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4661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包括台面及其底部的支撑框架,台面局部下凹形成搅拌槽,台面上设有用于碾磨油料的碾磨机构和用于给搅拌槽加水的注水水箱,碾磨机构的出料口位于搅拌槽上方;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接料箱,搅拌槽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搅拌槽内设有搅拌棒,搅拌棒包括转轴和所述转轴上的螺旋叶片,第一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搅拌棒转动;搅拌槽上设有出料闸门,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出料闸门的打开程度;第一接料箱开口向上且设于出料闸门下方,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且工艺参数可控,使得出油率高、油品质量好。使得出油率高、油品质量好。使得出油率高、油品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油生产
,具体涉及一种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

技术介绍

[0002]水代法即“以水代油”法,是一种传统的提油方法,适用于核桃油、茶籽油、橄榄油、花生油等大多数木本或草本油的提取。水代法生产植物油是利用油料中非油成分对油和水的亲和力不同来实现,生产过程通常是将油料磨碎后,对油料进行搅拌并加热升温,之后加入一定量的热水继续搅拌,在该搅拌过程中,水会将油料中的油替换出来,最后,将替换出的油和油渣分离即可得到植物油。现有技术中,生产过程中的加水、搅拌、过滤分离等步骤主要依靠人工完成,不仅费时费力,效率较低;而且添加水量、水温控制、搅拌时间等等工艺参数难以精确控制,可能导致最终出油率及油品质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采用水代法提取木本油时,主要依靠人工制油,费时费力,且出油率及油品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提供一种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包括台面及其底部的支撑框架,所述台面局部下凹形成搅拌槽,所述台面上设有用于碾磨油料的碾磨机构和用于给所述搅拌槽加水的注水水箱,所述碾磨机构的出料口位于所述搅拌槽上方;所述支撑框架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接料箱,所述搅拌槽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搅拌槽内设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包括转轴和所述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所述转轴横向贯穿所述搅拌槽相对的两块侧板,并与两块所述侧板铰接,所述螺旋叶片布置于所述转轴上位于两块侧板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槽上设有出料闸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出料闸门的打开程度;所述第一接料箱开口向上且设于所述出料闸门下方。
[0006]采用前述技术方案的本专利技术,通过碾磨机构将油料磨碎,磨碎的油料掉入搅拌槽后,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搅拌棒对油料进行搅拌,同时,加热装置对油料进行均匀加热,直至油料温度达到临界温度(油料内蛋白质可变性为“乳化蛋白”的温度,通常为60℃

70℃);再通过注水水箱自动加入适合于工艺需求温度和剂量的纯净水,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搅拌棒正反向交替转动,继续搅拌一定时间,在该搅拌过程中,油料内的乳化蛋白吸收纯净水、释放出油脂,同时,搅拌棒上的螺旋叶片将会交替的沿轴向将油料推动至搅拌槽上相对的两个内壁,螺旋叶片与内壁可对油料进行挤压,吸入水分之后的油料粘性更强,受挤压后将会逐渐地形成团状;搅拌一定时间后,油料内的油脂充分释放出来,此时,搅拌槽内盛装有成团状的固态油渣和木本油的混合物;将第二驱动机构驱动闸门稍微打开(打开程度远小于团状油渣尺寸),同时,第一驱动机构驱动搅拌棒改变转动方式,使得螺旋叶片将团状油渣往远离闸门的一端输送,不会堆积在闸口影响木本油从闸门流出,下方第一接料箱接住漏下
的木本油;通过各个机械装置协同完成制取木本油过程中的碾磨、注水、控温、搅拌、固液分离工序,工艺参数可实现精确控制,且上述装置均集成在台面上及支撑框架内,布局紧凑,占用空间小,相比于现有技术中采用水代法提取木本油时,主要依靠人工制油,费时费力,且出油率及油品质量难以控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且工艺参数可控,使得出油率高、油品质量好。
[0007]进一步的,还包括电连接的触摸屏和PLC控制柜,所述碾磨机构、注水水箱、加热装置、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电连接,操作人员通过触摸屏观察设备运行状态和设置调整工艺参数,PLC控制柜采集物料实时参数,计算参数,控制设备按照所需工艺全自动运行。
[0008]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与所述转轴通过链传动连接,第一电机通过链传动方式稳定可靠地驱动转轴上的螺旋叶片搅拌面状油料和水的混合物,保证搅拌充分,出油效果好。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出料闸门包括所述搅拌槽侧壁上的出料口和所述侧壁外侧的闸板,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一电动推杆的活动端与所述闸板连接,驱动所述闸板贴合或远离所述侧壁,以封堵或打开所述出料口,使用电动推杆与闸板配合的结构实现出料口的打开与关闭,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0010]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框架内还设有第二接料箱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接料箱与所述第一接料箱并排设置,所述第三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所述第一接料箱和第二接料箱平移,第二接料箱用于接油渣,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第一接料箱或第二接料箱平移,使其上部开口对准出料闸门。
[00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接料箱和第二接料箱底部设有共同的底座,所述支撑框架上设有两根平行的导轨,所述底座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上,所述第三驱动机构为第二电动推杆,所述第二电动推杆设于所述支撑框架上,其活动端与所述底座连接,使用电动推杆推动第一接料箱和第二接料箱沿着导轨平移,此结构简单,稳定可靠。
[0012]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上还设有与所述第一接料箱和第二接料箱并排设置的第三接料箱,所述第三接料箱用于接清洗所述搅拌槽后的污水。
[0013]进一步的,所述碾磨机构包括第二电机以及依次连通的进料口、物料通道、碾磨室和所述出料口,所述进料口呈开口朝上的喇叭状,所述出料口朝下,所述物料通道水平设置于所述进料口下方,其两端分别与所述碾磨室和第二电机连接,所述碾磨室内设有磨盘,所述物料通道内设有水平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磨盘和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连接,所述连接杆上设有用于轴向推送油料的螺旋叶片,油料置入进料口之后落入物料通道内,经螺旋叶片推送入碾磨室,油料经磨盘碾磨后从出料口掉出落入下方搅拌槽内。
[0014]进一步的,所述加热装置包括若干根发热管和包裹于外部的导热块,所述导热块紧贴设置于所述搅拌槽底部,导热块紧贴于搅拌槽的整个底部,保证槽内搅拌物受热均匀。
[0015]进一步的,所述台面上设有防护罩,所述注水水箱及碾磨机构上除了所述进料口以外的其他部分均设于所述防护罩内部,隔开内部设备与操作人员,既防护人身安全,又防止异物掉入搅拌槽。
[0016]相比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提供一种采用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自动化程度高,省时省力,且工艺参数可控,使得出油率高、油品质量好。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搅拌槽相关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搅拌槽相关机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接料箱相关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接料箱相关机构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碾磨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标记:1

台面,2

支撑框架,3

搅拌槽,4

碾磨机构,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台面(1)及其底部的支撑框架(2),所述台面(1)局部下凹形成搅拌槽(3),所述台面(1)上设有用于碾磨油料的碾磨机构(4)和用于给所述搅拌槽加水的注水水箱(5),所述碾磨机构(4)的出料口(24)位于所述搅拌槽(3)上方;所述支撑框架(2)内部设置有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一接料箱(6),所述搅拌槽(3)底部设有加热装置,所述搅拌槽(3)内设有搅拌棒,所述搅拌棒包括转轴(12)和所述转轴(12)上的螺旋叶片(13),所述转轴(12)横向贯穿所述搅拌槽(3)相对的两块侧板,并与两块所述侧板铰接,所述螺旋叶片(9)布置于所述转轴(12)上位于两块侧板之间的部分;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与所述转轴(12)传动连接;所述搅拌槽(3)上设有出料闸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所述出料闸门的打开程度;所述第一接料箱(6)开口向上且设于所述出料闸门下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连接的触摸屏(28)和PLC控制柜(29),所述碾磨机构(4)、注水水箱(5)、加热装置、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二驱动机构均分别与所述PLC控制柜(29)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为第一电机(9),所述第一电机(9)与所述转轴(12)通过链传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闸门包括所述搅拌槽(3)侧壁上的出料口和所述侧壁外侧的闸板(14),所述第二驱动机构为第一电动推杆(10),所述第一电动推杆(10)的活动端与所述闸板(14)连接,驱动所述闸板(14)贴合或远离所述侧壁,以封堵或打开所述出料口。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代法提取木本油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2)内还设有第二接料箱(7)和第三驱动机构,所述第二接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炜王立洪英张瀚月刘链石林峰伍联平石厚勇向锦涛陈文静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峰回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