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3144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入轴可旋转地配置在壳体上,输入轴的周面上设有力矩传递组件,还包括倒档驱动组件、第一环状摩擦单元、第一换档驱动单元,第一换档驱动单元与壳体滑动配合,倒档驱动组件与壳体滑动配合;设置在输入轴周面上的力矩传递组件包括多个力臂,每个力臂上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套筒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环状摩擦单元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得升变速器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摩擦变速器
,具体涉及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有级变速器主要是通过齿轮啮合来实现力矩的传递,通过不同比例齿轮啮合,进而实现变矩的功能,但每次换档时均需要先断开离合器,才能进行档位切换。摩擦式变速器主要为圆台类,圆盘类以及半球类,通过摩擦轮在摩擦盘、摩擦锥、摩擦球上半径的变化,来实现变矩的效果,但是每次变矩时,摩擦轮均通过滑动摩擦在摩擦盘、摩擦锥、摩擦球上移动,由于本身摩擦轮以及摩擦盘、摩擦锥、摩擦球是高摩擦系数面,因此滑动换档使得变速器的损耗加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提供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本技术可以得升变速器的使用寿命。
[0004]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包括壳体、输入轴,输入轴可旋转地配置在壳体上,输入轴的周面上设有力矩传递组件,还包括倒档驱动组件、第一环状摩擦单元、第一换档驱动单元,第一换档驱动单元与壳体滑动配合,倒档驱动组件与壳体滑动配合;
[0005]设置在输入轴周面上的力矩传递组件包括多个力臂,每个力臂上设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内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与第一套筒固定,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环状摩擦单元连接。
[0006]本技术的摩擦式有级变速器在换挡的时候,无需使得摩擦轮在摩擦盘上以滑动摩擦的方式来变换不同位置,进而实现挡位的功能。本技术使得摩擦轮以及摩擦盘面之间仅存在滚动摩擦力,可以大幅减小摩擦损耗,提高变速器的使用寿命,且通过摩擦轮在第一环状摩擦单元对称位置处摩擦力方向相反的特性,使得倒挡设计可以简化惰轮的存在,结构更加简单。由于采用摩擦变速,因此相较于齿轮变速器而言,无需安装离合器,使得整车结构得到进一步简化。
附图说明
[0007]图1为本技术的剖面图。
[0008]图2为壳体的立体图。
[0009]图3为本技术在隐藏壳体后的立体结构图。
[0010]图4为在图3的基础上隐藏了第一部分零件后的示意图。
[0011]图5为在图3的基础上隐藏了第二部分零件后的示意图。
[0012]图6为第一环状摩擦单元与第一换档驱动单元配合的示意图。
[0013]图7为第二环状摩擦单元与第二换档驱动单元配合的示意图。
[0014]图8为第三环状摩擦单元与第三换档驱动单元配合的示意图。
[0015]附图中的标记:
[0016]第一轴承1,第二轴承2,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倒档轴5,倒档摩擦轮501,倒档驱动块502,输出轴6,装配孔601,第三摩擦轮602,第二摩擦轮603,键块604,让位孔605,第一摩擦组件7,扭矩传递块701,第一摩擦轮702,连接杆703,固定轴8,倒档拨叉9;
[0017]输入轴10,力臂1002,第一套筒1003,弹簧1004,第二套筒1005,第三套筒1006,第二推力轴承1101,第二换档推杆1102,第一推力轴承1201,第一换档推杆1202,
[0018]第三推力轴承1301,第三换档推杆1302,第三环状摩擦单元14,第四摩擦盘面1401,第三力矩传递杆1402,第三连接杆1403,第三推力部件1404;
[0019]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第一摩擦环150,第一摩擦盘面1501,第二摩擦盘面1502,第一力矩传递杆1503,第一连接杆1504,第一推力部件1505;
[0020]第二环状摩擦单元16,第二摩擦环160,第三摩擦盘面1601,第二力矩传递杆1602,第二连接杆1603,第二推力部件1604;
[0021]壳体17,第一轴承安装孔1701,第二轴承安装孔1702,槽口1703,第二通孔1704,第一通孔1705,第三通孔1706。第三环形槽1707,第一环形槽1708,第二环形槽1709。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如图1至图8所示,本技术的一种车用长寿命的摩擦式有级变速器,包括壳体17、输入轴10、输出轴6、第一摩擦组件7、倒档轴5、倒档摩擦轮501、倒档驱动组件、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第一换档驱动单元,其中,输出轴6与第一摩擦组件7、倒档轴5、倒档摩擦轮501形成动力输出单元,下面对每部分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进行详细地说明:
[0023]壳体17上设有台阶孔,输入轴10穿过台阶孔,台阶孔具有第一台阶、第二台阶、第三台阶,在第一台阶上设有第一环形槽1708,在第一环形槽1708的槽底设有第一通孔1705,在第二台阶上设有第二环形槽1709,在第二环形槽1709的槽底设有第二通孔1704,在第三台阶上设有第三环形槽1707,在第二环形槽1709的槽底设有第三通孔1706。
[0024]第一环形槽1708用于与第一换档驱动单元配合,并且第一换档驱动单元的一部分穿过第一通孔1705,第二环形槽1709用于与第二换档驱动单元配合,并且第二换档驱动单元的一部分穿过第二通孔1704,第三环形槽1707用于与第三换档驱动单元配合,并且第三换档驱动单元的一部分穿过第三通孔1706。壳体17上还设有槽口1703,倒档驱动组件与槽口1703配合,台阶孔和槽口均位于壳体17的同一面上。
[0025]输入轴10以及输出轴6分别可旋转地配置在壳体17上,壳体17的两个相对侧壁上设有第一轴承安装孔1701和第二轴承安装孔1702,倒档轴5的端部与一个固定轴8滑动配合,该固定轴8上设有轴孔,倒档轴5与固定轴8上的轴孔滑动配合,固定轴8上设有第一轴承1,第一轴承1与第一轴承安装孔1701配合,输出轴6上设有第二轴承2,第二轴承2与第二轴承安装孔1702配合。输出轴6的轴向与输入轴10的轴向不平行,优选的方式是,输出轴6的轴向与输入轴10的轴向相互垂直。
[0026]输入轴10的周面上设有力矩传递组件,设置在输入轴10周面上力矩传递组件包括多个力臂1002,每个力臂上设有第一套筒1003,第一套筒1003内设有弹簧1004,弹簧1004的一端与第一套筒1003固定,弹簧1004的另一端与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连接。优选地,每个力
臂上设有第二套筒1005、第三套筒1006,第一套筒1003位于第二套筒1005和第三套筒1006之间,在第二套筒1005和第三套筒1006内也安装有弹簧1004。
[0027]第一摩擦组件7与输出轴6形成周向固定且能沿着输出轴6轴向移动,第一摩擦组件7与倒档轴5固定,所述输出轴6的一端设有轴向的装配孔601,输出轴6的周面上设有径向的让位孔605,让位孔605与装配孔601贯通。
[0028]所述第一摩擦组件7包括扭矩传递块701、第一摩擦轮702、连接杆703,第一摩擦轮702套在输出轴6上,所述扭矩传递块701的一部分位于装配孔601内,扭矩传递块701的两端穿过让位孔605并与第一摩擦轮702固定,扭矩传递块701与让位孔605间隙或滑动配合,从而使扭矩传递块701与输出轴6形成周固,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包括壳体(17)、输入轴(10),输入轴(10)可旋转地配置在壳体(17)上,其特征在于,输入轴(10)的周面上设有力矩传递组件,还包括倒档驱动组件、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第一换档驱动单元,第一换档驱动单元与壳体(17)滑动配合,倒档驱动组件与壳体(17)滑动配合;设置在输入轴(10)周面上的力矩传递组件包括多个力臂(1002),每个力臂上设有第一套筒(1003),第一套筒(1003)内设有弹簧(1004),弹簧(1004)的一端与第一套筒(1003)固定,弹簧(1004)的另一端与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倒档驱动组件包括倒档拨叉(9)以及用于设置在倒档轴(5)上的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4)、倒档驱动块(502),倒档驱动块(502)位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之间,倒档拨叉(9)分别与第一轴承(3)和第二轴承(4)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包括第一摩擦环(150)、第一力矩传递杆(1503)、第一连接杆(1504)、第一推力部件(1505),第一摩擦盘面(1501)和第二摩擦盘面(1502)设置在第一摩擦环(150)的一端,第一摩擦环(150)通过第一连接杆(1504)与第一推力部件(1505)连接,第一力矩传递杆(1503)的一端固定在第一摩擦环(150)的另一端,第一力矩传递杆(1503)的另一端与力矩传递组件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换档驱动单元包括第一推力轴承(1201)、第一换档推杆(1202),第一推力轴承(1201)的一端用于与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结合或分离,第一推力轴承(1201)的另一端与第一换档推杆(1202)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意一项所述的车用摩擦式有级变速器的换挡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环状摩擦单元(16)、第二换档驱动单元,第一环状摩擦单元(15)环绕在第二环状摩擦单元(16)的周围,第二环状摩擦单元(16)与所述力矩传递组件连接,第二环状摩擦单元(16)的一端设有第三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俊肖杨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洋葱云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