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4404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包括固定底架、活动底架、打磨组件、主动滚轮组件、从动滚轮组件,活动底架设置在固定底架的正上方,活动底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滑轨两个,活动底架的一端与主动滚轮组件进行机械连接,从动滚轮组件与第一滑轨进行滑动配合连接;主动滚轮组件、从动滚轮组件能够进行调节用于适应多种规格的圆柱型工件的支撑和转动;打磨组件与主动滚轮组件进行机械连接,打磨头依次通过连接杆、端块、活塞杆与驱动气缸进行驱动连接实现打磨头的伸出和回缩动作并能够与工件进行弹性接触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调整方便,经济性好,扩展了滚轮托架应用,适应多种规格圆柱型工件,通用性强。通用性强。通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加工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机械加工制造
,尤其是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大型机械等制造业,需要经常对一些较大型的圆柱型工件进行一些加工、焊接、打磨等操作,各种滚轮托架大量的应用到机械加工领域,主要起到对工件的支撑和姿态调整的作用,而许多情况下还需要对工件进行打磨、清洗等前期处理工作,现有的对工件的外表面的打磨一般通过手工进行或者需要研制专用的打磨设备,其中人工打磨工作效率低,打磨质量一致性较差,而研制的专用打磨设备又增加了研制和生产成本,因此需要一种通用性强、使用成本低的工件打磨系统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通过在滚轮托架上增加打磨组件,实现了对圆柱型工件的自动打磨除锈等工作,扩展了滚轮托架的应用,代替了传统人工打磨,实现了自动打磨,通用性强,适合用户多种需求。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包括固定底架、活动底架、打磨组件、主动滚轮组件、从动滚轮组件,所述活动底架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架的正上方,所述活动底架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滑轨两个,所述活动底架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滚轮组件进行机械连接,所述从动滚轮组件置于所述第一滑轨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滑轨通过滑块进行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滚轮组件、所述从动滚轮组件能够进行调节用于实现多种长度及直径的圆柱型工件的支撑和转动;所述打磨组件与所述主动滚轮组件进行机械连接,所述打磨组件包括驱动气缸、活塞杆、端块、连接杆、打磨头,所述打磨头依次通过所述连接杆、所述端块、所述活塞杆与所述驱动气缸进行驱动连接实现所述打磨头的伸出和回缩动作,所述打磨头能够与工件进行弹性接触连接,所述主动滚轮组件驱动圆柱型工件进行旋转实现对工件表面的打磨。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主动滚轮组件包括第一底座、两个主动滚轮、第一丝杠、两个第二滑轨、两个第一滚轮支架、两个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主动滚轮进行驱动连接实现所述主动滚轮的转动,所述主动滚轮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进行铰接,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进行机械连接;所述打磨组件还包括气缸支架,所述驱动气缸通过所述气缸支架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进行机械连接,两个所述第一滚轮支架通过第一丝杠进行正反螺纹连接实现两个所述主动滚轮的间距调节,两个所述第一滚轮支架通过两个所述第二滑轨与所述第一底座进行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所述活动底架进行机械连接。
[0006]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滚轮组件包括第二底座、从动滚轮两个、第二丝杠、两个第三滑轨、第二滚轮支架两个,所述从动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支架进行铰接,两个所述第二滚轮
支架分别通过所述第二丝杠进行正反螺纹连接实现两个所述从动滚轮的间距调节;两个所述第二滚轮支架分别通过两个所述第三滑轨与所述第二底座进行滑动配合连接,所述第二底座通过所述第一滑轨与所述活动底架进行滑动配合连接。
[0007]进一步地,所述从动滚轮组件还包括锁紧销,所述锁紧销与所述第二底座进行机械连接,所述锁紧销与所述活动底架进行销接实现所述从动滚轮组件的锁紧固定。
[0008]进一步地,还包括定位组件,所述定位组件与所述活动底架的一端进行机械连接,所述定位组件上设置有定位滚轮,所述定位滚轮能够进行转动用于与工件进行定位接触连接。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调整方便,通过使用滚轮托架并加装打磨组件实现了对较大型圆柱型工件的指定外圆部位进行打磨处理,通过主动滚轮组件、从动滚轮组件和滑轨能够适应多种长度及直径的圆柱型工件的支撑和转动,扩展了滚轮托架的应用,节省了成本,经济性好,通用性强,简单可靠,适合用户多种需求,可以广泛的应用到在汽车、船舶、航空航天、大型机械等制造行业。
附图说明
[001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11]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3]图3为图1中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4]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打磨组件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工作状态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
[0017]1、固定底架;2、活动底架;201、第一滑轨;3、打磨组件;301、气缸支架;302、驱动气缸;303、活塞杆;304、端块;305、连接杆;306、打磨头;4、主动滚轮组件;401、第一底座;402、主动滚轮;403、第一丝杠;404、第二滑轨;405、第一滚轮支架;406、驱动电机;5、从动滚轮组件;501、第二底座;502、从动滚轮;503、第二丝杠;504、第三滑轨;505、第二滚轮支架;506、锁紧销;6、定位组件;601、定位滚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9]除非另外定义,本公开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公开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
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0]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1]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进行详细描述。
[0022]实施例
[0023]图1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图1中A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3示出了图1中B部分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示出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底架(1)、活动底架(2)、打磨组件(3)、主动滚轮组件(4)、从动滚轮组件(5),所述活动底架(2)设置在所述固定底架(1)的正上方,所述活动底架(2)的上部设置有第一滑轨(201)两个,所述活动底架(2)的一端与所述主动滚轮组件(4)进行机械连接,所述从动滚轮组件(5)置于所述第一滑轨(201)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滑轨(201)通过滑块进行滑动配合连接;所述主动滚轮组件(4)、所述从动滚轮组件(5)能够进行调节用于实现多种长度及直径的圆柱型工件的支撑和转动;所述打磨组件(3)与所述主动滚轮组件(4)进行机械连接,所述打磨组件(3)包括驱动气缸(302)、活塞杆(303)、端块(304)、连接杆(305)、打磨头(306),所述打磨头(306)依次通过所述连接杆(305)、所述端块(304)、所述活塞杆(303)与所述驱动气缸(302)进行驱动连接实现所述打磨头(306)的伸出和回缩动作,所述打磨头(306)能够与工件进行弹性接触连接,所述主动滚轮组件(4)驱动圆柱型工件进行旋转实现对工件表面的打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滚轮托架的工件打磨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动滚轮组件(4)包括第一底座(401)、两个主动滚轮(402)、第一丝杠(403)、两个第二滑轨(404)、两个第一滚轮支架(405)、两个驱动电机(406),所述驱动电机(406)与所述主动滚轮(402)进行驱动连接实现所述主动滚轮(403)的转动,所述主动滚轮(402)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405)进行铰接,所述驱动电机(406)与所述第一滚轮支架(405)进行机械连接;所述打磨组件(3)还包括气缸支架(301),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跃龙鲍佳捷李志鹏崔振锐彭泽丛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莱特威特轻量化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