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用于汽车上安放容器的盛放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4397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汽车上的盛放器(3),包括一个上方开口用于安放至少一个容器的外壳(5),其中外壳(5)有至少一个侧面夹紧件(29)。在外壳(5)内安装至少一个可翻转的支座(23),它在可止动的第一位置与底(9)有间隔地平行排列,以及在第二位置基本上垂直于底(9)设置。此外,各夹紧件(29)设在支座(23)处于第一位置时支座(23)的上方。本发明专利技术建议,可翻转的支座(23)可绕一根支承在外壳(5)内的轴(24)回转,该支座(23)有两个支座部分(10、11),它们可绕一根平行于在外壳上的轴(24)设置的轴(25)回转地互相连接。当支座(23)从第一位置转移为第二位置时,这两个支座部分(10、11)肘杆式彼此翻转折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尤其用于汽车上的盛放器。
技术介绍
在德国专利申请102007 061 203.8中介绍了这种盛》文器,它包括一个上 方开口用于安放至少一个容器的外壳,其中外壳有一个底和至少一个側面夹 紧件,在外壳内安装至少一个可翻转的支座,它在可止动的第一位置与底有 间隔地平行排列,以及在第二位置基本上垂直于底设置,此外,各夹紧件设 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支座的上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进一步发展这种盛放器,使支座可以在外壳一侧的区域 内节省位置地置于其第二位置。按照本专利技术为达到此目的采取的措施是,令可翻转的支座可绕一根支承 在外壳内的轴回转,该支座有两个支座部分,它们可绕一根平行于在外壳上 的轴设置的轴回转地互相连接,当支座从第一位置转移为第二位置时,这两 个支座部分4皮此翻转折叠。因此按本专利技术可以实施支座从其第 一位置出发到其第二位置的肘杆式 折叠。在支座的第一位置,在外壳内形成两个用于至少一个容器的支承面。若 可折叠的支座处于第 一位置并止动,以及支座定位在外壳开口上端的下方, 则在外壳内支座的上方形成一个用于至少一个容器的盛^t腔。此时在支座下 方构成另一个用于一个或多个其他物品的盛放腔。反之,若可折叠的支座处 于其第二位置,则构成一个结构深度较大的盛放腔,它因而从外壳开口的上 端一直达到外壳的底。在这种情况下外壳可以承接就其垂直于外壳底面的尺 寸而言较大的容器。就汽车的定向而言,肘杆式结构的支座部分翻转到其第二位置优选地向后进行。当盛放器设在沿行驶方向定向的汽车乘客,尤其驾驶员旁时,支座 部分的这种运动符合人^/L工程学有利的运动。这两个支座部分可回转地铰接尤其设计为,使这两个支座部分在支座的 第二位置彼此平面贴靠。这可以实现支座在其第二位置时在外壳内部的一种 非常节省位置的安置。从外壳并因而所述至少一个由外壳承接的容器符合人机工程学有利的 可接近性的观点看,认为特别有利的是,可回转地支承在外壳内的支座部分, 在支座的第二位置时,相对于该支座部分在支座第一位置时的位置回转一个在120。以内的角度。通过支座部分在其第二位置时的这种相对于垂直线略 有倾斜的位置,在此区域内可以适当倾斜地插入到外壳中,因此能特别方便 地接近放在外壳内部的物品。优选地,这两个支座部分的回转轴离底的距离,当支座在第二位置时比 支座在第一位置时大。因此,这两个支座部分优选地从支座处于第一位置时 的平面位置出发向上翻转。在支座处于第二位置时,支座部分处于外壳开口 的附近,并因而当支座应重新转移到第 一位置时特别易于抓取。尤其从结构上特别有利于制造以及零件种类最少的观点出发,规定,这 两个支座部分基本上设计为相同 一致。为了能方便而可靠地抓取支座,按本专利技术的一项有利的进一步发展规 定,至少其中一个支座部分有一个朝两个支座部分的回转轴方向或朝外壳方 向开口的槽。因此在支座可以在其中弯折的区域内,或在支座自由端区域内提供这样的可能性,即,抓住并回转其中一个支座部分,使之从第一位置到 第二位置,或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按本专利技术,所述至少一个容器借助所述至少一个側面夹紧件固定。在这 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建议,外壳可连接一个上部框架,尤其可连接一个与包括外壳 底和壁的外壳部分夹紧的上部框架。优选地,该上部框架有所述至少一个侧 面夹紧件,夹紧件尤其是弹性的。若该上部框架可以与所述外壳部分夹紧连 接,则该上部框架连同夹紧件可以从所述外壳部分上拆卸下。在不需要固定 被外壳承接的容器时,就可如此应用。附图说明下面借助附图所示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予以详细说明,附图中图1表示轿车上的一个中央托架的局部,此时,所述盛放器的外壳借助 一巻帘封闭;图2表示从斜上方观看到的图1所示中央托架局部,此时巻帘被打开且支座处于第一位置;图3表示图2所示的中央托架局部从侧面斜视的立体图4表示图3所示的中央托架局部的側向斜视图,此时支座处于一中间位置;以及图5表示图3和4所示的中央托架局部的侧向斜视图,此时支座处于完 全翻转折叠的位置。具体实施例方式图中局部表示中央托架l,它有一个可以水平移动的巻帘2,巻帘2处 于按本专利技术装在中央托架l内的盛放器3的上方。巻帘2在图1中表示的位 置覆盖盛放器3外壳5的口 4;在图2至5中没有表示巻帘2。盛放器3设计为标准组件,因此,可以按照汽车的装备程度将其插装在 中央托架l的孔中。盛放器3的外壳5设计为箱形,它包括垂直于外壳底9 延伸的前端壁6,与底9成一个约110。角延伸的后端壁22,此外还包括垂直 于前端壁6设置的侧壁7和8,它们将两个端壁6和22互相连接起来。在外壳5内部设一个可翻转折叠的支座23。该支座23由两个板状的支 座部分10和11构成。支座部分11可绕一根支承在后端壁22内的轴24回 转。轴24与底9平行布置以及处于略低于外壳5—半高度的位置。支座部 分11背对轴24的那一端通过另 一根轴25可回转地与另 一个支座部分10连 接。在两个支座部分10与11之间的回转轴25,就它们相应于支座23第一 位置的伸直状态而言,与设在支座部分11上部区的轴24相反,布置在支座 部分10与ll的下部区内。在支座23所述第一个平行于底9的水平位置, 支座部分10在其背对轴25的端部区内支靠在前端壁6的止挡26上。在此 位置,支座部分10和11面对面的端部在轴25的上方互相接触,所以这一 支座23的伸直状态位置成为其下部的终端位置。支座23可以经由表示在图4.中的中间位置,按肘杆的方式翻转到必要 时如图5所示的终端位置。在此相应于支座23第二位置的终端位置,支座部分11贴靠在后端壁22上,以及支座部分10折叠后支靠在支座部分11上。 在此第二位置,轴25定位在巻帘2下方附近。当尤其支座部分10有一个朝其自由端方向开口的槽27时,可以非常方 便地翻转折叠支座23,穿过槽27可以抓住此支座部分10,以及可以尤其从 支座23的第一位置转移到其第二位置。支座23或手动地从第二位置向第一 位置转移,或设有止动机构将支座23固定在其第二位置,止动机构在弹簧 预紧的情况下将支座23保持在第二位置,以及当手动释放锁止时在弹簧作 用下将支座23转移到其第 一位置。外壳5有一个上部框架28,它可以与包括外壳5的底9、壁6、 7、 8和 22的外壳部分夹紧连接。框架28上安装多个侧面夹紧件29,它们平行于底 9延伸并伸入框架28的净宽缝隙腔中。这些夹紧件29设计为唇状和有弹性。 因此借助这些夹紧件29可以将一个或多个容器可靠地固定在盛放器3内。附图标记列表 1中央托架2巻帘 3盛放器 4 口 5外壳 6前端壁 7、 8侧壁 9底10、 11支座部分 22后端壁 23支座 24、 25轴 26止挡 27槽 28框架 29夹紧件权利要求1.一种尤其用于汽车上的盛放器(3),包括一个上方开口用于安放至少一个容器的外壳(5),其中,该外壳(5)有一个底(9)和至少一个侧面夹紧件(29),在外壳(5)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可翻转的支座(23),该支座(23)在一个可止动的第一位置时相对于所述底(9)平行并留有间隔,以及在一个第二位置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底(9),此外,各夹紧件(29)设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支座(23)的上方,其特征为所述可翻转的支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尤其用于汽车上的盛放器(3),包括一个上方开口用于安放至少一个容器的外壳(5),其中,该外壳(5)有一个底(9)和至少一个侧面夹紧件(29),在外壳(5)内安装有至少一个可翻转的支座(23),该支座(23)在一个可止动的第一位置时相对于所述底(9)平行并留有间隔,以及在一个第二位置时基本上垂直于所述底(9),此外,各夹紧件(29)设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支座(23)的上方,其特征为:所述可翻转的支座(23)可绕一根支承在外壳(5)内的轴(24)回转,该支座(23)有两个支座部分(10、11),它们可绕一根平行于所述外壳上的轴(24)设置的轴(25)回转地互相连接,当所述支座(23)从第一位置转移到第二位置时,所述两个支座部分(10、11)彼此翻转折叠。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托马斯斯图伯
申请(专利权)人:GM全球科技运作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