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床加工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2800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床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床加工平台,包括支撑台;底端面固定于支撑台上表面的固定板,固定板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穿孔;设于固定板一侧的转板,转板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穿孔,转板朝向固定板的侧面设有第一转槽;与第一转槽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块,第一转块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朝向转板的侧面;设于第二穿孔侧壁的若干侧孔、与侧孔滑动连接的压杆;用于驱动压杆在侧孔内滑动的第一驱动部;支撑台上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滑槽;与滑槽滑动连接的立杆、设于立杆顶端的顶块、安装于顶块一侧的车刀;用于驱动顶块靠近或远离第二穿孔的中轴线的第二驱动部,通过本装置,在一次车削时,通过两个车刀同时对工件进行车削,大大提升了车削效率。提升了车削效率。提升了车削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床加工平台


[0001]本技术涉及车床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床加工平台。

技术介绍

[0002]车床主要用车刀对旋转的工件进行车削加工,在加工时,会将工件的一端通过车床的卡爪固定,然后车床启动后,通过车刀进行车削,本申请人发现,车床在车削时只能用一个车刀参与车削,使得车削效率低下。
[0003]在申请号为CN202022074511.1,专利名称为一种斜轨数控车床的专利中,包括数控车床箱和循环散热通风装置,数控车床箱的中部位置安装有噪音隔离装置,数控车床箱的上端连接有进风孔,数控车床箱的下底面设置有固定承重柱,数控车床箱的一端连接有废料收集装置,废料收集装置的下端设置有垃圾废料箱。该斜轨数控车床,通过设置循环散热通风装置和进风孔配合使用,通风扇能够使数控车床箱内一直处于循环散热通风状态,但未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床加工平台,以解决车床在车削时只能用一个车刀参与车削,使得车削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5]基于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床加工平台,包括支撑台,所述车床加工平台包括:
[0006]底端面固定于所述支撑台上表面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穿孔;
[0007]设于固定板一侧的转板,所述转板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穿孔,所述转板朝向固定板的侧面设有第一转槽,所述第一穿孔的中轴线与第二穿孔的中轴线重合;
[0008]与所述第一转槽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块,所述第一转块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朝向转板的侧面;
[0009]设于第二穿孔侧壁的若干侧孔、与所述侧孔滑动连接的压杆,所述压杆的一部分延伸至侧孔内;
[0010]用于驱动压杆在侧孔内滑动的第一驱动部;
[0011]固定于固定板内的第一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一齿轮,所述转板的外侧表面设有副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副齿轮啮合;
[0012]所述支撑台上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滑槽,所述固定板位于两个所述滑槽之间;
[0013]底端与所述滑槽滑动连接的立杆、设于所述立杆顶端的顶块、安装于所述顶块一侧的车刀,所述车刀朝向第二穿孔的中轴线;
[0014]用于驱动顶块靠近或远离第二穿孔的中轴线的第二驱动部。
[0015]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
[0016]设于转板一侧的驱动板,所述驱动板的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的设有贯穿其两
侧的第三穿孔,所述凸块朝向压杆的端面设有螺旋槽,所述压杆的侧表面设有与所述螺旋槽啮合的螺纹;
[0017]设于凸块外侧表面的第二转块,所述第二转块与设于第二穿孔内壁的第二转槽转动连接;
[0018]螺栓,所述驱动板设有贯穿其两侧的若干第一螺孔,所述螺栓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
[001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三转块,所述驱动板朝向转板的侧面设有若干所述第三转块,所述转板朝向驱动板的侧面设有第三转槽,所述第三转块与所述第三转槽转动连接。
[0020]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驱动部包括:
[0021]设于立杆顶端面的顶槽、设于顶块的下表面的底块,所述底块与所述顶槽滑动连接;
[0022]一端与顶槽的前端转动连接的调节杆,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穿过顶槽的后端,并延伸至顶槽的外部,所述底块设有第二螺孔,所述调节杆与所述第二螺孔螺纹连接。
[0023]进一步的,所述调节杆位于顶槽外部的端部设有把手。
[0024]进一步的,所述车床加工平台还包括:
[0025]设于顶块上表面的表面槽,所述表面槽贯穿顶块朝向第二穿孔中轴线的侧面;
[0026]与表面槽滑动连接的调节块,所述车刀固定于所述调节块的一侧,所述调节块的下表面设有底槽;
[0027]位于所述底槽内的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固定于表面槽的底面;
[0028]一端固定于固定块一侧的弹簧,所述弹簧的另一端固定于底槽的其中一端;
[0029]固定于表面槽下方的第三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的凸轮,所述凸轮的侧表面与底槽的另一端接触。
[0030]进一步的,所述车床加工平台还包括位于滑槽内的螺杆,所述立杆的侧表面设有第三螺孔,所述螺杆与所述第三螺孔螺纹连接,所述螺杆的一端与滑槽的一侧转动连接,螺杆的另一端穿过滑槽的另一侧。
[0031]进一步的,所述车床加工平台还包括设于支撑台一侧的第二电机、安装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的第三齿轮及安装于螺杆的一端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电机位于两个螺杆之间,所述第二齿轮位于滑槽的外部,所述第三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
[003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的一种车床加工平台,在使用时,将工件穿过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然后通过第一驱动部,使得压杆逐渐向工件中部的侧表面靠近,并最终通过各个压杆施加给工作的压力,将工作固定,完成后,将其中一个立杆移动至工件的一端,将另一个立杆移动至工件的另一端,然后将车刀安装至顶块,然后通过第二驱动部调节车刀的位置,使得在车削时,车刀车出的工件直径符合要求,由于工件可能每个部分的直径都不相同,因此两个立杆上的车刀在通过第二驱动部调节时,需要分别按照工件该部位的直径要求进行调节,在车刀调节完成后,第一电机启动,带动转板转动,从而带动工件转动,在工件转动后,使得两个立杆相互靠近,从而使得车刀逐渐对工件相应部位进行车削,如果其中一个车刀已经车削至对应位置后,等待另一个车刀也车削至对应位置,然后根据要求再对两个车刀的位置进行调节,调节完成后,再进行车削,直至立杆运动至靠近转板
的位置,这个时候如果工件还要通过再次加工才能达到要求,比如工件位于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位置需要加工,则需要先通过第一驱动部,松开工作,然后使得工件未被加工的位置移动到第一穿孔和第二穿孔的外部,再调节其中一个立杆上的车刀位置,进行加工,通过本装置,在一次车削时,通过两个车刀同时对工件进行车削,大大提升了车削效率。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为本技术的正剖视图;
[0035]图2为本技术中转板处的放大图;
[0036]图3为本技术中转板的侧剖视图;
[0037]图4为本技术中支撑台的俯视图;
[0038]图5为本技术中顶块处的侧剖视图;
[0039]图6为本技术中凸轮与第三电机的仰视图。
[0040]图中标记为:
[0041]1、支撑台;2、车刀;3、立杆;4、顶块;5、固定板;6、第一电机;7、第一齿轮;8、第一穿孔;9、转板;10、第二穿孔;11、驱动板;12、第三穿孔;13、压杆;14、侧孔;15、螺栓;16、第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床加工平台,包括支撑台(1),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床加工平台包括:底端面固定于所述支撑台(1)上表面的固定板(5),所述固定板(5)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一穿孔(8);设于固定板(5)一侧的转板(9),所述转板(9)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二穿孔(10),所述转板(9)朝向固定板(5)的侧面设有第一转槽(21),所述第一穿孔(8)的中轴线与第二穿孔(10)的中轴线重合;与所述第一转槽(21)转动连接的第一转块(20),所述第一转块(20)的一端固定于固定板(5)朝向转板(9)的侧面;设于第二穿孔(10)侧壁的若干侧孔(14)、与所述侧孔(14)滑动连接的压杆(13),所述压杆(13)的一部分延伸至侧孔(14)内;用于驱动压杆(13)在侧孔(14)内滑动的第一驱动部;固定于固定板(5)内的第一电机(6)、安装于所述第一电机(6)的输出轴的第一齿轮(7),所述转板(9)的外侧表面设有副齿轮,所述第一齿轮(7)与所述副齿轮啮合;所述支撑台(1)上表面设有相互平行的滑槽(22),所述固定板(5)位于两个所述滑槽(22)之间;底端与所述滑槽(22)滑动连接的立杆(3)、设于所述立杆(3)顶端的顶块(4)、安装于所述顶块(4)一侧的车刀(2),所述车刀(2)朝向第二穿孔(10)的中轴线;用于驱动顶块(4)靠近或远离第二穿孔(10)的中轴线的第二驱动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包括:设于转板(9)一侧的驱动板(11),所述驱动板(11)的中部设有凸块,所述凸块设有贯穿其两侧的第三穿孔(12),所述凸块朝向压杆(13)的端面设有螺旋槽,所述压杆(13)的侧表面设有与所述螺旋槽啮合的螺纹;设于凸块外侧表面的第二转块(18),所述第二转块(18)与设于第二穿孔(10)内壁的第二转槽(19)转动连接;螺栓(15),所述驱动板(11)设有贯穿其两侧的若干第一螺孔,所述螺栓(15)与第一螺孔螺纹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车床加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部还包括第三转块(16),所述驱动板(11)朝向转板(9)的侧面设有若干所述第三转块(16),所述转板(9)朝向驱动板(11)的侧面设有第三转槽(1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明张文亮
申请(专利权)人:帕威斯智能制造安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