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7933 阅读:1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接地接触件、外壳、接合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接地接触件分别地设置有分别连接至第一电缆的排流线的第一连接部分。外壳容纳接地接触件,使得每个接地接触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接合部分与接地接触件一体形成。接合部分连接接地接触件,使得接地接触件设置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第二连接部分与接合部分一体形成。第二连接部分设置为连接到不同于第一电缆的第二电缆的大直径线。第二连接部分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比第一连接部分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每行包括接地接触件的接触件行。例如,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连接至其上的连接器,该连接器用于由VESA(视 频电子标准协会)标准化的显示端口 。
技术介绍
JP-B 3564556公开一种连接器,其包括每行包括接地接触件的接触件 行。所公开的连接器还包括连接至接地接触件的接地板。接地板由缆索支 架形成。与显示端口标准适应的连接器端口(以下称为"显示端口适应性端口") 包括两行接触件。每行接触件由十个接线端组成,使得显示端口适应性端 口总共包括二十个接线端。接线端包括如19号接线端的电力回流(power retum)(DP—PWR返回)接线端和如20号接线端的电力供应(DP—PWR)接线 端。电力回流接线端属于一行接触件行,电力供应接线端属于另一行接触 件行。此外,电力回流接线端和电力供应接线端分别地设置在接触件行的 末端处;电力回流接线端设置在电力供应接线端的正上方。'电力回流接线 端设置为接地。换而言之,能够向电力回流接线端施加与接地接线端相同 的电压电平。与显示端口标准适应的连接器(以下称为"显示端口适应性连接器") 包括与显示端口适应性端口的各个接线端对应的多个接触件。详细地,显 示端口适应性连接器的接触件包括分别地与电力回流接线端和电力供应 接线端对应的电力回流接触件和电力供应接触件。通常,与电源相关的电缆,如用于电力供应的电缆或者用于电力回流 的电缆,具有直径大于传输电缆或信号电缆的导线,以降低在与电源相关 的电缆上的电压降。显示端口适应性连接器必须设置有通过焊接将与电源相关的电缆的导线连接至其上的较大的或较宽的部分。然而,用于与电源 相关的电缆的较大的或较宽的部分导致连接器的尺寸太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连接器,其设置有用于诸如与电源相关的电 缆的大直径电缆的、但具有尽可能小的尺寸的较大或较宽的部分。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包括多个接地接触件、外壳、 接合部分和第二连接部分。所述接地接触件分别设置有分别连接至第一电 缆的排流线的第一连接部分。外壳容纳接地接触件,使得每个接地接触件 沿着第一方向延伸。接合部分与接地接触件一体形成。接合部分连接接地 接触件,使得接地接触件在垂直于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设置。第二连接 部分与接合部分一体形成。第二连接部分设置为连接不同于第一电缆的第 二电缆的大直径线。第二连接部分沿着第一方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 比第一连接部分大。通过研究较佳实施例的下述描述,并参照附图,可以认识到本专利技术的 目的,并且更加完整地理解它的结构。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的正视图。图2为示出从连接器正面所看见的周1的连接器的接触件的设置的视a。 '图3为示出图1的连接器的上部倾斜视图,其中没有示出它的罩体和它的壳体。图4为示出图3的连接器的底部倾斜视图。图5为示出图3的连接器的上部倾斜视图,其中电缆没有连接至连接叫 滞。图6为示出图4的连接器的底部倾斜视图,其中电缆没有连接至连接器。图7为示出图5的连接器的局部的、放大的上部倾斜视图。 图8为示出图6的连接器的局部的、放大的下部倾斜视图,其中没有5图9为示出包括在图1中的连接器中的第一接触件行的上部倾斜视图。图10为示出包括在图1中的连接器中的第二接触件行的下部倾斜视图。图11为示出位于电缆和接触之间的连接的局部放大图。 虽然能够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变形和替换,其具体的实施例以举 例的方式在附图中示出,并将在此详细描述。然而,应当理解,附图和相 应的详细描述不是为了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特殊形式,而是相反,本 专利技术覆盖落入由附加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之内的所 有的变形、等同物和替换物。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3,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连接器100为显示端口适应性连 接器,并包括分别地与显示端口适应性端口的二十个接线端对应的二十个 接触件。本实施例的连接器100设置为将差动传输电缆(第一电缆)210、电 力回流电缆(第二电缆)220、电力供应电缆(第三电缆)230和单端传输电缆 240连接至显示端口适应性端口(未示出)。如图3和4所示,每条差动传 输电缆210包括两条信号线212和一条排流线214,其中每条信号线212 用于高速信号,而排流线214接地。电力回流电缆220包括电力回流线222。 电力回流线222为比信号线212的直径大的大直径线。电力供应电缆230 包括具有与电力回流线222的直径相同的直径的电力供应线232。每条单 端传输电缆240包括用于低速信号的信号线242。参照图1、 3和4,连接器100包括第一和第二接触件行110、 120、 外壳130、定位器140、壳体150和罩体160。如下文详细描述,第一和第 二接触件行110、 120中的每一个由十个接触件组成。外壳130由绝缘体 制成,并容纳第一和第二接触件行IIO、 120。定位器140由绝缘体制成, 并连接至外壳130。壳体150由金属制成,并 覆盖外壳130和定位器140。 罩体160设置为保护接触件与差动传输电缆等的连接。本实施例的罩体 160没有设置在连接器100的前部,而是仅设置在连接器100的后部。参照图l、 3和9,第一接触件行110包括三个接地接触件112、三对 信号接触件114和一个接地接触件116。信号接触件114用于如差动传输 的高速信号传输。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接地接触件116还用作连接至显示端口 适应性端口的电力回流接线端(DP一PWR返回)的电力回流接触。参照图1、 4和10,第二接触件行120包括两个接地接触件122、 一 对信号接触件124、 一个电力供应接触(特定目的的接触)126和五个信号接 触件12S。信号接触件124用于高速传输。电力供应接触126连接至显示 端口适应性端口的电力供应接线端(DP一PWR)。信号接触件128用于如单端传输的低速传输。如图2所示,第一和第二接触件行110、 120设置为使得第一和第二 接触件行110、 120在Z方向(第三方向)上相互对应。在图2中,符号"G" 表示接地接触件112或接地接触件122,符号"S"表示信号接触件114或信 号接触件124,符号"P"表示电力供应接触件126,符号"R"表示接地接触 件116,且符号"D"表示信号接触件128。从图2可以清楚地看出,接地 接触件116和电力供应接触件126对应于显示端口适应性端口的19号接 线端和20号接线端,例如电力回流接线端(DP—PWR返回)和电源接线端 (DP一PWR)。接地接触件116设置在电力供应接触件126的正上方。另外, 每对信号接触件114设置在沿X方向(第二方向)相互最靠近的两个接地接 触件112之间,或者设置在接地接触件116和在接地接触件112中与接地 接触件116最接近的接地接触件U2之间。因此,每对信号接触件114由 接地接触件112和接地接触件116电屏蔽。同样地, 一对信号接触件124 设置在接地接触件122之间,使得一对信号接触件124由接地接触件122 电屏蔽。参照图9,每个接地接触件112沿着Y方向(第一方向)延伸,并包括 接触件部112a、容纳部112b和第一连接部分112c。接触件部112a设置为 与显示端口适应性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器,包括: 多个接地接触件,所述接地接触件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部分,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分别连接至第一电缆的排流线; 外壳,所述外壳容纳所述接地接触件,使得每个接地接触件沿着第一方向延伸; 与所述接地接触件一体形成的接合 部分,该接合部分接合所述接地接触件,使得所述接地接触件设置在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上;以及 与所述接合部分一体形成的第二连接部分,所述第二连接部分设置为连接到不同于所述第一电缆的第二电缆的大直径线,所述第二连接部分沿着所述第一方 向延伸,并且在第二方向上比所述第一连接部分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中幸贵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