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设备维护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柱状物在海洋工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肩负着输送石油、电力等艰巨的任务,是海洋油气开发、跨洋通信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然而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地处环境恶劣的海底,极易因波浪海流、温度荷载等自然因素或者船舶抛锚、鱼类啃食等非自然因素,难以避免地产生变形、损伤、断裂等破坏,从而引发事故。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定期的检测与修复。
[0003]然而,由于地处海洋环境,海底管道、海底电缆等的修复成本极高。现有技术中常用的修复方式有两种:(1)水上修复:海底电缆的修复首先需要通过两端光缆发射信号确定受损大致位置,然后派出机器人精准定位并切断这段光缆,最后再将备用的光缆连接上去。但连接过程将在水面上完成,光缆会被拖曳船提到水面上,并由工程师连接修复,再放入海底。由于分开的两段需要由海底提至海面,则两断点需要分别拖至两条船,并使用较长备用电缆,费时费力并消耗大量资金,如海底管道/电缆受损位置在航道附近,地方海事部门也不允许采用该方式修复。(2)水下修复:该修复方法往往需要潜水员进行辅助,但是潜水员在水下作业效率低、作业风险大、修复质量无法保障,受到潮汐影响,潜水员进行水下修复的作业窗口期受限,将直接影响修复施工工期,进而导致修复费用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适用于变形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结构相同且对称设置的左半舱(1
‑1‑
1)和右半舱(1
‑1‑
2),所述左半舱(1
‑1‑
1)和所述右半舱(1
‑1‑
2)通过顶部的转轴(1
‑
3)铰接,所述左半舱(1
‑1‑
1)和所述右半舱(1
‑1‑
2)的顶部设有用于驱动所述左半舱(1
‑1‑
1)和所述右半舱(1
‑1‑
2)以所述转轴(1
‑
3)为轴线转动从而使得所述左半舱(1
‑1‑
1)的底部和所述右半舱(1
‑1‑
2)的底部闭合形成作业舱(1
‑
1)的开闭系统,所述左半舱(1
‑1‑
1)和所述右半舱(1
‑1‑
2)的两端均设有半圆形通道,使得在所述左半舱(1
‑1‑
1)的底部和所述右半舱(1
‑1‑
2)的底部闭合后形成的作业舱(1
‑
1)的两端形成用于抱合海底柱状物(4)的圆形通孔;所述左半舱(1
‑1‑
1)的两端靠近端部处以及所述右半舱(1
‑1‑
2)的两端靠近端部处均设有柔性段(1
‑
2);所述左半舱(1
‑1‑
1)或所述右半舱(1
‑1‑
2)的顶部设有用于通过管道连通至海面上方的透气通孔(5),所述左半舱(1
‑1‑
1)或所述右半舱(1
‑1‑
2)的底部设有用于将所述作业舱(1
‑
1)内的海水抽出的抽水系统(3)。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舱(1
‑1‑
1)和所述右半舱(1
‑1‑
2)相互朝向的周壁上以及所述半圆形通道的内壁上均设有密封条(1
‑
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
‑
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所述作业舱(1
‑
1),所述转轴(1
‑
3)的两端均固定向下延伸的支撑腿(1
‑
4),所述支撑腿(1
‑
4)的底端固定设有用于支撑在海底柱状物(4)上的弧形支撑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舱(1
‑1‑
1)内的两端的上部以及所述右半舱(1
‑1‑
2)内的两端的上部均设有用于支撑在所述海底柱状物(4)上的辅助支撑板架(1
‑
6),所述柔性段(1
‑
2)设在所述辅助支撑板架(1
‑
6)和所述作业舱(1
‑
1)的端部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闭系统包括主伸缩油缸(2
‑
1),所述左半舱(1
‑1‑
1)的顶部以及所述右半舱(1
‑1‑
2)的顶部均设有连接架(2
‑
4),所述主伸缩油缸(2
‑
1)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架(2
‑
4)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弯曲海底柱状物的干式环境营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半舱(1
‑1‑
1)的顶部以及所述右半舱(1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华,曹国民,顾德哲,唐兴,李洪河,高旭,贾文宝,黄强,张静,朱世炫,李子健,张宗虎,谯梁,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管网集团东部原油储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