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985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机油冷却器设置在V型发动机的缸体上,机油冷却器包括与缸体的润滑系统连通的油路以及与缸体的冷却系统连通的水路,水路用以给油路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机油冷却器还包括虑罐、滤芯以及多组油/水冷却片;虑罐的尺寸为φ86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


[0001]本技术是关于内燃机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机油冷却器的作用是冷却润滑油,保持油温在正常的工作范围之内。针对某V型柴油发动机采用的水冷式机油冷却器,该冷却器连接到冷却水路中,利用冷却水来控制润滑油的温度,当润滑油温度升高时,利用冷却水降温使得润滑油的温度保持在合适的范围之内,不至于引起润滑油的温度过高使其粘度降低最终降低了润滑效果,请参阅图1。
[0003]如图2至图4所示,针对某V型柴油发动机的水冷式机油冷却器,机油和冷却水的温差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机油才能保持良好的润滑效果,根据企业的试验规范机油和冷却水的温差<25℃时机油的润滑效果较好。通过测量某V型机的机油冷却器台架试验数据显示油水温差大于28℃的问题,不符合试验规范的要求,进而通过测量该冷却器的结构得出,其滤芯尺寸为φ70
×
202mm,滤灌尺寸为φ86
×
223,油/水冷却片的高度为92.5密码,就该V型柴油发动机的水冷式机油冷却器的结构,提出一种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
[0004]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其能够有效地降低油水温差,改善了机油的润滑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机油冷却器设置在V型发动机的缸体上,机油冷却器包括与缸体的润滑系统连通的油路以及与缸体的冷却系统连通的水路,水路用以给油路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机油冷却器还包括虑罐、滤芯以及多组油/水冷却片;虑罐的尺寸为φ86
×
273mm;滤芯设置在虑罐内部,滤芯的尺寸为φ70*251mm;多组油/水冷却片的高度为106.4mm,油路和水路设置在多组油/水冷却片内;其中待冷却的机油先进入虑罐经滤芯过滤后再进入油路,水路对油路进行冷却。
[0007]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多组油/水冷却片内的油路和水路之间不连通。
[0008]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还包括连接座,虑罐、滤芯以及多组油/水冷却片设置在连接座坐上。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包括虑罐/滤芯安装位以及油/水冷却片安装位;虑罐/滤芯安装位设置在连接座顶面的一侧,虑罐/滤芯安装位用以安装虑罐和滤芯;油/水冷却片安装位设置在连接座顶面的另一侧,油/水冷却片安装位用以安装多组油/水冷却片。
[00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包括进油流道及回油流道以及进水流道及回水流道;进油流道及回油流道设置在连接座内部,进油流道的入口和回油流道的出口与缸体的润滑系统连通,待冷却的机油通过进油流道进入虑罐经滤芯过滤后再经油路的进油口进入油路,最后由油路的回油口经回油流道流出;进水流道及回水流道设置在连接座内部,进水流道的入口和回水流道的出口与缸体的冷却系统连通,冷却系统的冷水通过进水流道进入水路的进水口进入水路,最后由水路的回水口经回水流道流出。
[00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进油口和回油口的尺寸为φ17.5mm,进水口的尺寸为φ24mm。
[00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连接座还包括多个加强筋,其设置在连接座的顶面上。
[001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还包括O型密封圈,其设置在进油流道和回油流道与润滑系统的连接口处以及进水流道和回水流道与冷却系统的连接口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取消了止回阀,油/水冷却片加高了两片,冷却器芯油路口、水路口变更,油路的进油口和回油口均由原来φ24mm减小至φ17.5mm,水路的进水口由原来φ17.4密码增大至φ24mm,滤芯和滤灌加高了50mm,优化后的结构可以有效地降低油水温差,改善了机油的润滑效果。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器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0016]图2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4是图3的A—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5的B—B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器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3]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4]如图5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机油冷却器设置在V型发动机的缸体上,机油冷却器包括与缸体的润滑系统连通的油路以及与缸体的冷却系统连通的水路,水路用以给油路内的机油进行冷却,机油冷却器还包括虑罐、滤芯以及多组油/水冷却片;虑罐的尺寸为φ86
×
273mm;滤芯设置在虑罐内部,滤芯的尺寸为φ70*251mm;多组油/水冷却片的高度为106.4mm,油路和水路设置在多组油/水冷却片内;其中待冷却的机油先进入虑罐经滤芯过滤后再进入油路,水路对油路进
行冷却。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设置在多组油/水冷却片内的油路和水路之间不连通,只是在多组油/水冷却片内完成油路与水路进行热交换,水路中的冷水将油路内机油的温度带走,使机油回归正常的工作温度。
[002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还包括连接座,虑罐、滤芯以及多组油/水冷却片设置在连接座坐上。
[002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座包括虑罐/滤芯安装位以及油/水冷却片安装位;虑罐/滤芯安装位设置在连接座顶面的一侧,虑罐/滤芯安装位用以安装虑罐和滤芯;油/水冷却片安装位设置在连接座顶面的另一侧,油/水冷却片安装位用以安装多组油/水冷却片。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连接座包括进油流道及回油流道以及进水流道及回水流道;进油流道及回油流道设置在连接座内部,进油流道的入口和回油流道的出口与缸体的润滑系统连通,待冷却的机油通过进油流道进入虑罐经滤芯过滤后再经油路的进油口进入油路,最后由油路的回油口经回油流道流出;进水流道及回水流道设置在连接座内部,进水流道的入口和回水流道的出口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所述机油冷却器设置在V型发动机的缸体上,所述机油冷却器包括与所述缸体的润滑系统连通的油路以及与所述缸体的冷却系统连通的水路,所述水路用以给所述油路内的机油进行冷却,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油冷却器还包括:虑罐,所述虑罐的尺寸为φ86
×
273mm;滤芯,其设置在所述虑罐内部,所述滤芯的尺寸为φ70*251mm;以及多组油/水冷却片,所述多组油/水冷却片的高度为106.4mm,所述油路和所述水路设置在所述多组油/水冷却片内;其中待冷却的机油先进入所述虑罐经所述滤芯过滤后再进入所述油路,所述水路对所述油路进行冷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所述多组油/水冷却片内的所述油路和所述水路之间不连通。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座,所述虑罐、所述滤芯以及所述多组油/水冷却片设置在所述连接座坐上。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善油水温差的机油冷却器优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虑罐/滤芯安装位,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顶面的一侧,所述虑罐/滤芯安装位用以安装所述虑罐和所述滤芯;以及油/水冷却片安装位,其设置在所述连接座顶面的另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国强刘治春廖升友余锦海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