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9684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所属拉丝机技术领域,包括过渡切换机构,过渡切换机构位于拉丝机工作机头外侧端,过渡切换机构与拉丝机工作机头相间隙式插入5mm左右,过渡切换机构对应多个或单个工作机头设置。过渡切换机构包括固定板,固定板前端设有一对过渡盘,过渡盘上设有与固定板相轴承式贯穿嵌套的驱动转轴,过渡盘与固定板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相套接的推板,推板与过渡盘间均设有若干呈环形分布且与过渡盘相活动式贯穿套接的过渡杆,过渡杆与推板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相活动式套接的过渡杆安装盘。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性好、换筒速度快和无人化操作的特点。解决了上头率不高和换筒废纱多及纱线切割清除的问题。割清除的问题。割清除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


[0001]本技术涉及拉丝机
,具体涉及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目前的玻纤窑炉拉丝工艺中,由于拉丝机满筒换筒和自动上头都是通过推纱杆将纱推到端部V型槽加上丝钩或有螺纹凹槽的上丝环将纱线缠绕在上丝环上过渡切换到对称机头,包括一种《多头多分拉多用途拉丝机及其控制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为2021102158452,是目前最高效节能型拉丝机,上头和换筒均为上丝环结构完成,但留在上丝环上的纱线机械手是难以取出的,必须有人工将其切割清除,才能上机械手完成取纱工作。这样的人机合作存在安全隐患,也无法实现自动化,同时存在换筒率上头率不高及换筒废纱较多等弊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主要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其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性好、换筒速度快和无人化操作的特点。解决了上头率不高和换筒废纱多及纱线切割清除的问题。
[0004]本技术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
[0005]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包括过渡切换机构,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位于拉丝机工作机头外侧端,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与拉丝机工作机头相间隙式插入5mm左右,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对应多个或单个工作机头设置,并能兼容直接纱和合股纱拉丝机,不局限于某个机头直径。
[0006]过渡切换机构包括固定板,所述的固定板前端设有一对过渡盘,所述的过渡盘上设有与固定板相轴承式贯穿嵌套的驱动转轴,所述的过渡盘与固定板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相套接的推板,所述的推板与过渡盘间均设有若干呈环形分布且与过渡盘相活动式贯穿套接的过渡杆,所述的过渡杆与推板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相活动式套接的过渡杆安装盘。
[0007]作为优选,所述的推板上设有气缸连接座,所述的固定板上分别设有与气缸连接座相固定连接的一级气缸和二级气缸。
[0008]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板上设有贯穿推板的电机,所述的电机后端设有与电机相平键式嵌套插接的驱动带轮,所述的驱动转轴后端均设有与驱动转轴相平键式嵌套连接固定的从动带轮,所述的驱动转轴后端采用压板对从动带轮进行限位固定,所述的驱动带轮与从动带轮间、两从动带轮间采用驱动皮带进行驱动。
[0009]作为优选,其中一个从动带轮与驱动带轮间设有与固定板插接固定的张紧轮,所述的张紧轮与驱动皮带相压接式绕接固定。
[0010]作为优选,所述的推板上端设有与推板螺钉固定连接的拨纱气缸,所述的拨纱气缸侧端设有拨纱辊轮。
[0011]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杆安装盘与推板间设有与过渡杆安装盘相轴承式套接的固
定轴套,所述的固定轴套与推板相限位卡嵌套接固定,所述的固定轴套与驱动转轴相活动式套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的固定板下端设有与固定板呈一体化焊接固定的立柱。
[0013]作为优选,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对应多个工作机头或对应单个工作机头设置,能适应所有拉丝机。
[0014]本技术能够达到如下效果:
[001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性好、换筒速度快和无人化操作的特点。解决了上头率不高和换筒废纱多及纱线切割清除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本技术的待机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技术的慢拉上头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技术的机头上丝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本技术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本技术的机头上丝时的结构剖视图。
[0021]图中:立柱1,固定板2,拨纱辊轮3,推板4,拨纱气缸5,过渡杆安装盘6,过渡杆7,过渡盘8,气缸连接座9,电机10,驱动转轴11,驱动皮带12,驱动带轮13,张紧轮14,从动带轮15,二级气缸16,一级气缸17,固定轴套18。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0023]实施例:如图1

5所示,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包括过渡切换机构,过渡切换机构位于拉丝机工作机头外侧端,过渡切换机构与拉丝机工作机头相间隙式插入5mm左右,过渡切换机构对应多个工作机头或对应单个工作机头设置,能适应所有拉丝机。过渡切换机构包括固定板2,固定板2下端设有与固定板2呈一体化焊接固定的立柱1。固定板2前端设有一对过渡盘8,过渡盘8上设有与固定板2相轴承式贯穿嵌套的驱动转轴11,固定板2上设有贯穿推板4的电机10,电机10后端设有与电机10相平键式嵌套插接的驱动带轮13,驱动转轴11后端均设有与驱动转轴11相平键式嵌套连接固定的从动带轮15,驱动转轴11后端采用压板对从动带轮15进行限位固定,驱动带轮13与从动带轮15间、两从动带轮15间采用驱动皮带12进行驱动。其中一个从动带轮15与驱动带轮13间设有与固定板2插接固定的张紧轮14,张紧轮14与驱动皮带12相压接式绕接固定。过渡盘8与固定板2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11相套接的推板4,推板4上设有气缸连接座9,固定板2上分别设有与气缸连接座9相固定连接的一级气缸17和二级气缸16。推板4与过渡盘8间均设有6根呈环形分布且与过渡盘8相活动式贯穿套接的过渡杆7,过渡杆7与推板4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11相活动式套接的过渡杆安装盘6。过渡杆安装盘6与推板4间设有与过渡杆安装盘6相轴承式套接的固定轴套18,固定轴套18与推板4相限位卡嵌套接固定,固定轴套18与驱动转轴11相活动式套接。推板4上端设有与推板4螺钉固定连接的拨纱气缸5,拨纱气缸5侧端设有拨纱辊轮3。
[0024]拉丝机自动上头启动慢拉后,如用在多机头上需要一级气缸17先将推板4推出,使
上面的拨纱辊轮3和过渡杆7向工作机头侧位移三分之二长度,然后拨纱气缸5驱动拨纱辊轮3将纱线拨动至左上角工作机头处,用在单个工作机头时无需拨纱辊轮3功能,接着电机10启动,驱动转轴11带动过渡盘8使得过渡杆7转动和工作机头旋转同步,同时二级气缸16将推板4上的过渡杆7完全推出过渡盘8与工作机头间隙插入5mm左右,通过推丝杆收回使得纱丝从过渡杆7引至工作机头上。二级气缸16将推板4连同过渡杆7收缩三分之一,距离工作机头端面15mm左右停止。当工作机头满筒后电机10再次启动和工作机头旋转同步,二级气缸16推出使得过渡杆7与工作机头间隙插入5mm左右,推丝杆将机头纱线推出过渡杆7停留,二级气缸16将推板4连同过渡杆7收缩三分之一距离工作机头端面15mm左右,换筒开始,此时纱线通过工作机头与过渡杆7的速度差将纱丝拉断。过渡杆7保持一定的速度,换筒到位后推丝杆收回使得纱丝从过渡杆7引至工作机头上,二级气缸16收缩电机10停止,一级气缸17收缩上头或换筒纱自动脱落完成。
[0025]综上所述,该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具有结构紧凑、运行稳定性好、换筒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渡切换机构,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位于拉丝机工作机头外侧端,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与拉丝机工作机头相间隙式插入5mm左右,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对应多个或单个工作机头设置;所述的过渡切换机构包括固定板(2),所述的固定板(2)前端设有一对过渡盘(8),所述的过渡盘(8)上设有与固定板(2)相轴承式贯穿嵌套的驱动转轴(11),所述的过渡盘(8)与固定板(2)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11)相套接的推板(4),所述的推板(4)与过渡盘(8)间均设有若干呈环形分布且与过渡盘(8)相活动式贯穿套接的过渡杆(7),所述的过渡杆(7)与推板(4)间均设有与驱动转轴(11)相活动式套接的过渡杆安装盘(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推板(4)上设有气缸连接座(9),所述的固定板(2)上分别设有与气缸连接座(9)相固定连接的一级气缸(17)和二级气缸(16)。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头自动换筒的过渡切换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板(2)上设有贯穿推板(4)的电机(10),所述的电机(10)后端设有与电机(10)相平键式嵌套插接的驱动带轮(13),所述的驱动转轴(11)后端均设有与驱动转轴(11)相平键式嵌套连接固定的从动带轮(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建强俞金火祝捷邱卓勋丰才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天启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