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44936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冰场施工领域,是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包括混凝土基层,在混凝土基层上排列设置有若干条控制线,在每条控制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一体式管座,在所有一体式管座上共同安装有制冷管道以及连接钢筋;在混凝土基层上浇筑有抗冻混凝土承压层,一体式管座、制冷管道和连接钢筋均置于抗冻混凝土承压层内。通过一体式管座将传统管道支座与传统钢筋马凳支架的功能结合,解决了冰场管道及钢筋同层布置的技术问题;优化了现有施工工艺,不在局限于将管道支架及马凳分别安装的传统方式;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缩短了施工工期。缩短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冰场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13世纪左右在欧洲滑冰运动已经非常盛行,1892年创立了国际滑冰组织,并且有了滑冰的三种专门技术性运动:花样滑冰、速度滑冰、冰上曲棍球(冰球)。
[0003]而在我司所承建的一处室内冰场场馆项目中,由于采用的是二氧化碳载冷的制冰技术;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遇到以下难题:1、施工难度:常规做法管道支架、马凳或垫块的布置对现场安装精度要求严格,需要现场净赚放线,稍有误差就会导致管道不顺直,制冷效果差,而马凳加工尺寸小,加工难度大且数量多,而垫块布置数量多宜损坏工作量大,并且两种方案施工步骤较为复杂,导致现场此工序的施工难度增大;2、施工质量:通过常规做法的管道支架及马凳或垫块位置定位对精度要求及数量较严格,现场如果对位不准或数量不够,对现场的施工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并且通过常规做法不能保证制冷管道上混凝土厚度(一般不超过30mm),对冰场制冷效果存在不利影响;3、工期的影响:管道支架及马凳或垫块分别布置,加工难度及施工工序较多,并且外冰场制冷管道及钢筋是冰场抗冻混凝土施工的重要节点,对目前建筑行业工期较紧的现象,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0004]为此,目前亟需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以解决冰场管道及钢筋同层布置问题,以降低施工难度、提供工程的施工质量、缩短施工工期是尤为重要的。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旨在解决上述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及施工方法,通过一体式管座将传统管道支座与传统钢筋马凳支架的功能结合,解决了冰场管道及钢筋同层布置的技术问题;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提高了工程的施工质量,缩短了施工工期。
[0006]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基层,在混凝土基层上排列设置有若干条控制线,在每条控制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一体式管座,每个一体式管座均固定在混凝土基层上,在所有一体式管座上共同安装有制冷管道以及连接钢筋;一体式管座包括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的底座,在底座的上表面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固定有若干个支架,相邻两个支架彼此间隔设置,在若干个支架上共同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到每个支架顶部的距离相一致,相邻两个支架为一组、在底座上的若干个支架从左到右设置若干组,在每一组相邻两个支架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制冷管道的固定点位,制冷管道安装在固定点位上,相邻制冷管道之间的间距相一致;在若干个支架上、第一连接杆的下方共同连接有第二连接杆,连接钢筋固定在第二连接杆上,连接钢筋将所有一体式管座连接在一起,连接钢筋共同形成网格状结构;在混凝土基层上浇筑有抗冻混凝土承压层,一体式管座、制冷管道和连
接钢筋均置于抗冻混凝土承压层内。
[0007]进一步的,所述若干条控制线沿混凝土基层的短边方向排列,相邻两条控制线之间呈间隔设置,每条控制线均沿混凝土基层的长边方向通长设置。
[0008]进一步的,在每条控制线上的若干个一体式管座均以冰场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为基础向两侧呈品字型连续设置。
[0009]进一步的,所述抗冻混凝土承压层包括混凝土,在所有的支架上共同铺设有混凝土防裂网片,混凝土浇筑在混凝土基层的上,防裂网片、一体式管座、制冷管道和连接钢筋均置于混凝土中。
[0010]进一步的,所述抗冻混凝土承压层的表面为光滑的表面无伸缩缝。
[0011]进一步的,所述一体式管座的高度根据抗冻混凝土承压层的厚度变化而变化。
[0012]进一步的,所述每个支架的截面均呈几字形结构、且为冷拔钢一体弯折成型。
[0013]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根据施工要求对混凝土基层施工,混凝土基层平整度的高度
±
3mm;S2、根据施工图纸在混凝土基层上绘制控制线,控制线沿冰场的短边方向连续弹出,相邻控制线之间的间距为1000mm;S3、根据施工图纸对一体式管座施工,在每条控制线上的一体式管座均以冰场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为基础向两侧呈品字型连续安装固定,相邻一体式管座之间的间距为1000mm;S4、根据施工图纸将连接钢筋双向绑扎在一体式管座上;S5、根据施工图纸将制冷管道铺设在一体式管座上;S6、根据施工要求对抗冻混凝土承压层施工,在一体式管座上铺设混凝土防裂网片并一次性连续浇筑混凝土即可。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突出的特点是:本专利技术通过一体式管座将传统管道支座与传统钢筋马凳支架的功能结合,解决了冰场管道及钢筋同层布置的技术问题;根据现场抗冻混凝土承压层的实际施工需求,优化了现有施工工艺,不在局限于将管道支架及马凳分别安装的传统方式;将制冷管道、连接钢筋和混凝土防裂网片连接成块状整体,既保证了抗冻混凝土承压层的平整度,又保证了混凝土的浇筑质量,从而避免了混凝土产生大面积裂缝;一体式管座相比于常规管道支架、马凳或垫块,不仅降低了施工难度,而且简化了材料加工的工序,降低了加工难度和数量;同时,一体式管座既保证了制冷管道的工艺要求,又保证了钢筋及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其次,一体式管座通过委外加工生产,减少现场施工步骤,进而缩短施工工期。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专利技术主视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混凝土基层;2、制冷管道;3、连接钢筋;4、底座;5、支架;6、第一连接杆;7、固定点位;8、第二连接杆;9、抗冻混凝土承压层;10、混凝土;11、混凝土防裂网片。
实施方式
[0016]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
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0017]参见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包括混凝土基层1,在混凝土基层1上排列设置有若干条控制线,在每条控制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一体式管座,每个一体式管座均固定在混凝土基层1上,在所有一体式管座上共同安装有制冷管道2以及连接钢筋3;一体式管座包括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的底座4,在底座4的上表面沿底座4的长度方向固定有若干个支架5,相邻两个支架5彼此间隔设置,支架5的数量以及相邻两个支架5的间距均根据设计要求以及现场实际施工情况确定,在若干个支架5上共同连接有第一连接杆6,第一连接杆6到每个支架5顶部的距离相一致,相邻两个支架5为一组、在底座4上的若干个支架5从左到右设置若干组,在每一组相邻两个支架5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制冷管道2的固定点位7,制冷管道2安装在固定点位7上,相邻制冷管道2之间的间距相一致;一体式管座长度为2米,底座4为1.2mm厚冷轧钢板,底座4的尺寸为:长2000*宽100*厚1.2mm,每个支架5均为直径5mm的冷拔钢丝加工而成,支架5和底座4通过点焊接的方式连接固定,其中,第一连接杆6为长2米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基层,在混凝土基层上排列设置有若干条控制线,在每条控制线上均设置有若干个一体式管座,每个一体式管座均固定在混凝土基层上,在所有一体式管座上共同安装有制冷管道以及连接钢筋;一体式管座包括呈长条形、板状结构的底座,在底座的上表面沿底座的长度方向固定有若干个支架,相邻两个支架彼此间隔设置,在若干个支架上共同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到每个支架顶部的距离相一致,相邻两个支架为一组、在底座上的若干个支架从左到右设置若干组,在每一组相邻两个支架之间均设置有固定制冷管道的固定点位,制冷管道安装在固定点位上,相邻制冷管道之间的间距相一致;在若干个支架上、第一连接杆的下方共同连接有第二连接杆,连接钢筋固定在第二连接杆上,连接钢筋将所有一体式管座连接在一起,连接钢筋共同形成网格状结构;在混凝土基层上浇筑有抗冻混凝土承压层,一体式管座、制冷管道和连接钢筋均置于抗冻混凝土承压层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条控制线沿混凝土基层的短边方向排列,相邻两条控制线之间呈间隔设置,每条控制线均沿混凝土基层的长边方向通长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条控制线上的若干个一体式管座均以冰场长边方向的中心线为基础向两侧呈品字型连续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冰场制冷管道的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非左君胡晨涛黄锟李伟鹏赵军学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