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765789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5-25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聚氨酯泡棉切面结构呈现上下对称的两部分,中间以超薄PET薄膜作为承载层,上下两面为异氰酸酯指数(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比值)逐渐降低的聚氨酯发泡涂层,从而呈现从中间到两边硬度逐渐变低、延展性逐渐变好、蠕变逐渐变易的趋势,表面层低硬度、易延展,可以很好的将泡棉贴合于其他器件表面,降低两个界面的平面距离,实现界面良好的贴合,具备双面的自吸附性,同时可以实现泡棉与吸附器件的多次自吸与脱离。实现泡棉与吸附器件的多次自吸与脱离。实现泡棉与吸附器件的多次自吸与脱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


[0001]本技术属于发泡材料
,尤其涉及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

技术介绍

[0002]聚氨酯泡棉由于独特的减震、吸能、密封性能在居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聚氨酯泡棉之一的卷材,厚度一般在0.1

3.0mm,便捷加工、易于成型、加工效率极高,可以配合散热材料、导热材料、隔热材料、增厚材料等共同使用,在传统电子产品上大范围使用,类似于手机边框、屏幕保护、喇叭防尘、听筒防震这些部位,均有使用。在新能源汽车电池模组,作为电池模组垫片、电池承载箱边框密封减震、电池下部减震固定均有使用。
[0003]常规的聚氨酯泡棉不具备吸附性,更不具备粘结性,是通过上下表面贴附双面胶或进行涂胶实现的与其他器件的贴合及粘结,此种方式虽然实现了使用功能,但胶带或涂胶一般情况对泡棉的功能释放会产生影响,特别是长时间使用的情况下,由于胶带本身是在pet基材上涂覆聚丙烯酸胶黏剂,长时间使用容易出现胶层与pet层、胶层与聚氨酯层之间的脱离问题;而上下表面涂胶,一般涂层厚度均在几十个微米,如果泡棉表面出现个别的开孔,势必影响整体的流平性,出现明显的鱼眼、破洞等问题,在进行与器件的贴合时,则会出现局部的贴合不牢问题,影响最终的使用,长时间来看,对功能的释放及泡棉的耐久性都会产生影响。因此,不通过外界材料使泡棉具备自吸附性能,使得泡棉可以通过自身的界面效应良好的贴合于器件表面,且不因使用环境的改变、使用时间的增长而改变贴合效果,将大大增强泡棉的功能性,且可以淡化胶带及涂胶层的影响,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泡棉本身的功能属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及其制备方法,本技术中的聚氨酯泡棉能够具备双面自吸附性与器件表面长时间较好的贴合,且能实现多次的反复贴合与剥离。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包括中间的承载层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上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A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下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B;
[0006]从接触所述承载层表面至两端,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依次包括多层聚氨酯涂层A1、多层聚氨酯涂层A2、多层聚氨酯涂层A3……
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依次包括多层聚氨酯涂层B1、多层聚氨酯涂层B2、多层聚氨酯涂层B3……
多层聚氨酯涂层B
n
;其中,n≥5;
[0007]从多层聚氨酯涂层A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的25%压缩反弹力依次降低,从多层聚氨酯涂层B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B
n
的25%压缩反弹力依次降低;
[0008]所述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的25%压缩反弹力为20~50Kpa。
[0009]优选的,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1的25%压缩反弹力为70~80Kpa,所述多层聚氨酯
涂层B1的25%压缩反弹力为70~80Kpa。
[0010]优选的,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2的25%压缩反弹力为60~70Kpa;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2的25%压缩反弹力为60~70Kpa;
[0011]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3的25%压缩反弹力为40~60Kpa;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3的25%压缩反弹力为40~60Kpa。
[0012]优选的,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和多层聚氨酯涂层B从接触所述承载层表面的第一层开始,每一层的异氰酸酯指数在1.3~0.8之间依次降低。
[0013]优选的,由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涂层厚度呈等差降低,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1的厚度为200~500μm,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的厚度为10~20μm;
[0014]由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B
n
,涂层厚度呈等差降低,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1的厚度为200~500μm,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
n
的厚度为10~20μm。
[0015]优选的,所述承载层为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所述承载层的厚度为5~10μm。
[0016]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包括中间的承载层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上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A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下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B;从接触所述承载层表面至两端,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依次包括多层聚氨酯涂层A1、多层聚氨酯涂层A2、多层聚氨酯涂层A3
……
多层聚氨酯涂层An;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依次包括多层聚氨酯涂层B1、多层聚氨酯涂层B2、多层聚氨酯涂层B3
……
多层聚氨酯涂层Bn;其中,n≥5;从多层聚氨酯涂层A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的25%压缩反弹力依次降低,从多层聚氨酯涂层B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B
n
的25%压缩反弹力依次降低;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1的25%压缩反弹力为70~80Kpa,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1的25%压缩反弹力为70~80Kpa。本技术中的聚氨酯泡棉切面结构呈现上下对称的两部分,中间以超薄PET薄膜作为承载层,上下两面为异氰酸酯指数(聚氨酯中异氰酸酯基与羟基的比值)逐渐降低的聚氨酯发泡涂层,从而呈现从中间到两边硬度逐渐变低、延展性逐渐变好、蠕变逐渐变易的趋势,表面层低硬度、易延展,可以很好的将泡棉贴合于其他器件表面,降低两个界面的平面距离,实现界面良好的贴合,具备双面的自吸附性,同时可以实现泡棉与吸附器件的多次自吸与脱离。
附图说明
[00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的结构示意图;
[0019]1为PET承载层,2为多层聚氨酯涂层A1,3多层聚氨酯涂层A2,4为多层聚氨酯涂层A3,5为多层聚氨酯涂层A4,6为多层聚氨酯涂层A5,7多层聚氨酯涂层B1,8多层聚氨酯涂层B2,9多层聚氨酯涂层B3,10多层聚氨酯涂层B4,11多层聚氨酯涂层B5。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包括中间的承载层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上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A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下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B;
[0022]从接触所述承载层表面至两端,所述多层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包括中间的承载层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上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A和复合在所述承载层下表面的多层聚氨酯涂层B;从接触所述承载层表面至两端,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依次包括多层聚氨酯涂层A1、多层聚氨酯涂层A2、多层聚氨酯涂层A3……
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依次包括多层聚氨酯涂层B1、多层聚氨酯涂层B2、多层聚氨酯涂层B3……
多层聚氨酯涂层B
n
;其中,n≥5;从多层聚氨酯涂层A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的25%压缩反弹力依次降低,从多层聚氨酯涂层B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B
n
的25%压缩反弹力依次降低;所述双面自吸附可重工聚氨酯泡棉的25%压缩反弹力为20~50Kpa;由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1至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涂层厚度呈等差降低,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1的厚度为200~500μm,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A
n
的厚度为10~20μm;由所述多层聚氨酯涂层B1至多层聚氨酯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虎亮魏琼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祥源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