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65348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包括弧状覆盖体,弧状覆盖体包括平面状的底面和光滑弧面状的上表面,弧状覆盖体的底面覆盖落水洞的洞口,光滑弧面状的上表面增强了弧状覆盖体的承载力,在弧状覆盖体内部设置有横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满足了岩溶洼地存放料渣体时的排水需求,本申请中的封堵排水装置还包括具有透水性的落水洞填充体,在解决了场地自然排水的前提下又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并保证了落水洞的稳定,能满足较大型施工用料及弃渣堆存场地的承载力要求和排水要求,本申请中的封堵排水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在岩溶低洼地区修建相关施工场地的安全可靠性。关施工场地的安全可靠性。关施工场地的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利水电
,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兴建抽水蓄能电站,在我国西南地区,山区地形落差大且水资源丰富,拥有建造抽蓄电站的极佳条件。但西南山区的岩溶落水洞等天然洞穴发育广泛,这些洞穴的存在对工程的兴建会产生严重的阻碍作用与安全隐患。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过程中,会尽量就近选取靠近上下库库址的低洼或者较平缓的地形作为施工过程中存放施工填筑料或开挖废弃料的料渣场。然而适宜修建较大型料渣场的区域有时难免会碰到落水洞穴等复杂的地质情况。选用这些场址作为较大型的料渣场以进行存储施工用料或者堆放施工弃渣时都普遍面临两个最基本的问题:一是如何对垂直洞穴进行封堵处理从而保证场地的地基承载安全问题;二是如何解决场地自身排水的问题。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经济适用性强的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及方法是相关专业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地下洞穴发达的岩溶洼地区域修建料渣堆存场时,落水洞等地表地下洞穴带来的安全隐患以及工程场地自身的排水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包括弧状覆盖体,所述弧状覆盖体包括底面和上表面,所述底面为平面,所述上表面为光滑的弧面,上表面与的底面相连,所述弧状覆盖体设置于落水洞的洞口上,所述弧状覆盖体的底面覆盖落水洞的洞口,在弧状覆盖体内部设置有横向排水管,所述横向排水管水平贯穿弧状覆盖体,在弧状覆盖体内部设置有与横向排水管连通的竖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贯穿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且竖向排水管的出口设置于落水洞的洞内,多个上排水孔关于弧状覆盖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于弧状覆盖体的内部,所述上排水孔的进口设置在弧状覆盖体的上表面,所述上排水孔的出口设置在横向排水管的上表面。
[0005]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底面之间设置有多个下排水孔,所述下排水孔的进口设置在横向排水管的下表面,所述下排水孔的出口设置在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且下排水孔的出口位于落水洞的洞口范围内。
[0006]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管轴线与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弧状覆盖体的上表面与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之间最大距离的0.15~0.25倍,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弧状覆盖体的中轴线上,所述下排水孔关于弧状覆盖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
[0007]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上排水孔的孔轴线与水平地表面的夹角不小于30
°
,所述下排水孔的孔轴线与水平地表面的夹角为90
°

[0008]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所述弧状覆盖体的上方设置有地基回填体,所述地基回填体包括网片层、网片保护层、土石渣保护层和大块石层,所述网片层包括多个铺设在弧状覆盖体的上表面的网片,在网片层上铺设有网片保护层,在网片保护层上铺设有土石渣保护层,在土石渣保护层上铺设有大块石层,在大块石层的上表面铺设有土石渣保护层。
[0009]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地基回填体的高度为弧状覆盖体的上表面与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之间最大距离的1.5~3倍。
[0010]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岩溶洼地的侧壁上设置有排水暗涵,所述排水暗涵一部分位于地基回填体内,一部分位于地基回填体外,排水暗涵出口与横向排水管相通连接。
[0011]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当岩溶洼地存放料渣体时,排水暗涵进口的高度高于料渣体上表面的高度0.5~1米,排水暗涵出口设置于所述横向排水管内,且排水暗涵进入横向排水管的长度不小于排水暗涵的直径的2倍,排水暗涵与横向排水管之间的管连接部位采用密封防水连接。
[0012]在一种实施方案中,所述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上设置有多个注浆锚杆,所述注浆锚杆的一端插入岩溶洼地的围岩内,另一端插入弧状覆盖体内。
[0013]在一种实施方案中,在所述落水洞内部设置有落水洞填充体,所述落水洞填充体填满落水洞,所述落水洞填充体具有透水性,所述落水洞填充体从落水洞的下端口到落水洞的上端口依次包括抛石填充层、块石填充层和碎石渣填充层,所述竖向排水管的出口位于所述抛石填充层内。
[0014]本申请中的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的有益效果:
[0015]本申请中的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包括弧状覆盖体,弧状覆盖体包括平面状的底面和光滑弧面状的上表面,弧状覆盖体的底面覆盖落水洞的洞口,光滑弧面状的上表面增强了弧状覆盖体的承载力,在弧状覆盖体内部设置有横向排水管、竖向排水管、上排水孔和下排水孔,满足了岩溶洼地存放料渣体时的排水需求,本申请中的封堵排水装置还包括具有透水性的落水洞填充体,所述落水洞填充体填满落水洞,在解决了场地自然排水的前提下又极大程度提高了地基承载力并保证了落水洞的稳定,能满足较大型施工用料及弃渣堆存场地的承载力要求和排水要求。本申请中的封堵排水装置结构简单,提高了在岩溶低洼地区修建相关施工场地的安全可靠性与绿色环保性,扩大了适宜于作为料渣堆存场的场地范围,解决了工程兴建过程中由于落水洞等岩溶洞穴的存在而造成的施工难点,减少了工程投资决策的难度并有益于工期的缩短。
附图说明
[00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申请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0017]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结构总体示意图;
[0018]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排水暗涵与弧状覆盖体连接及地基回填体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0019]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落水洞填充体及弧状覆盖体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0020]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中弧状覆盖体的俯视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1

弧状覆盖体,2

上排水孔,3

竖向排水管,4

横向排水管,5

地基回填体,6

落水洞填充体,7

排水暗涵,8

清基底线,9

排水暗涵进口,10

排水暗涵出口,11

原状地形线,12

土方回填层,13

注浆锚杆,14

料渣体,15

落水洞,16

地下洞系,17

雨水,18

网片,19

网片保护层,20

土石渣保护层,21

大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弧状覆盖体,所述弧状覆盖体包括底面和上表面,所述底面为平面,所述上表面为光滑的弧面,上表面与的底面相连,所述弧状覆盖体设置于落水洞的洞口上,所述弧状覆盖体的底面覆盖落水洞的洞口,在弧状覆盖体内部设置有横向排水管,所述横向排水管水平贯穿弧状覆盖体,在弧状覆盖体内部设置有与横向排水管连通的竖向排水管,所述竖向排水管贯穿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且竖向排水管的出口设置于落水洞的洞内,多个上排水孔关于弧状覆盖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于弧状覆盖体的内部,所述上排水孔的进口设置在弧状覆盖体的上表面,所述上排水孔的出口设置在横向排水管的上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横向排水管和所述底面之间设置有多个下排水孔,所述下排水孔的进口设置在横向排水管的下表面,所述下排水孔的出口设置在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且下排水孔的出口位于落水洞的洞口范围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排水管的管轴线与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之间的距离为弧状覆盖体的上表面与弧状覆盖体的底面之间最大距离的0.15~0.25倍,所述竖向排水管位于弧状覆盖体的中轴线上,所述下排水孔关于弧状覆盖体的中轴线对称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排水孔的孔轴线与水平地表面的夹角不小于30
°
,所述下排水孔的孔轴线与水平地表面的夹角为90
°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岩溶洼地底部落水洞的封堵排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弧状覆盖体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振坤蔡丽婧胡凯刘士诚金勇钟小香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