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9415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7 10: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排水装置,其包括:支撑框;排水架,设置在支撑框上,排水架设置有进水槽;下滤网组件,固定在进水槽的端部,下滤网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上浮滤网,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进水槽内,且靠近进水槽的端部,上浮滤网上开设有第二过滤孔;上浮滤网能够上下浮动并与下滤网组件发生相对移动,以使下滤网组件的顶端能够解除第二过滤孔的堵塞物。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设置下滤网组件和上浮滤网,且上浮滤网能够上下浮动。这样确保下滤网组件的顶端与第二过滤孔发生相对运动。从而确保其顶端能够将堵塞第二过滤孔的堵塞物刮掉。进而解除堵塞,以确保第二过滤孔能够正常过滤。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滤网网眼堵塞而影响排水装置的排水效率的问题。的排水效率的问题。的排水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排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清水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市政道路排水装置是指一系列拦截、疏干或排除危及公路的地面水和地下水的设施,结合沿线条件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而成的完整、通畅的排水体系,考虑到部分市政道路设置有绿化带,需要因地制宜,设计可靠的排水装置。
[0003]相关技术中的排水装置在排水时需要考虑到随水流下的杂物,相关技术中的排水装置采用滤网过滤杂物,而在绿化带附近,水流不仅会冲下密度大于水的石块等杂物,还会冲下密度小于水的落叶等杂物,在水流的冲击下,浮在水面的落叶十分容易堵住滤网的网眼,影响排水效率,甚至会发生洪涝灾害。
[0004]以上也就是说,相关技术中排水装置存在落叶等杂物堵塞其滤网网眼而影响排水效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排水装置,解决了落叶等杂物堵塞排水装置的滤网网眼而影响排水效率的问题。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装置,包括:支撑框;以及排水架,设置在支撑框上,排水架设置有进水槽;以及下滤网组件,固定在进水槽的端部,下滤网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以及上浮滤网,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进水槽内,且靠近进水槽的端部,上浮滤网上开设有第二过滤孔;其中,上浮滤网能够在进水浮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上下浮动并与下滤网组件发生相对移动,以使下滤网组件的顶端能够解除第二过滤孔内的堵塞物。
[000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下滤网组件包括:下滤网,其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下滤网设置在进水槽的端部,且与上浮滤网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及第一刀片,设置在下滤网的顶端;其中,第一刀片能够刮掉堵塞物,以解除堵塞物对第二过滤孔的封堵。
[000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刀片为三角形刀片,第一刀片的一条直边与下滤网靠近上浮滤网的一端的端面相平齐。
[000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还包括:至少一根连接杆,一端与上浮滤网连接;以及第二刀片,设置在至少一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其中,上浮滤网能够带动第二刀片沿第一方向上下浮动并与下滤网组件发生相对移动,以使第二刀片能够解除第一过滤孔内的堵塞物。
[00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连接杆为“L”型杆,和/或第二刀片为三角形刀片。
[00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进水槽内沿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一滑槽,上浮滤网的端部滑动设置在第一滑槽内。
[00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滑槽为T形槽,述上浮滤网的端部设置成T型端,T型端与T形槽相适配。
[00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水装置还包括固定滤网,固定滤网固定在进水槽内,上浮滤
网设置在固定滤网和下滤网组件之间。
[00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水装置还包括活动滤网,活动滤网沿第二方向滑动设置在进水槽内,活动滤网间隔设置在固定滤网的至少一侧。
[00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排水装置还包括弹性缓冲件,弹性缓冲件的一端与活动滤网连接,其另一端与固定滤网连接,用于缓冲流入进水槽的进水对活动滤网的冲击。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设置下滤网组件和上浮滤网,且上浮滤网能够上下浮动。这样确保下滤网组件的顶端与第二过滤孔发生相对运动。从而确保其顶端能够将堵塞第二过滤孔的堵塞物刮掉。进而解除堵塞,以确保第二过滤孔能够正常过滤。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滤网网眼堵塞而影响排水装置的排水效率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中排水装置的立体结构组成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排水架端部的排水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图1中排水架其他位置的排水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图1中下滤网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图1中活动滤网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图1中弹性缓冲件、固定滤网、活动滤网、连接杆和第二刀片之间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3]图7为图1中上浮滤网与下滤网组件的连接关系示意图。
[0024]图中:10、支撑框;11、支撑单元;20、排水架;21、进水槽;211、第一滑槽;22、排水单元;30、下滤网组件;31、下滤网;311、第一过滤孔;32、第一刀片;40、上浮滤网;41、第二过滤孔;50、连接杆;60、第二刀片;70、固定滤网;80、活动滤网;90、弹性缓冲件;100、固定架;101、固定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26]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堵塞物为浮在水面的落叶等杂物。
[0027]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水装置,包括支撑框10、排水架20、下滤网组件30和上浮滤网40。其中,排水架20设置在支撑框10上,排水架20设置有进水槽21。下滤网组件30固定在进水槽21的端部,下滤网组件30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311,上浮滤网40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进水槽21内,且靠近进水槽21的端部,上浮滤网40上开设有第二过滤孔41。上浮滤网40能够在进水浮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上下浮动并与下滤网组件30发生相对移动,以使下滤网组件30的顶端能够解除第二过滤孔41的堵塞物。
[0028]上述设置中,设置下滤网组件30和上浮滤网40,且上浮滤网40能够上下浮动。这样确保下滤网组件30的顶端与第二过滤孔41发生相对运动。从而确保其顶端能够将堵塞第二过滤孔41的堵塞物刮掉。进而解除堵塞,以确保第二过滤孔41能够正常过滤。避免了相关技术中滤网网眼堵塞而影响排水装置的排水效率的问题。
[0029]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水装置包括两个下滤网组件30,其分别设置在进水槽21的两端。排水装置还包括两个上浮滤网40,两个上浮滤网40与两个下滤网组
件30一一对应设置。
[0030]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下滤网组件30包括下滤网31和第一刀片32。其中,下滤网31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311,下滤网31设置在进水槽21的端部,且与上浮滤网40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第一刀片32设置在下滤网31的顶端。第一刀片32能够刮掉堵塞物,以解除堵塞物对第二过滤孔41的封堵。
[0031]上述设置中,通过第一刀片32与第二过滤孔41发生相对运动。从而确保第一刀片32能够将堵塞第二过滤孔41的堵塞物刮掉。进而解除堵塞,以确保第二过滤孔41能够正常过滤。最终确保排水装置的排水效率。
[0032]具体地,如图1、图4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刀片32为三角形刀片,第一刀片32的一条直边与下滤网31靠近上浮滤网40的一端的端面相平齐。
[0033]当然在本申请附图中未显示出的替代实施例中,第一刀片32可以设置成其它形状,比如方形刀片。
[0034]具体地,如图1和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排水装置还包括至少一根连接杆50和第二刀片60。其中,至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框;以及排水架,设置在所述支撑框上,所述排水架设置有进水槽;以及下滤网组件,固定在所述进水槽的端部,所述下滤网组件上开设有第一过滤孔;以及上浮滤网,沿第一方向滑动设置在所述进水槽内,且靠近所述进水槽的端部,所述上浮滤网上开设有第二过滤孔;其中,所述上浮滤网能够在进水浮力的作用下沿第一方向上下浮动并与所述下滤网组件发生相对移动,以使所述下滤网组件的顶端能够解除所述第二过滤孔内的堵塞物。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滤网组件包括:下滤网,其上开设有所述第一过滤孔,所述下滤网设置在所述进水槽的端部,且与所述上浮滤网在第二方向上间隔设置;以及第一刀片,设置在所述下滤网的顶端;其中,所述第一刀片能够刮掉所述堵塞物,以解除所述堵塞物对所述第二过滤孔的封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刀片为三角形刀片,所述第一刀片的一条直边与所述下滤网靠近所述上浮滤网的一端的端面相平齐。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至少一根连接杆,一端与所述上浮滤网连接;以及第二刀片,设置在所述至少一根连接杆的另一端;其中,所述上浮滤网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易先兵刘勇彭金成魏进孙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三局第一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