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59401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涉及电极片回收技术领域。该锂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架,所述回收架前端外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盘,所述回收架靠近前端外壁的下部开设有传动孔,所述回收架内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靠近中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贯穿传动孔并与从动齿轮盘相互啮合,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盘。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该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合理,同时密封效果强,功能多样,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能强。实用性能强。实用性能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极片回收
,具体为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池作为一种必备的电力储备设备,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领域广泛应用,其中,电池电极片是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其作用是在电池的正负极之间传递电荷,电池电极片在一些工业生产中,如电池制造、电子产品制造、金属制品加工等行业,也会产生一些废旧电极片,这些电极片通常会被回收利用,通过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可以对电极片进行合理的收纳,进而降低废旧电池电极片对人体和环境造成的影响。
[0003]然而传统的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大多为敞开放置的,进而废旧的电池电极片在放置的过程中因为氧气的原因容易出现氧化的现象,进而降低了电池电极片的活性,影响了电池电极片再次使用时的效果和性能,同时氧化后的电池电极片容易向空气中释放铅、镉、汞等有害元素,进而容易造成环境污染,也影响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为此,急需进行技术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解决了传统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密封性能不强,在电池电极片长期收纳放置的过程中容易使电池电极片造成氧化的问题。
[0006](二)技术方案
[0007]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架,所述回收架前端外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盘,所述回收架靠近前端外壁的下部开设有传动孔,所述回收架内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靠近中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轴承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盘,所述主动齿轮盘贯穿传动孔并与从动齿轮盘相互啮合,所述连接柱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的上表面设置有三个收纳盒;
[0008]所述安装盘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盒,所述的定位盒两侧和前端外壁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三限位槽,所述定位盒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杆身套设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前端和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T形定位板,所述收纳盒靠近定位盒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定位槽和第二限位槽,所述T形定位板均在第二限位槽和第三限位槽的内部滑动连接;
[0009]所述回收架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上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板,所述回收架上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二环形板的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气缸,所述气缸的输出端均与第一环形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架的内底
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密封槽和第三密封槽,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密封框和第二密封框,所述第一密封框与第二密封槽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密封框与第三密封槽卡接配合;
[001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启动第二伺服电机使螺纹杆顺时针转动,进而使螺纹套开始缓慢向下移动,此时T形定位板开始缓慢在第三限位槽和第二限位槽的内部向下移动,直到T形定位板移动到定位槽的内部,此时工作人员再拉动收纳盒就可以将收纳盒进行整体的更换、清洗和维护,为工作人员的实际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011]优选的,所述收纳盒两侧的内壁均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接板,所述卡接板的内部均卡接配合有活性炭棒,所述活性炭棒的上端均固定连接有把手;
[0012]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活性炭棒可以对回收存储过程中的电池电极片进行实时的吸附,如铅、镉、汞等,从而达到了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体健康的目的,同时活性炭棒还可以吸附空气中的氧气,降低电极片裸露在空气中导致氧化现象的出现。
[0013]优选的,所述回收架靠近下端的内壁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底面均转动连接有多个滑动辊,所述安装盘的外壁均与滑动辊的外壁滑动连接,所述安装盘的下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下表面均与从动齿轮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4]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滑动辊可以使安装盘在转动的过程中更加稳定,使安装盘在转动的过程中不易出现倾斜晃动的现象。
[0015]优选的,所述安装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安装台,所述安装台的底面均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板,所述收纳盒的底面均开设有两个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均与限位板卡接配合。
[0016]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限位板可以使收纳盒在维修和更换的过程中不易出现位置倾斜的现象。
[0017]优选的,所述定位盒上端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螺纹杆的上端与连接板转动连接。
[0018]优选的,所述收纳盒的上端均开设有第一密封槽,所述密封盖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三个密封罩,所述密封罩均与第一密封槽卡接配合。
[001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卡接配合可以进一步提高密封性能。
[0020]优选的,所述密封盖上表面的后端开设有投放孔,所述回收架靠近上端的外壁均铰接连接有多个密封门。
[0021]优选的,所述回收架一侧外壁的下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控制按钮和PLC控制器,所述第一伺服电机、第二伺服电机、气缸和控制按钮均与PLC控制器电性连接。
[0022](三)有益效果
[002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对比现有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该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可以收集多种不同规格的电池电极片,使多种不同类型的电池电极片在收集的过程中避免出现混乱的现象,同时在回收电池电机片的过程中可以降低电池电极片与空气长期接触而出现氧化现象的出现,提高了电池电极片的活性,有利于提高电池电极片再次使用时的效果和性能,同时降低了环境污染,也提高了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
[0025]2、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对比现有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
该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可以便于工作人员对收纳盒进行整体的更换、清洗和维护,为工作人员的实际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0026]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对比现有变速箱,对比现有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该电池电极片回收装置整体结构紧凑合理,同时密封效果强,功能多样,自动化程度高,实用性能强。
附图说明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密封盖打开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回收架结构示意图;
[0031]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安装盘、收纳盒、安装台和限位板结构示意图;
[0032]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密封盖和第一环形板结构示意图;
[0033]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收纳盒结构示意图;
[0034]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伺服电机、主动齿轮盘、连接柱、从动齿轮盘和连接杆结构示意图;
[0035]图9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锂电池电极片的回收装置,包括回收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架(1)前端外壁的下部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2),所述第一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主动齿轮盘(3),所述回收架(1)靠近前端外壁的下部开设有传动孔(4),所述回收架(1)内底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柱(5),所述连接柱(5)靠近中部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轴承(6),所述轴承(6)的外壁固定连接有从动齿轮盘(7),所述主动齿轮盘(3)贯穿传动孔(4)并与从动齿轮盘(7)相互啮合,所述连接柱(5)的上端转动连接有安装盘(10),所述安装盘(10)的上表面设置有三个收纳盒(13);所述安装盘(10)上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定位盒(20),所述的定位盒(20)两侧和前端外壁的中部均开设有第三限位槽(21),所述定位盒(20)的内底面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23),所述第二伺服电机(23)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24),所述螺纹杆(24)的杆身套设有螺纹套(25),所述螺纹套(25)前端和两侧的外壁均固定连接有T形定位板(26),所述收纳盒(13)靠近定位盒(20)的一端分别开设有定位槽(18)和第二限位槽(19),所述T形定位板(26)均在第二限位槽(19)和第三限位槽(21)的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回收架(1)的上端设置有密封盖(28),所述密封盖(28)上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环形板(29),所述回收架(1)上端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二环形板(37),所述第二环形板(37)的上表面均匀固定连接有多个气缸(38),所述气缸(38)的输出端均与第一环形板(29)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回收架(1)的内底面均固定连接有多个隔板(31),所述隔板(31)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第二密封槽(32)和第三密封槽(33),所述密封盖(28)的下表面分别固定连接有多个第一密封框(34)和第二密封框(35),所述第一密封框(34)与第二密封槽(32)卡接配合,所述第一密封框(34)与第三密封槽(33)卡接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先福王瑞伟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勖祥精密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