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胶带、显示组件和电子产品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5682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2 1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胶带、显示组件和电子产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中框及后盖,其中中框用于支撑显示面板,后盖扣合于中框,显示面板与中框之间和/或中框与后盖之间设置有缓冲耐屈服密封胶带,该缓冲耐屈服密封胶带包含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采用偶氮发泡剂对聚烯烃基体树脂进行发泡形成,泡孔受控呈大小孔双峰分布,具有轻薄的特点,同时具备优异的缓冲性能和抗屈服性能。优异的缓冲性能和抗屈服性能。优异的缓冲性能和抗屈服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胶带、显示组件和电子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子显示产品领域,尤其是电子显示产品缓冲密封材料领域,聚焦薄型化同时兼具抗冲击性能,屈服强度以及反复冲击的回弹性能的密封胶带。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电子产品的小型化和轻薄化,电子设备在受到冲击或受潮时,能否还保持良好的应用性能成为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带有显示面板的电子设备,受冲击后或受潮后均会对其显示效果产生影响。通常会应用薄型的缓冲密封胶带设置在电子设备的特定位置,从而提供缓冲和密封性能,这就要求缓冲密封胶带能够薄型化,在薄型化的同时还保证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屈服强度以及反复冲击的回弹性能。
[0003]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具有轻质、缓冲性能优异等特点,在智能手机、个人计算机、电子纸等电子设备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通常被设置在电子部件与框体结构件之间,起到缓冲密封作用。
[0004]但随着电子元件的日益精密,对于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在薄型化的前提下屈服强度、反复冲击回弹性能以及比强度性能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且现有技术中在模切加工以及贴合过程中,现有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也面临着容易永久形变和翘曲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基于以上提出的技术问题和现有技术缺陷,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屈服强度、反复冲击回弹性能以及比强度性能提升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并且在模切加工以及贴合过程中,形变恢复性好,压缩永久形变率低,有利于反复压缩使用。
[0006]专利技术人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当泡孔受控呈双峰分布,大小泡孔并存时,通过原料选择、交联度控制和拉伸成型工艺控制等将微量形变和大幅形变下的压缩应力控制在特定范围内时可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
[0007]具体方案如下:
[0008]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1、中框2及后盖3,所述中框2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所述后盖3扣合于中框2,所述显示面板1与中框2之间和/或所述中框2与后盖3之间设有缓冲防水密封胶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水密封胶带由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材与涂覆在其一侧或两侧表面的粘合剂组成,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材使用偶氮发泡剂对聚烯烃基体树脂进行发泡形成,其中:
[0009]基于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泡孔总数,泡孔直径在40μm以下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泡孔直径在100μm以上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
[0010]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平均泡孔直径为10

150μm;
[0011]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厚度为0.05

5mm;
[0012]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直径大于800μm的有害气泡数小于5%。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子产品密封胶带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
使用偶氮发泡剂对聚烯烃基体树脂进行发泡形成,基于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泡孔总数,泡孔直径在40μm以下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优选为30%

60%,泡孔直径在100μm以上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优选为25%

50%;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平均泡孔直径为10

150μm,优选为40

120μm;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厚度为0.05

5mm,优选为0.1

2mm;
[0014]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直径大于800μm的有害气泡数小于5%,优选小于4%,进一步优选小于3%;
[0015]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泡孔直径在40μm以下的泡孔数与泡孔直径在100μm以上的泡孔数的比值为0.4

3.5,优选为0.6

3;
[0016]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交联度为8%

30%,优选为10%

25%,进一步优选为15

20%;
[0017]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在ZD方向的压缩回弹时长小于5秒,优选小于2秒,进一步优选小于1秒;另外,100次压缩后的弹性回复率为90%以上,优选为9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5%以上;
[0018]所述在ZD方向的压缩回弹时长根据如下方法进行测量:将发泡片材制成50
×
50mm大小后,叠加成高度为20
±
5mm,以6mm/min的速度将发泡片材压缩至初始高度的50%,解除压缩后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发泡片材恢复至初始高度的90%所需的时长;
[0019]所述100次压缩后的弹性回复率根据如下方法进行测量:以6mm/min的速度将发泡片材反复压缩至初始高度的50%,压缩测试之间的间隔为1

3min,记录100次压缩后的弹性回复率,所述弹性回复率=H1/H0
×
100%。H0是试样初始高度,H1是100次压缩测试后的高度;
[0020]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在5%压缩形变下的压缩应力≤30KPa,进一步优选≤20KPa;并且在60%的压缩形变下的压缩应力≥135KPa,进一步优选≥140KPa;
[0021]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压缩永久形变率≤9%,进一步优选≤8%,其中所述压缩永久形变率定义为: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经压缩至原始厚度的25%
±
2%,持续压缩1h后,解除压缩放置22h后测试片材厚度,计算发泡片材压缩永久形变率,所述发泡片材压缩永久形变率=(Ha

Hb)/Ha
×
100%,Ha是发泡片材压缩前的原始厚度,Hb是解除压缩放置22h后测试片材的厚度;
[0022]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发泡倍率为1.2

15cm3/g,优选为1.5

10cm3/g,进一步优选为2

8cm3/g;
[0023]在其中另一个方案中,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在MD和TD方向的拉伸断裂强度为3.5

20MPa,优选为4

19MPa,进一步优选为5

18Mpa;
[0024]在其中一个方案中,所述偶氮类发泡剂选自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偶氮二甲酸金属盐、偶氮二异丁腈;优选为偶氮二甲酰胺;
[0025]所述偶氮发泡剂以存在于至少两种不同的发泡母粒中的形式进行发泡,包括至少第一发泡母粒和第二发泡母粒;所述第一发泡母粒包含第一偶氮发泡剂和第一载体树脂,所述第二发泡母粒包含第二偶氮发泡剂和第二载体树脂;其中所述第一偶氮发泡剂的粒径Da
50
为5

15μm,第二偶氮发泡剂的粒径Db
50
为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组件,包括显示面板(1)、中框(2)及后盖(3),所述中框(2)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所述后盖(3)扣合于中框(2),所述显示面板(1)与中框(2)之间和/或所述中框(2)与后盖(1)之间设有缓冲防水密封胶带(4),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防水密封胶带由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材与涂覆在其一侧或两侧表面的粘合剂组成,所述聚烯烃系树脂发泡片材使用偶氮发泡剂对聚烯烃基体树脂进行发泡形成,其中:基于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泡孔总数,泡孔直径在40μm以下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泡孔直径在100μm以上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平均泡孔直径为10

150μm;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厚度为0.05

5mm;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直径大于800μm的有害气泡数小于5%。2.一种用于电子产品密封胶带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使用偶氮发泡剂对聚烯烃基体树脂进行发泡形成,其特征在于,基于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泡孔总数,泡孔直径在40μm以下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泡孔直径在100μm以上的泡孔数占比为20%~80%;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平均泡孔直径为10

150μm;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厚度为0.05

5mm;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直径大于800μm的有害气泡数小于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泡孔直径在40μm以下的泡孔数与泡孔直径在100μm以上的泡孔数的比值为0.4

3.5。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交联度为8%

30%。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在ZD方向的压缩回弹时长小于3秒

并且100次压缩后的弹性回复率为90%以上;所述在ZD方向的压缩回弹时长根据如下方法进行测量:将发泡片材制成50
×
50mm大小后,叠加成高度为20
±
5mm,以6mm/min的速度将发泡片材压缩至初始高度的50%,解除压缩后用高速摄像机记录发泡片材恢复至初始高度的90%所需的时间;所述100次压缩后的弹性回复率根据如下方法进行测量:以6mm/min的速度将发泡片材反复压缩至初始高度的50%,压缩测试之间的间隔为1

3min,记录100次压缩后的弹性回复率,所述弹性回复率=H1/H0
×
100%;H0是试样初始高度,H1是100次压缩测试后的高度。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在5%压缩形变下的压缩应力≤30KPa;并且在60%的压缩形变下的压缩应力≥135KPa。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压缩永久形变率≤9%,其中所述压缩永久形变率定义为: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经压缩至原始厚度的25%
±
2%,持续压缩1h后,解除压缩放置22h后测试片材厚度,计算发泡片材压缩永久形变率,所述发泡片材压缩永久形变率=(Ha

Hb)/Ha
×
100%,Ha是发泡片材压缩前的原始厚度,Hb是解除压缩放置22h后测试片材的厚度。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的发泡倍率为1.2

15cm3/g。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氮发泡剂选自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偶氮二甲酸金属盐、偶氮二异丁腈;优选为偶氮二甲酰胺。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偶氮发泡剂以存在至少两种及以上的不同发泡母粒中的形式进行发泡。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至少两种及以上的不同发泡母粒包括至少第一发泡母粒和第二发泡母粒;所述第一发泡母粒包含第一偶氮发泡剂和第一载体树脂,所述第二发泡母粒包含第二偶氮发泡剂和第二载体树脂;其中所述第一偶氮发泡剂的粒径Da
50
为5

15μm,第二偶氮发泡剂的粒径Db
50
为15

25μm,Db
50

Da
50
大于等于8μm;其中第一偶氮发泡剂在第一发泡母粒的含量为10wt%

40wt%,第二偶氮发泡剂在第二发泡母粒的含量为10wt%

40wt%;第一偶氮发泡剂与第二偶氮发泡剂的重量比为1

4;其中第一载体树脂和第二载体树脂溶度参数差的绝对值≥0.5(J/cm3)
1/2
。12.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偶氮类发泡剂的初始总含量基于预发泡聚烯烃系树脂体系原料组合物的总重量为0.7

9wt%。13.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聚烯烃系缓冲发泡片材,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种及以上的不同发泡母粒中的载体树脂选自于改性或未改性的聚烯烃树脂、橡胶和/或热塑性弹性体中的至少不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中所述未改性的聚烯烃树脂选自聚乙烯树脂、聚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琼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祥源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