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901835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扭转疲劳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强度,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光纤光栅传感器沿长度方向的一端,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光纤光栅传感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以及,驱动组件,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用于驱动第一连接部相对于第二连接部转动,且第一连接部的旋转轴线平行于长度方向;其中,驱动组件能够驱动第一连接部绕旋转轴线进行正反转,以测试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强度。该方案中,能够通过统计方法选择出扭转疲劳强度均高于预设的扭转疲劳强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提升了实际使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了实际使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了实际使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扭转疲劳测试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测试设备的
,特别涉及一种扭转疲劳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光纤光栅传感器属于光纤传感器的一种,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过程是通过外界物理参量对光纤布拉格波长的调制来获取传感信息,是一种波长调制型光纤传感器。
[0003]光纤光栅传感器在工作过程中,易受到弯曲应力,为了使光纤光栅传感器满足实际使用需要,光纤光栅传感器出厂前会进行弯曲疲劳测试。然而后续发现,光纤光栅传感器即使通过了弯曲疲劳测试,也难以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扭转疲劳测试装置,能够便于测出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强度,从而可以通过统计方法选择出环境适应能力强、使用寿命高的光纤光栅传感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一种扭转疲劳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强度,所述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包括:
[0006]定位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以及,
[0007]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
[0008]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绕所述旋转轴线进行正反转,以测试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强度。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共同夹持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一端;
[0010]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夹板以及第四夹板,所述第三夹板与所述第四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夹板与所述第四夹板共同夹持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另一端。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包括光纤光栅本体、第一增强片以及第二增强片,所述第一增强片与所述第二增强片层叠布置,所述光纤光栅本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增强片与所述第二增强片之间;所述第一夹板面向所述第二夹板的壁面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增强片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第一槽体内。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包括光纤光栅本体、第一增强片以及第二增强片,所述第一增强片与所述第二增强片层叠布置,所述光纤光栅本体夹设于所述第一
增强片与所述第二增强片之间;所述第三夹板面向所述第四夹板的壁面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沿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三夹板,所述第一增强片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第二槽体内。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一夹板共同夹持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夹板包括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第三夹板共同夹持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扭转疲劳测试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滑轨以及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的滑动座,所述滑动座能够相对于所述滑轨沿所述长度方向滑动;
[0016]所述驱动组件连接于所述滑动座,所述滑动座包括第一支撑部,所述底座还包括与所述第一支撑部沿所述长度方向相对布置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部。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滑动座包括锁止部,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滑轨间隔布置,所述扭转疲劳测试装置还包括锁止件,所述锁止件具有锁止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滑轨的锁止状态以及释放所述锁止部与所述滑轨的解锁状态。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组件包括传动组件以及驱动电机,所述传动组件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以及所述驱动电机,所述传动组件获取所述驱动电机的扭矩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转动;
[0019]所述传动组件包括第一轴、第一齿轮、第二轴以及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一轴,所述第二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二轴,所述第一齿轮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所述第一轴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所述第二轴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且所述第二轴连接固定于所述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齿轮的齿数大于或小于所述第二齿轮的齿数。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轴连接有指示部,所述第一支撑部连接有角度标识,所述角度标识环绕所述第二轴布置;
[0021]所述指示部跟随所述第二轴转动从而指向所述角度标识的不同位置,以指示所述第二轴的转动角度。
[00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可拆卸式连接,沿所述旋转轴线的周向,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驱动组件具有多个安装位置。
[00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扭转疲劳测试装置还包括:
[0024]光源,用于向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一端导入光信号;
[0025]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另一端导出的光信号,并根据导出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所述光信号生成控制信号;
[0026]控制器,响应于所述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驱动组件停止驱动。
[00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8]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考虑到了现有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在使用过程中,也会产生扭转变形,且该扭转变形可能会对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寿命产生直接影响。因此,设置了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对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扭转疲劳测试,从而使得光纤光栅传感器能够满足实际的使用需求。具体地,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包括定位组件以及驱动组件,定位组件能够定位光纤光栅传感器,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光纤光栅传感器进行扭转变形,通过对光纤
光栅传感器进行反复扭转,即可得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极限,通过统计方法选择出扭转疲劳强度均高于预设的扭转疲劳强度的光纤光栅传感器,则可以降低光纤光栅传感器使用时发生扭转失效的几率,从而提升了光纤光栅传感器的环境适应能力,提升了实际使用的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扭转疲劳测试装置与光纤光栅传感器组合的立体示意图;
[003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扭转疲劳测试装置的侧视示意图;
[003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扭转疲劳测试装置与光纤光栅传感器组合的爆炸示意图;
[003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光纤光栅传感器、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组合的爆炸示意图;
[003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光纤光栅传感器以及第一连接部组合的剖视爆炸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扭转疲劳测试装置,用于测试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强度,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包括:定位组件,包括相对布置的第一连接部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沿长度方向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用于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沿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以及,驱动组件,与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用于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相对于所述第二连接部转动,且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旋转轴线平行于所述长度方向;其中,所述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所述第一连接部绕所述旋转轴线进行正反转,以测试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扭转疲劳强度。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包括第一夹板以及第二夹板,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夹板与所述第二夹板共同夹持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一端;所述第二连接部包括第三夹板以及第四夹板,所述第三夹板与所述第四夹板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三夹板与所述第四夹板共同夹持固定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的另一端。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包括光纤光栅本体、第一增强片以及第二增强片,所述第一增强片与所述第二增强片层叠布置,所述光纤光栅本体夹设于所述第一增强片与所述第二增强片之间;所述第一夹板面向所述第二夹板的壁面设有第一槽体,所述第一槽体沿朝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一夹板,所述第一增强片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第一槽体内;和/或,所述第三夹板面向所述第四夹板的壁面设有第二槽体,所述第二槽体沿朝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方向贯穿所述第三夹板,所述第一增强片至少部分嵌于所述第二槽体内。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夹板包括第一缓冲垫,所述第一缓冲垫与所述第一夹板共同夹持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和/或,所述第四夹板包括第二缓冲垫,所述第二缓冲垫与所述第三夹板共同夹持所述光纤光栅传感器。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扭转疲劳测试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转疲劳测试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滑轨以及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楠陈铁李开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华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