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无残留罐底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3302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10 11:46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阀门控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压无残留罐底阀,括阀体,所述阀体设有进液腔、出液腔、滑腔连通进液腔,所述阀体顶部设有阀体压盖,所述阀体压盖与阀体拆卸连接,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套筒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安装于滑腔内部,所述套筒内部中空与输出轴配合,所述套筒滑动安装于进液腔内,所述套筒包括筒杆和筒底,所述筒杆包括顶杆和主杆,所述顶杆和主杆为同轴杆,所述顶杆直径小于主杆直径,且所述顶杆与主杆连接处设有倒角,所述顶杆与阀体压盖内壁嵌合,安全锁,包括安全锁气缸、锁具安装件、锁芯,所述安全锁通过锁具安装件安装于滑腔连接安全锁气缸,且筒底对应锁芯一侧开设有锁孔。有锁孔。有锁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压无残留罐底阀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阀门控制
,具体涉及高压无残留罐底阀。

技术介绍

[0002]罐底阀应用于制药、生物、精细化工、食品、高分子聚合物、制药、乳胶、合成橡胶、新材料新能源等行业的反应容器排料使用,该阀具有排放物料无死角、无残留性能好等优点,由于罐底阀需要频繁的启闭,所以其中的阀杆需要在阀套中作往复位移动,以带动阀芯完成对阀座的开放或是闭合,罐底阀经常会发生卡死的现象。
[0003]现有罐底阀的阀杆与阀套之间密封性不足,阀杆在阀套中的往复活动频繁,所以阀体内的介质中的颗粒物会进入到阀杆与阀套之间的缝隙中,这样就有可能使得阀杆的活动受限,从而造成罐底阀的卡死,影响罐底阀的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高压无残留罐底阀,用以解决现有技术阀体内的介质中的颗粒物会进入到阀杆与阀套之间的缝隙中,造成罐底阀的卡死,影响罐底阀的正常使用等问题。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高压无残留罐底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设有进液腔、出液腔、滑腔连通进液腔,所述阀体顶部设有阀体压盖,所述阀体压盖与阀体拆卸连接;
[0007]阀芯,所述阀芯包括套筒和输出轴,所述输出轴安装于滑腔内部,所述套筒内部中空与输出轴配合,所述套筒滑动安装于进液腔内,所述套筒包括筒杆和筒底,所述筒杆包括顶杆和主杆,所述顶杆和主杆为同轴杆,所述顶杆直径小于主杆直径,且所述顶杆与主杆连接处设有倒角,所述顶杆与阀体压盖内壁嵌合;
[0008]安全锁,包括安全锁气缸、锁具安装件、锁芯,所述安全锁通过锁具安装件安装于滑腔连接安全锁气缸,且筒底对应锁芯一侧开设有锁孔。
[0009]进一步的,所述出液腔向下倾斜安装于进液腔一侧,所述进液腔内壁设有导向套,所述导向套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密封结构,所述第一密封结构包括密封圈、阀座压圈、阀座隔垫,所述密封圈内侧设有凸起,所述阀座压圈安装于密封圈上下两端,且阀座压圈与密封圈接触面嵌合,所述阀座隔垫用于隔垫两个相邻的密封圈。
[0010]进一步的,所述导向套下端的第一密封结构底部还设有第二密封结构,所述第二密封结构包括填料压盖、密封填料,所述填料压盖通过内六角螺钉固定于阀体底部,所述密封填料填充于第一密封结构与填料压盖之间,所述第一密封结构与密封填料之间设有支撑座,用于填充支撑第一密封结构。
[0011]进一步的,所述阀体压盖与阀体连接处设有金属缠绕垫,所述金属缠绕垫用于密封连接阀体压盖与阀体,所述金属缠绕垫内侧设有F4垫。
[0012]进一步的,所述锁具安装件包括气缸安装板,所述气缸安装板与锁芯之间设有气
缸衬套。
[0013]进一步的,外部设有连接杆,所述滑腔底部还设有气缸。
[0014]进一步的,所述填料压盖底部设有若干组碟簧,每组所述碟簧为6片。
[0015]进一步的,所述筒底与输出轴连接处设有开口环。
[0016]进一步的,所述密封填料为聚四氟乙烯、二硫化钼和玻璃纤维混合形成。
[0017]进一步的,所述阀座隔垫为不锈钢。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当顶杆与阀体压盖嵌合,封堵住进液腔与出液腔的连通后,安全锁气缸使锁芯向内顶出与筒底一侧锁孔卡合,使筒杆在失去气缸的动力下,依旧处于卡合状态保持对进液腔与出液腔的连通封堵,减少气缸的工作压力,延长使用寿命,同时避免进液压力过大导致筒杆松动进液;
[0020]2.密封圈通常设置为两块密封圈,两块密封圈之间间隔一层阀座隔垫,两块密封圈两端分别设置有一块阀座压圈,用于将密封圈与阀座隔垫压实,其中阀座隔垫与阀座压圈为硬质材料,同时,密封圈为规则的凸字形,阀座压圈、阀座隔垫与密封圈对密封圈的形状进行吻合封闭,避免在筒杆上下滑动时与密封圈的接触导致密封圈移位。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高压无残留罐底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图1中X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图2中Y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
[0025]阀体1、阀体压盖10、金属缠绕垫101、F4垫102、进液腔11、导向套110、出液腔12、滑腔13、连接杆131、;
[0026]阀芯2、套筒20、输出轴21、筒杆201、筒底202、顶杆203、主杆204、输出轴21、锁孔220;
[0027]气缸3、开口环31、阀芯防转连接件32;
[0028]安全锁4、安全锁气缸41、锁具安装件42、气缸安装板421、气缸衬套422、锁芯43;
[0029]第一密封结构5、密封圈51、阀座压圈52、阀座隔垫53;
[0030]第二密封结构6、填料压盖61、碟簧610、密封填料62、支撑座63、内六角螺钉64。
具体实施方式
[0031]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32]需要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出现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33]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
[0034]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若出现术语“连接”等指示部件之间的连接关系,该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部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部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35]实施例
[0036]如图1

3所示,高压无残留罐底阀,包括阀体1,阀体1设有进液腔11、出液腔12、滑腔13,出液腔12连通进液腔11,阀体1顶部设有阀体压盖10,阀体压盖10与阀体1拆卸连接;
[0037]阀芯2,阀芯2包括套筒20和输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压无残留罐底阀,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所述阀体(1)设有进液腔(11)、出液腔(12)、滑腔(13),所述出液腔(12)连通进液腔(11),所述阀体(1)顶部设有阀体压盖(10),所述阀体压盖(10)与阀体(1)拆卸连接;阀芯(2),所述阀芯(2)包括套筒(20)和输出轴(21),所述输出轴(21)安装于滑腔(13)内部,所述套筒(20)与输出轴(21)配合,所述套筒(20)滑动安装于进液腔(11)内,所述套筒(20)包括筒杆(201)和筒底(202),所述筒杆(201)包括顶杆(203)和主杆(204),所述顶杆(203)和主杆(204)为同轴杆,所述顶杆(203)直径小于主杆(204)直径,且所述顶杆(203)与主杆(204)连接处设有倒角,所述顶杆(203)与阀体压盖(10)内壁嵌合;安全锁(4),包括安全锁气缸(41)、锁具安装件(42)、锁芯(43),所述安全锁(4)通过锁具安装件(42)安装于滑腔(13)一侧,所述锁芯(43)连接安全锁气缸(41),且筒底(202)对应锁芯(43)一侧开设有锁孔(2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压无残留罐底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液腔(12)向下倾斜安装于进液腔(11)一侧,所述进液腔内壁设有导向套(110),所述导向套(110)上下两端分别设有一组第一密封结构(5),所述第一密封结构(5)包括密封圈(51)、阀座压圈(52)、阀座隔垫(53),所述密封圈(51)内侧设有凸起,所述阀座压圈(52)安装于密封圈(51)上下两端,且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建均左群张平良李炜刘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嘉凯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