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906681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发酵饲料技术领域,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制备原料:发酵原料和发酵剂,所述发酵原料、发酵剂的质量比为1:(0.03~0.05);所述发酵原料包括玉米胚芽粕和构树叶;所述玉米胚芽粕、构树叶的质量比为(1~3):(7~9);所述发酵剂包括菌剂和酶制剂。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以玉米胚芽粕、构树叶为发酵原料,以菌剂和酶制剂为发酵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解纤维素,提高能量水平,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替代猪饲料配方中玉米和豆粕,当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饲料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降低腹泻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发酵饲料
,具体涉及一种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近年来,玉米和豆粕价格飞涨,饲料端和养殖端成本上升,极大压缩了料企和养户的利润空间。此外,人畜争粮矛盾愈深。因此,玉米和豆粕减量替代成为亟待解决的行业重点问题。
[0003]玉米胚芽粕是从玉米胚芽提取玉米油后得到的玉米工业副产品,价格较为低廉,市面售价约2000元/吨,具有中等蛋白质和中等能量的营养特性,粗蛋白约为22.6%,纤维素和阿拉伯木聚糖是玉米胚芽粕的主要纤维成分,且纤维素的表观总消化率低于50%。玉米胚芽粕中高纤维和低消化率是限制其在畜禽饲粮中直接应用的主要因素。此外,深加工工艺未对玉米胚芽粕脱溶脱臭处理,会产生一种特别的异味,影响其适口性。且由于玉米胚芽粕的生产过程中要经过泡酸这一道工艺,所以其成品的酸度值较低,其初始pH值约为4.0左右。如不经过调节pH处理,发酵菌株难以生长,进而导致发酵失败。且因其蛋白含量中等,常规的发酵过程需额外添加氮源,发酵成本较高。
[0004]构树为落叶乔木,具有耐干旱、抗贫瘠、耐盐碱和适应性强等特性,在我国广泛分布。构树枝条众多,叶片丰富,一年可收获多茬,产量高,鲜草平均亩产量达7000kg以上。构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0

30%,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及微量元素也十分丰富,粗纤维含量适中,具有较高营养价值。近年构树的大量推广栽培种植,仅仅枝干作为造纸的工业原料,而富含蛋白质的叶片直接丢弃或者仅零星作为民间养猪饲料。但是,构树叶蛋白质主要是粗蛋白,且粗纤维多,作为单一饲料,畜禽的吸收利用率较低。然而构树叶本身附着的乳酸菌很少,且粗蛋白高,含糖低,需要额外添加碳源来发酵,构树叶的发酵通常选用玉米粉等价格较为昂贵的原料作为碳源。
[0005]CN109452478A公开了一种构树和紫苏籽协同发酵的生态猪饲料,其通过将杂交构树与紫苏籽进行协同发酵处理,不但可以将杂交构树和紫苏籽中的蛋白质、粗纤维等生物大分子有效降解,提高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率,并且发酵过程中,还产生了具有抗菌活性的活性肽、活性多糖,并且保留大量的有益活菌,具有提高生猪机体健康免疫力的作用。
[0006]CN112790274 A公开了一种发酵构树饲料,所述发酵构树饲料包括以下制备用原料:构树粉、玉米粉和益生菌菌液,所述益生菌的种类包括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和放射菌,所述益生菌中,乳酸菌、枯草芽孢杆菌、酵母菌、光合细菌和放射菌的质量比为(3.8~4.2):(2.8~3.2):(1.8~2.2):(0.8~1.2):1,其通过采用构树粉、玉米粉为发酵原料,使用特定的益生菌菌液进行发酵,从而提高喂养的日增重、降低腹泻率,但其采用玉米粉为发酵原料,玉米粉相比于玉米胚芽粕价格高昂,且其益生菌的接种量大(9:1的接种量),同时发酵时间长(13~15d)。
[0007]目前,采用玉米胚芽粕和构树叶协同发酵的方法未见相关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玉米豆粕在饲料中的应用,可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降低腹泻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0009]为实现上述目的,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制备原料:发酵原料和发酵剂,所述发酵原料、发酵剂的质量比为1:(0.03~0.05);
[0010]所述发酵原料包括玉米胚芽粕和构树叶;所述玉米胚芽粕、构树叶的质量比为(1~3):(7~9);
[0011]所述发酵剂包括菌剂和酶制剂,所述菌剂、酶制剂的质量比为(18~31):(13~20)。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发酵原料、发酵剂的质量比为1:0.04。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发酵原料包括玉米胚芽粕和构树叶;所述玉米胚芽粕、构树叶的质量比为(2~3):(7~8);和/或
[0014]所述发酵剂包括菌剂和酶制剂,所述菌剂、酶制剂的质量比为(24.5~31):(16.5~20)。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中的至少两种。
[001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菌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地衣芽孢杆菌5~10份、贝莱斯芽孢杆菌5~10份、酿酒酵母3~4份、植物乳杆菌3~4份、唾液乳杆菌2~3份。
[001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酶制剂包括木聚糖酶、纤维素酶、甘露聚糖酶、蛋白酶、淀粉酶、葡糖淀粉酶、葡糖异构酶中的至少两种。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酶制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木聚糖酶3~4份、纤维素酶3~4份、甘露聚糖酶2~3份、蛋白酶2~3份、淀粉酶1~2份、葡糖淀粉酶1~2份、葡糖异构酶1~2份。
[0019]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型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20](1)按照各原料配比称取原料,将构树叶、玉米胚芽粕粉碎,粉碎后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原料;
[0021](2)将菌剂、酶制剂混合均匀,得到发酵剂;
[0022](3)将发酵剂接种于发酵原料中,搅拌均匀,发酵,得到发酵型饲料添加剂。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方案,所述发酵的时间为24~72h。
[0024]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在制备动物饲料中的应用。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以玉米胚芽粕、构树叶为发酵原料,以菌剂和酶制剂为发酵剂,能够有效的提高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解纤维素,提高能量水平,所述的饲料添加剂可以替代饲料配方中玉米和豆粕,能够有效的节约成本、缓解人畜争粮的矛盾,当本专利技术的饲料添加剂应用于饲料时,能够有效的提高猪的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降低腹泻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2)本专利技术的发酵原料中的玉米
胚芽粕和构树叶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即本专利技术的添加剂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降低腹泻率是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达到的,其中,玉米胚芽粕(约2000元/吨)可以为构树叶提供碳源和较低的pH,不用额外添加价格昂贵的玉米粉(约4000元/吨)作为碳源,不用调节pH,构树叶可以为玉米胚芽粕提供氮源,不用额外添加蛋白胨等氮源,节约成本且操作步骤更为简单,玉米胚芽粕可以吸收构树叶多余的水分,使发酵湿度更适宜,玉米胚芽粕可以增加构树叶的透气性,使发酵更为充分,发酵效果更佳,构树叶可以为发酵提供充足的水分,发酵剂不需要预先加水稀释,协同发酵最终可提高其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可溶性蛋白质含量、降解纤维素、提高适口性。(3)本专利技术使用了多种酶搭配多种菌发酵,在多种菌和多种酶的互相作用下,共同实现添加剂中的营养成分的作用,从而有效的提高平均日增重、降低料重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质量份的制备原料:发酵原料和发酵剂,所述发酵原料、发酵剂的质量比为1:(0.03~0.05);所述发酵原料包括玉米胚芽粕和构树叶;所述玉米胚芽粕、构树叶的质量比为(1~3):(7~9);所述发酵剂包括菌剂和酶制剂,所述菌剂、酶制剂的质量比为(18~31):(13~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原料、发酵剂的质量比为1:0.04。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发酵原料包括玉米胚芽粕和构树叶;所述玉米胚芽粕、构树叶的质量比为(2~3):(7~8);和/或所述发酵剂包括菌剂和酶制剂,所述菌剂、酶制剂的质量比为(24.5~31):(16.5~20)。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包括地衣芽孢杆菌、贝莱斯芽孢杆菌、酿酒酵母、植物乳杆菌、唾液乳杆菌中的至少两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酵型饲料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菌剂包括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地衣芽孢杆菌5~1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孔萍李红胜卢秋咏杨杏萍向江波黄明媛
申请(专利权)人:播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