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7826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1: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包括缸体冷却水路、冷却水路分水口、接头、成型胶管以及机油冷却器;缸体冷却水路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体内,缸体冷却水路与设置在发动机的齿轮室内的水泵连通,水泵用以控制冷却液在缸体冷却水路内的循环;冷却水路分水口设置在气缸体上,冷却水路分水口与缸体冷却水路连通;接头的一端与冷却水路分水口密封连通;成型胶管的一端与接头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机油冷却器设置在气缸体上,且位置靠近冷却水路分水口,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与成型胶管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可保证V型柴油机的冷却液分流通道简易且顺畅,连接密封部位少冷却效果明显,且V型机左右缸冷却更充分。缸冷却更充分。缸冷却更充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


[0001]本技术是关于发动机制造领域,特别是关于一种用于V型柴油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柴油发动机在运转使用过程中,既要保证燃烧的高效,同时也要保证关键部位冷却到位,冷却系统对缸套、缸盖、缸垫、机油等的冷却分布要做到合理。对于V型发动机来说,更多的冷却液对发动机两侧V型缸套、缸盖冷却更为重要,对于机油的冷却需要分流一部分冷却液来冷却即可,这样就需要发动机布置设计对机油冷却器单独设计一个合适的冷却分流通道。为了保证发动机工作过程可靠,需要保证冷却液分流通道尽量简易且顺畅,连接密封部位少。
[0003]如图1所示,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所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主要包括一端与V型气缸体的主冷却水路连通的直管部1,与直管部1的另一端连通的转向接头2,一端与转向接头2连通的中间过度管3,以及一端与中间过渡管3的另一端连通的弯管4,弯管4的另一端与机油冷却器连通。
[0004]从图1的结构可以明显看出,直管部1与V型气缸体需要密封连接,直管部1与转向接头2需要密封连接,中间过渡管3的两端分别与转向接头2和弯管4也需要密封连接。同时,直管部1经过转向接头2需要弯转一个90度的弯角,中间过渡管3有需要有两个空间弯角,最后弯管4还有一个90度的弯角,一个冷却分流通道需要经过好几次的转向以及多个密封连接,无疑会增加冷却液分流通道不顺畅性和复杂程度。
[0005]由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保证冷却液分流通道尽量简易且顺畅,连接密封部位少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来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6]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其能够保证V型柴油机的冷却液分流通道简易且顺畅,连接密封部位少,冷却效果明显,且V型机左右缸冷却更充分。
[0008]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包括缸体冷却水路、冷却水路分水口、接头、成型胶管以及机油冷却器;缸体冷却水路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体内,缸体冷却水路与设置在发动机的齿轮室内的水泵连通,水泵用以控制冷却液在缸体冷却水路内的循环;冷却水路分水口设置在气缸体上,冷却水路分水口与缸体冷却水路连通;接头的一端与冷却水路分水口密封连通;成型胶管的一端与接头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机油冷却器设置在气缸体上,且位置靠近冷却水路分水口,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与成
型胶管的另一端密封连通。
[0009]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还包括O型密封圈,其设置在齿轮室的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平面与气缸体的缸体冷却水路的进水口连接平面之间,O型密封圈用以保证水泵的出水口与缸体冷却水路的进水口之间的密封连通。
[0010]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还包括分别环扣在成型胶管两端上的第一环箍及第二环箍,第一环箍及第二环箍用以分别保证成型胶管的两端与接头和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之间的密封连通。
[0011]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成型胶管呈L型结构。
[0012]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成型胶管的L型结构的弯角不小于90
°

[0013]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接头与冷却水路分水口之间采用径向过盈密封连接。
[0014]在一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冷却水路分水口设置在V型发动机的气缸体的两排气缸之间靠近齿轮室的一端处。
[00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的机冷分流管路在满足要求管径状态下,冷却效果明显,使发动机水泵消耗功率变低,V型机左右缸冷却更充分。机冷分流管路密封性好,相对于传统外部连接机冷器水路的结构,多段管路连接,采用传统胶管连接,在发动机不同转速不同频率工作下,漏水故障率会比较高。结构简单,成本降低,冷却水路分水口开设灵活,适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根据现有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4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6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7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8a至图8c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方式的成型胶管的结构形式示意图。
[0024]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0025]1‑
齿轮室,2

气缸体,201

缸体冷却水路,202

冷却水路分水口,3

O型密封圈,4

接头,5

第一环箍,6

成型胶管,7

第二环箍,8

机油冷却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0027]除非另有其它明确表示,否则在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术语“包括”或其变换如“包含”或“包括有”等等将被理解为包括所陈述的元件或组成部分,而并未排除其它元件或其它组成部分。
[0028]如图2至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优选实施方式的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包括缸体冷却水路201、冷却水路分水口202、接头4、成型胶管6以及机油冷却器8。缸体
冷却水路201设置在发动机的气缸体2内,缸体冷却水路201与设置在发动机的齿轮室1内的水泵连通,水泵用以控制冷却液在缸体冷却水路201内的循环。冷却水路分水口202设置在气缸体2上,冷却水路分水口202与缸体冷却水路201连通。接头4的一端与冷却水路分水口202密封连通。成型胶管6的一端与接头4的另一端密封连通。机油冷却器8设置在气缸体2上,且位置靠近冷却水路分水口202,机油冷却器8的进水口与成型胶管6的另一端密封连通。
[002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还包括设置在齿轮室1的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平面与气缸体2的缸体冷却水路201的进水口连接平面之间的O型密封圈3,O型密封圈3用以保证水泵的出水口与缸体冷却水路201的进水口之间的密封连通。O型密封圈3的密封形式简单可靠,成本低廉。
[003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缸体冷却水路,其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气缸体内,所述缸体冷却水路与设置在所述发动机的齿轮室内的水泵连通,所述水泵用以控制冷却液在所述缸体冷却水路内的循环;冷却水路分水口,其设置在所述气缸体上,所述冷却水路分水口与所述缸体冷却水路连通;接头,其一端与所述冷却水路分水口密封连通;成型胶管,其一端与所述接头的另一端密封连通;以及机油冷却器,其设置在所述气缸体上,且位置靠近所述冷却水路分水口,所述机油冷却器的进水口与所述成型胶管的另一端密封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的机油冷却管路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O型密封圈,其设置在所述齿轮室的所述水泵的出水口连接平面与所述气缸体的所述缸体冷却水路的进水口连接平面之间,所述O型密封圈用以保证所述水泵的出水口与所述缸体冷却水路的进水口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德林余锦海覃学传李聪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