为图20的部份放大图;图22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100的实体图案第二具体实施 例;图23为图20的部份放大图;图24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中,导电层采用隔离虚线的第一 实施例;图25为图24中,触碰区块302的部份放大图;图26为图24实施例的导电层蚀刻图;图27为本专利技术的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中,导电层采用隔离虚线的第二 实施例;图28为图27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矩阵式平行电极串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导电层,形成于该基板上,该导电层包含一内部接触区;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定义至少一个X轴侦测区,对称且串联地形成于该导电层的X轴向两侧边缘,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连接至一电压控制部;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定义至少一个Y轴侦测区,对称且串联地形成于该导电层的Y轴向两侧边缘,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连接至该电压控制部;及多个串联电极链,形成于该导电层上,每个该些串联电极链的两端连接于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其中之一的两端并包围该内部接触区,每个该些串联电极链包含有多个电极,每个该些电极具有一内部部分,相邻的该些电极间具有一间隙;其中,通过该电压控制部提供一电压予该至少一对X轴平行电极与该至少一对Y轴平行电极,以经由连接的该串联电极链传输该电压以对该至少一个X轴侦测区、该至少一个Y轴侦测区进行触碰侦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恒铭陈亦达
申请(专利权)人:万达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