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7771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20: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振动组件、柔性转动结构、机架以及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机架上的模框本体;振动组件固定在模框本体的外壁,振动组件通过驱动皮带与驱动部件相连接;柔性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基座、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上的主轴体以及套设于主轴体外的转动框体,主轴体的四周与转动框体之间填充有若干根弹性挤压棒;驱动部件安装在转动框体上,且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主轴体相互平行设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驱动部件在柔性转动结构的作用下能够跟随模框本体的升降而进行轻微调整,从而保证驱动皮带不易被拉长,有助于提升整个驱动部件的使用寿命。整个驱动部件的使用寿命。整个驱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砖块模框
,特别涉及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装配式路面基层结构(简称路基块)已得到大面积应用。路基块整体为长方体,对比传统振压成型的立方体砌块,如图8所示,现有路基块100

的厚度为20cm~40cm,顶面面积约为1

,体积及厚度较大;同时路基块100

的四个侧面均有外凸的阳斜面101

及内凹的阴斜面102

,且斜面设有梯形凹槽103


[0003]因路基块的四个侧面需要形成阳斜面、阴斜面和梯形凹槽,因此需要使用四向开合模框进行成型;如申请号为CN202020960493.4的中国技术专利公开的一种四向开合砖模,包括模框,模框由前边框、左边框、后边框和右边框依次头尾连接一体构成;还包括固定安装在左边框和右边框上的隔板,该隔板将模框分别隔成前模框和后模框,前模框和后模框的框内均安装有活动板;前边框和后边框的中部均安装有油缸,该油缸设有向模框内伸缩的推拉杆,活动板上设有两根贯穿前边框的导向杆,前边框和后边框均安装有两个与导向杆对应的导向座;该四向开合砖模通过在模框内固定安装有隔板,隔板将模框分成前模框和后模框,增加模具的功能,使用起来灵活方便;前边框和后边框的中部安装有油缸,油缸连接液压装置,活动板的伸缩速度快,压制后的砖块可快速脱模,操作简单便捷,砖块生产效率高。
[0004]由于上述路基块模框在对路基块进行成型时,只能实现台振效果,而路基块对侧面要求高,仅通过台振难以在侧壁快速形成浆面。为了使路基块在成型的过程中能够在侧壁快速形成浆面,本案专利技术人提出一种能够实现模振效果的模振式路基块模框,其在路基块模框的外壁设有振动组件,并通过驱动部件驱使振动组件工作,从而使路基块模框实现模振效果;然而,因路基块模框在脱模时需要上升,而在脱模完成后需要下降,因此,为了适应路基块模框的升降使用需求,亟需提供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使驱动部件能够跟随模框的升降而自动进行调整,提升驱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0006]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机架、振动组件、柔性转动结构以及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机架上的模框本体;所述振动组件固定在模框本体的外壁,所述振动组件通过驱动皮带与驱动部件相连接;
[0007]所述柔性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基座上的主轴体以及套设于所述主轴体外的转动框体,所述主轴体的四周与转动框体之间填充有若干根弹性挤压棒;所述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转动框体上,且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主轴体相互平行设置。
[0008]进一步的,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设有第二皮带
轮,所述驱动皮带连接在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升至上限位置时,所述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下方;所述第一皮带轮下降至下限位置时,所述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上方。
[000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上限位置与下限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路基块的高度。
[0010]进一步的,所述模框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振动组件,所述机架上对应每个所述振动组件均设置有柔性转动结构和驱动部件,且所述柔性转动结构和驱动部件位于机架的外壁。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主轴体为具有4个轴壁面的方形轴体,所述转动框体为4块边板围成的方形框体;所述方形轴体的每一个轴壁面均与方形框体的一个边角相对应设置,且所述方形轴体的每一个轴壁面与方形框体的边角之间均填充一根所述弹性挤压棒。
[0012]进一步的,所述柔性转动结构还包括第一支撑平板,所述驱动部件固定设置在第一支撑平板的上表面;所述第一支撑平板的底部设置有限位框,所述限位框套设于转动框体外,且所述转动框体的外壁与限位框的内壁紧密贴合设置。
[0013]进一步的,所述支撑基座包括第二支撑平板;所述第二支撑平板的底部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竖直支撑板,所述第一竖直支撑板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平板的顶部两端向上延伸设置有第二竖直支撑板,所述主轴体的两端锁付固定在第二竖直支撑板上。
[0014]进一步的,所述模框本体为具有外模框和内模框的路基块模框。
[0015]通过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6]1、采用在机架上设置柔性转动结构,且柔性转动结构具有固定安装在支撑基座上的主轴体和套设于主轴体外的转动框体,在主轴体的四周与转动框体之间填充有多根弹性挤压棒,且将驱动部件安装在转动框体之上,使得模框本体在上升或下降的过程中,在驱动皮带的拉力作用下转动框体能够挤压弹性挤压棒并产生轻微转动,转动框体在轻微转动时又能够带动整个驱动部件一起轻微转动实现调整,即驱动部件在柔性转动结构的作用下能够跟随模框本体的升降而进行轻微调整,从而保证驱动皮带不易被拉长,有助于提升整个驱动部件的使用寿命。
[0017]2、通过设计第一皮带轮上升至上限位置时,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下方;第一皮带轮下降至下限位置时,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上方,即第二皮带轮位于上限位置与下限位置之间,再配合柔性转动结构,能够有效保证模框本体在升降的过程中驱动皮带不会被拉长,驱动部件能够很好的适应模框本体的升降使用需求。
[0018]3、通过在模框本体的两侧均设置振动组件,并对应每个振动组件均设置柔性转动结构和驱动部件,使得两个振动组件能够独立进行工作,如可以控制使两个振动组件工作不同步,从而有助于提升模振效果;同时,将柔性转动结构和驱动部件均设于机架的外壁,能够有效避免柔性转动结构和驱动部件对模框本体的升降造成干涉。
[0019]4、通过设计主轴体为方形轴体和转动框体为方形框体,且方形轴体的每一个轴壁面均与方形框体的一个边角相对应设置,一方面方形轴体的四周均匀分布有弹性挤压棒,可以保证在无外力作用下转动框体的四个边板受力均衡;另一方面通过轴壁面与方形框体的边角的配合,能够很好的将弹性挤压棒限位住,使弹性挤压棒不会偏移至其他位置。
【附图说明】
[0020]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的结构图;
[0022]图2是本技术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安装在成型机上的整体图;
[0023]图3是本技术中柔性转动结构与驱动部件的安装结构图;
[0024]图4是本技术中柔性转动结构的结构图;
[0025]图5是本技术中转动框体、主轴体和弹性挤压棒的装配结构图;
[0026]图6是本技术中驱动部件与第一支撑平板、限位框的连接结构图;
[0027]图7是本技术中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包括驱动部件、机架以及可上下活动的设置在机架上的模框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振动组件和柔性转动结构;所述振动组件固定在模框本体的外壁,所述振动组件通过驱动皮带与驱动部件相连接;所述柔性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在机架上的支撑基座、固定安装在所述支撑基座上的主轴体以及套设于所述主轴体外的转动框体,所述主轴体的四周与转动框体之间填充有若干根弹性挤压棒;所述驱动部件安装在所述转动框体上,且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轴与主轴体相互平行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动组件设有第一皮带轮,所述驱动部件的输出端设有第二皮带轮,所述驱动皮带连接在第一皮带轮与第二皮带轮之间;所述第一皮带轮上升至上限位置时,所述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下方;所述第一皮带轮下降至下限位置时,所述第二皮带轮位于第一皮带轮的上方。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皮带轮的上限位置与下限位置之间的距离大于路基块的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振式模框的柔性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模框本体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所述振动组件,所述机架上对应每个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阿勇张绍文徐金山黄江峰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群峰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