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除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2821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物料除杂装置,包括除杂单元,除杂单元包括支架、支撑组件、吸附件、第一位移组件、第二位移组件,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横梁和多个立柱,横梁与立柱垂直连接;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台和连接架,支撑台通过移动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横梁上,连接架与支撑台连接并位于支撑台的下方;吸附件与连接架连接,吸附件位于连接架下方并位于输送带的上方,吸附件用于吸附位于输送带上物料的杂质;第一位移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连接架在竖直方向移动;第二位移组件与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支撑组件沿横梁移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实现吸附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移动,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广泛用于输送带式生产线上。输送带式生产线上。输送带式生产线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物料除杂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物料除杂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为了倡导绿色环保,推行瓶片再生纤维可有效减少碳排放,变废为宝;但目前回收PET瓶片中杂质(主要为铁杂质)比较多,对设备安全运行和产品品质带来影响。目前在为原料除杂质时在输送带上放置除杂质部件(磁铁块),磁力除铁,除杂质部件固定设置在输送带上方,待除杂质部件上积累一定量的铁质后再由人工进行清除,但由于除杂质部件位置固定,人工清理除杂质部件上的杂质的劳动强度大;另外在输送带的上方直接进行人工清理中,杂质容易掉落在输送带上,杂质再混入原料中,影响原料纯度。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物料除杂装置,以解决除杂质部件位置固定,导致人工清理除杂质的劳动强度大、杂质容易掉落在输送带的原料中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物料除杂装置,包括除杂单元,所述的除杂单元包括:
[0006]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横梁和多个立柱,两个所述的横梁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的立柱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的横梁与所述的立柱垂直连接,所述的横梁与所述的立柱之间具有容纳至少部分输送带的空间;
[0007]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台和连接架,所述的支撑台通过移动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架的横梁上,所述的连接架与所述的支撑台连接并位于所述的支撑台的下方;
[0008]吸附件,所述的吸附件与所述的连接架连接,所述的吸附件位于所述的连接架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的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的吸附件用于吸附位于所述的输送带上物料中的杂质;
[0009]第一位移组件,所述的第一位移组件与所述的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连接架在竖直方向移动;
[0010]第二位移组件,所述的第二位移组件与所述的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支撑组件沿所述的横梁移动。
[0011]优选地,所述的第一位移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座、第一丝杆、第一手轮,所述的第一承载座设置在所述的支撑台远离所述的连接架的一侧,所述的第一丝杆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架连接,所述的第一丝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承载座位于所述的支撑台的上方,所述的第一承载座内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丝杆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套,所述的第一手轮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丝杆的另一端。
[0012]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台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上的第一左杆和第一右杆,所述的第一前杆、第一左杆、第一后杆和
第一右杆形成四边形中空框架,所述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的第一加强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横梁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的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的第一加强杆,所述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远离对方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的移动滚轮。
[0013]优选地,所述的第二位移组件包括第二承载座、第二丝杆、第二手轮,所述的第二承载座与所述的支架连接,所述的第二丝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横梁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的第二丝杆一端与所述的支撑台连接,所述的第二丝杆远离所述的支撑台的另一端设置有所述的第二手轮,所述的第二承载座内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丝杆相配合的第二螺纹套。
[0014]优选地,所述的连接架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二前杆和第二后杆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的第二前杆和第二后杆上的第二左杆和第二右杆,所述的第二前杆、第二左杆、第二后杆和第二右杆形成四边形中空框架,所述的第二前杆、第二后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横梁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的第二丝杆与所述的第二前杆、第二后杆中的一个连接。
[0015]优选地,所述的吸附件朝向所述的连接架的一侧、所述的连接架朝向所述的吸附件的一侧均设置有钩环,通过在两个所述的钩环之间设置链条将所述的吸附件与所述的连接架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的横梁上设置有凸出于其上表面的凸出部,所述的移动滚轮上设置有与所述的凸出部相配合的凹槽,所述的凹槽围绕所述的移动滚轮的周向设置。
[0017]优选地,所述的支撑台与所述的连接架之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的导向杆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的导向杆的一端与所述的支撑台固定连接,所述的连接架上开设有供所述的导向杆另一端穿过的开孔,所述的连接架可沿所述的导向杆的轴向移动。
[0018]优选地,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杂质收集腔,所述的杂质收集腔位于所述的输送带的一侧,所述的杂质收集腔用于接收所述的吸附件上的杂质。
[0019]优选地,所述的除杂单元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的除杂单元沿所述的输送带的长度方向的前后分布。
[0020]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
[0021]本技术提供的物料除杂装置,通过设置支撑组件、吸附件、第一位移组件、第二位移组件,实现吸附件在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的移动,可轻松将吸附件移至远离输送带的位置,将吸附件上杂质清理干净后再将吸附件移送至输送带的上方投入使用,减轻人员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装置结构简单,结构稳定,安装方便,投入成本低,且除杂效果明显,可广泛用于输送带式生产线流水线上。
附图说明
[0022]附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物料除杂装置的主视图;
[0023]附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物料除杂装置的侧视图;
[0024]附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物料除杂装置的俯视图;
[0025]附图4为本技术提供的物料除杂装置的支撑台的俯视图;
[0026]附图5为本技术提供的物料除杂装置的连接架的俯视图;
[0027]附图6为除杂单元设置多个的侧视图;
[0028]附图7为除杂单元设置多个的俯视图。
[0029]以上附图中:
[0030]1‑
支架,11

横梁,12

立柱;
[0031]2‑
支撑台,21

第一前杆,22

第一后杆,23

第一左杆,24

第一右杆,25

第一加强杆;
[0032]3‑
连接架,31

第二前杆,32

第二后杆,33

第二左杆,34

第二右杆,35

第二加强杆;
[0033]4‑
吸附件;
[0034]5‑
第一位移组件,51

第一丝杆,52

第一手轮,53

第一承载座;
[0035]6‑
第二位移组件,61

第二丝杆,62

第二手轮,63

第二承载座;
[0036]7‑
移动滚轮;8

链条;9

钩环;10

导向杆;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料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除杂单元,所述的除杂单元包括:支架,所述的支架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横梁和多个立柱,两个所述的横梁均沿水平方向延伸,所述的立柱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的横梁与所述的立柱垂直连接,所述的横梁与所述的立柱之间具有容纳至少部分输送带的空间;支撑组件,所述的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台和连接架,所述的支撑台通过移动滚轮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的支架的横梁上,所述的连接架与所述的支撑台连接并位于所述的支撑台的下方;吸附件,所述的吸附件与所述的连接架连接,所述的吸附件位于所述的连接架的下方并位于所述的输送带的上方,所述的吸附件用于吸附位于所述的输送带上物料中的杂质;第一位移组件,所述的第一位移组件与所述的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连接架在竖直方向移动;第二位移组件,所述的第二位移组件与所述的支撑组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的支撑组件沿所述的横梁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料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位移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座、第一丝杆、第一手轮,所述的第一承载座设置在所述的支撑台远离所述的连接架的一侧,所述的第一丝杆沿竖直方向延伸,所述的第一丝杆的一端与所述的连接架连接,所述的第一丝杆的另一端穿过所述的第一承载座位于所述的支撑台的上方,所述的第一承载座内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一丝杆相配合的第一螺纹套,所述的第一手轮设置在所述的第一丝杆的另一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除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台包括平行设置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以及垂直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上的第一左杆和第一右杆,所述的第一前杆、第一左杆、第一后杆和第一右杆形成四边形中空框架,所述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加强杆,所述的第一加强杆的延伸方向与所述的横梁的延伸方向垂直,所述的第一丝杆穿过所述的第一加强杆,所述的第一前杆和第一后杆远离对方的一侧连接有所述的移动滚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物料除杂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代校辉唐健朱文晓岳刚靳鹏云张海兰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