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水器、电解设备及其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3335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水器,包括有具有软化室(102)、第一通水口(13)和第二通水口(14)的壳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水管路(4),包括有进水主管(41)、第一进水支管(42)和第二进水支管(43);以及出水管路(5),包括有出水主管(51)、第一出水支管(52)和第二出水支管(53),第一进水支管(42)、第二进水支管(43)、第一出水支管(52)和第二出水支管(53)上均设有阀门。本发明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应用有该软水器的电解设备以及控制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软水器能够提高软水树脂利用效率。水器能够提高软水树脂利用效率。水器能够提高软水树脂利用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软水器、电解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设备
,具体指一种软水器、电解设备及其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电解设备在电解水制备过程中,为了避免水垢影响电解槽内电极片的使用寿命,需要通过软水器提供软化后的水源作为原料。
[0003]软水器一般具有树脂腔和盐腔,其工作原理是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水体中的硬度成份如Ca
2+
、Mg
2+
等离子置换去除,以达到硬水软化的目的。在上述过程中,当树脂上的交换离子都变成钙镁时,树脂的转化效果已饱和,转化能力将会失效,此时需要对钙镁离子进行再生,需要用钠离子将钙镁离子置换回来。在此再生过程中,盐水流经树脂腔内,并与树脂腔内的树脂产生反应,让钠离子取代钙镁离子,进而使得树脂恢复软水能力。具体可参见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1384421.5(公布号为CN217651920U)的技术专利《一种集成水槽》。
[0004]但是,对于现有的软水器来说,第一,目前树脂中的水流向都是单向的,存在前端树脂已经用完了但是后端的树脂性能还很好,导致树脂利用不充分;第二,树脂腔内的树脂基本处于静止状态,树脂和硬水混合效果不均匀,且不同位置的树脂利用率不同,同时树脂中会有很多小气泡吸附在树脂颗粒上,导致树脂颗粒不能有效的和硬水反应,因此软化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能够提高软水树脂利用效率的软水器。
[0006]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增强软化效果的软水器。
[0007]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三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软水器的电解设备。
[0008]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第四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应用有上述软水器的控制方法。
[0009]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软水器,包括有壳体,该壳体的内部具有供软水树脂容置的软化室,壳体上具有与所述软化室流体连通的第一通水口和第二通水口,分别用于供硬水进入以及供软水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
[0010]进水管路,包括有进水主管以及由进水主管的出口端分支出的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的第一通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出口端与所述的第二通水口相连接;以及
[0011]出水管路,包括有出水主管以及由出水主管的入口端分支出的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的第二通水口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入口端与所述的第一通水口相连接;
[0012]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第二进水支管、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上均设有阀门,以使所述的软水器至少具有两种状态:
[0013]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一出水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二进水支管
和第二出水支管断开;
[0014]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二进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一出水支管断开。
[0015]优选地,所述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上的阀门位于该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的上游段,所述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上的阀门位于该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的下游段。
[0016]为了简化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上阀门的设置,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和第二进水支管共用同一第一阀门,该第一阀门具有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第一阀门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主管的出口端,第一阀门的第一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入口端,第一阀门的第二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入口端。
[0017]为了简化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上阀门的设置,所述的第一出水支管和第二出水支管共用同一第二阀门,该第二阀门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二阀门的第一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出口端,第二阀门的第二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出口端,第二阀门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水主管的入口端。
[0018]为了简化管路的设置,所述第一进水支管的下游段与所述第二出水支管的上游段共用同一管路。
[0019]为了简化管路的设置,所述第二进水支管的下游段与所述第一出水支管的上游段共用同一管路。
[0020]为了方便判断软水出水硬度是否符合要求,所述的出水主管上安装有用于监测软水出水硬度的硬度检测仪。
[0021]为了进一步解决上述第二个技术问题,所述的软化室呈圆柱状,该软化室包括有沿其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软化区和第二软化区,该第一软化区与第二软化区流体连通,且第一软化区与第二软化区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通水口和第二通水口流体连通;
[0022]所述的软化室内设有送料螺杆,该送料螺杆包括有
[0023]中心轴,沿所述软化室的轴向延伸,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壳体上;
[0024]第一螺旋叶片,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呈螺旋形布置在该中心轴的周壁上,容置在所述的第一软化区内,该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自靠近第二软化区的一端向远离第二软化区的一端逐渐减小,能在随中心轴转动过程中给位于第一螺旋叶片之间的软水树脂施加远离第二软化区的推力;以及
[0025]第二螺旋叶片,沿所述中心轴的轴向呈螺旋形布置在该中心轴的周壁上,容置在所述的第二软化区内,且旋转方向与所述的第一螺旋叶片相反,该第一螺旋叶片的外径自靠近第一软化区的一端向远离第一软化区的一端逐渐减小,能在随中心轴转动过程中给位于第二螺旋叶片之间的软水树脂施加远离第一软化区的推力。
[0026]为了方便硬水均匀进入软化室以及软化均匀从软化室排出,所述壳体的内部还具有位于所述软化室两端的第一缓冲室和第二缓冲室,所述的第一通水口通过第一缓冲室与所述的第一软化区相连通,所述的第二通水口通过第二缓冲室与所述的第二软化区相连通。
[0027]为了方便第一缓冲室、软化室和第二缓冲室的形成,所述的壳体呈圆筒状,该壳体内设有两片沿壳体的轴向间隔布置的第一隔板,将所述壳体的内腔分隔为自第一通水口向
第二通水口方向依次布置的所述第一缓冲室、软化室和第二缓冲室;
[0028]靠近所述第一通水口一侧的所述第一隔板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缓冲室和软化室的第一流通孔;
[0029]靠近所述第二通水口一侧的所述第一隔板上具有连通所述软化室和第二缓冲室的第一流通孔。
[0030]为了方便引导移动到第一隔板附近的软水树脂向软化室周部移动,所述第一隔板朝向所述软化室一侧的表面上具有自正对所述中心轴的位置处向周部逐渐远离对应螺旋叶片的导向面。
[0031]为了方便第一软化区和第二软化区的形成,所述的软化室内设有第二隔板,将所述的软化室分隔为所述的第一软化区和第二软化区,该第二隔板上具有连通所述第一软化区和第二软化区的第二流通孔。
[0032]为了保证软水树脂的流动均匀性,所述的中心轴同轴布置在所述的软化室内。
[0033]为了实现送料螺杆的自动旋转,所述壳体的外侧安装有驱动件,该驱动件的动力输出轴与所述的中心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水器,包括有壳体(1),该壳体(1)的内部具有供软水树脂容置的软化室(102),壳体(1)上具有与所述软化室(102)流体连通的第一通水口(13)和第二通水口(14),分别用于供硬水进入以及供软水排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进水管路(4),包括有进水主管(41)以及由进水主管(41)的出口端分支出的第一进水支管(42)和第二进水支管(43),所述第一进水支管(42)的出口端与所述的第一通水口(13)相连接,所述第二进水支管(43)的出口端与所述的第二通水口(14)相连接;以及出水管路(5),包括有出水主管(51)以及由出水主管(51)的入口端分支出的第一出水支管(52)和第二出水支管(53),所述第一出水支管(52)的入口端与所述的第二通水口(14)相连接,所述第二出水支管(53)的入口端与所述的第一通水口(13)相连接;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42)、第二进水支管(43)、第一出水支管(52)和第二出水支管(53)上均设有阀门,以使所述的软水器至少具有两种状态:在第一状态下,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42)和第一出水支管(52)连通,所述的第二进水支管(43)和第二出水支管(53)断开;在第二状态下,所述的第二进水支管(43)和第二出水支管(53)连通,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42)和第一出水支管(52)断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支管(42)和第二进水支管(43)上的阀门位于该第一进水支管(42)和第二进水支管(43)的上游段,所述第一出水支管(52)和第二出水支管(53)上的阀门位于该第一出水支管(52)和第二出水支管(53)的下游段。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水支管(42)和第二进水支管(43)共用同一第一阀门(6),该第一阀门(6)具有进水端、第一出水端和第二出水端,第一阀门(6)的进水端连通所述进水主管(41)的出口端,第一阀门(6)的第一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一进水支管(42)的入口端,第一阀门(6)的第二出水端连通所述第二进水支管(43)的入口端。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出水支管(52)和第二出水支管(53)共用同一第二阀门(7),该第二阀门(7)具有第一进水端、第二进水端和出水端,第二阀门(7)的第一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一出水支管(52)的出口端,第二阀门(7)的第二进水端连通所述第二出水支管(53)的出口端,第二阀门(7)的出水端连通所述出水主管(51)的入口端。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水支管(42)的下游段与所述第二出水支管(53)的上游段共用同一管路。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进水支管(43)的下游段与所述第一出水支管(52)的上游段共用同一管路。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出水主管(51)上安装有用于监测软水出水硬度的硬度检测仪(511)。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软水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软化室(102)呈圆柱状,该软化室(102)包括有沿其轴向依次布置的第一软化区(102a)和第二软化区(102b),该第一软化区(102a)与第二软化区(102b)流体连通,且第一软化区(102a)与第二软化区(102b)分别与所述的第一通水口(13)和第二通水口(14)流体连通;
所述的软化室(102)内设有送料螺杆(2),该送料螺杆(2)包括有中心轴(21),沿所述软化室(102)的轴向延伸,端部转动连接在所述的壳体(1)上;第一螺旋叶片(22),沿所述中心轴(21)的轴向呈螺旋形布置在该中心轴(21)的周壁上,容置在所述的第一软化区(102a)内,该第一螺旋叶片(22)的外径自靠近第二软化区(102b)的一端向远离第二软化区(102b)的一端逐渐减小,能在随中心轴(21)转动过程中给位于第一螺旋叶片(22)之间的软水树脂施加远离第二软化区(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敏陈猛戴九松郭国良郑军妹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