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11519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属于测绘无人机领域,包括测绘无人机本体,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部并位于摄像头的外部设有减震机构,通过在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面加装的减震机构,当测绘无人机本体在紧急降落的过程到地面上的时候,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冲击力将直接传递至缓冲底环上,使得缓冲底环和外环之间固定环之间安装的第二减震弹簧作出缩进操作,且缓冲底环顶面的缓冲杆将进入到外环顶面安装的固定筒的筒内,并通过缓冲杆外部的套环挤压固定筒内的第一减震弹簧使第一减震弹簧作出缩进操作,从而来对测绘无人机本体紧急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力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落时产生的冲击力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落时产生的冲击力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


[0001]本技术涉及测绘无人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

技术介绍

[0002]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英文缩写为“UAV”,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或者由车载计算机完全地或间歇地自主地操作。
[0003]无人机测绘技术是通过一套集成RTK定位模块,安全稳定的、适合恶劣天气作业的无人机飞行平台,经反复科学试验优化参数的五镜头相机,拍摄高清影像,经过软件集群处理生产实景三维模型,在室内基于实景三维模型生产数字线画地图。
[0004]在现有技术中,传统的测绘无人机在进行起降的过程中,由于脚架与地面产生直接的刚性接触,导致产生的冲击载荷使得测绘无人机的脚架容易产生裂痕并出现损坏,同时,由于紧急降落时产生的冲击较大,而现有的测绘无人机一般通过自身的减震板进行缓冲,其减震效果较差,使得测绘无人机机身内的元件会遭受冲击后损坏,不仅提高了无人机的维护成本,且测绘无人机在紧急降落时的稳定性较差,从而导致出现不便于测绘无人机进行起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可以有效解决
技术介绍
中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0007]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包括测绘无人机本体,所述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所述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部并位于摄像头的外部设有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包括安装环、外环、固定筒、第一减震弹簧、缓冲底环、固定环、第二减震弹簧、缓冲杆和套环,所述安装环通过螺母固定连接在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面,且外环固定连接在安装环的外部,所述固定筒固定连接在外环的顶面,且第一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筒的筒内顶面,所述缓冲杆固定连接在缓冲底环的顶面并穿过外环,且缓冲杆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套环,所述套环固定连接在第一减震弹簧的底端,所述外环和缓冲底环的相对面壁之间并位于套环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且第二减震弹簧固定连接在固定环之间。
[0008]优选的,所述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面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螺纹短杆。
[0009]优选的,所述安装环的内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螺纹短杆对应的安装块,且安装块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螺纹短杆穿插安装在安装孔的孔内,且螺母与螺纹短杆螺纹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外环固定安装在安装环的外部环壁上,且外环的顶面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有若干个通孔,所述外环的顶面并位于通孔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筒,且固定筒的筒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所述固定筒的筒内顶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
[0011]优选的,所述缓冲底环和外环的相对面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与通孔对应的固定环,且对称的固定环的相对面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所述第二减震弹簧固定安装在对称的凹槽之间。
[0012]优选的,所述缓冲底环的顶面并位于固定环的环内固定安装有缓冲杆,且缓冲杆穿过通孔并位于固定筒内,所述缓冲杆的外部上端部位固定安装有套环,且套环固定安装在第一减震弹簧的底端,所述套环的两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且滑块活动安装在滑槽内。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4]本技术中,通过在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底面加装的减震机构,当测绘无人机本体在紧急降落的过程到地面上的时候,与地面之间产生的冲击力将直接传递至缓冲底环上,使得缓冲底环和外环之间固定环之间安装的第二减震弹簧作出缩进操作,且缓冲底环顶面的缓冲杆将进入到外环顶面安装的固定筒的筒内,并通过缓冲杆外部的套环挤压固定筒内的第一减震弹簧使第一减震弹簧作出缩进操作,从而来对测绘无人机本体紧急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力达到缓冲减震的目的,并在测绘无人机本体自身的减震板减震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提高对测绘无人机本体的减震作用,以此来确保测绘无人机本体内的电子元件和脚架不会因降落时产生的冲击力而出现损坏的问题,进而提高了测绘无人机本体在紧急降落时的稳定性,并达到方便起降测绘无人机本体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的测绘无人机本体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的减震机构的结构拆分示意图。
[0018]图中:1、测绘无人机本体;2、摄像头;3、减震机构;4、螺纹短杆;5、安装环;6、安装块;7、安装孔;8、螺母;9、外环;10、通孔;11、固定筒;12、滑槽;13、第一减震弹簧;14、缓冲底环;15、固定环;16、凹槽;17、第二减震弹簧;18、缓冲杆;19、套环;20、滑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20]如图1

图3所示,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包括测绘无人机本体1,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2,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部并位于摄像头2的外部设有减震机构3,且减震机构3包括安装环5、外环9、固定筒11、第一减震弹簧13、缓冲底环14、固定环15、第二减震弹簧17、缓冲杆18和套环19,安装环5通过螺母8固定连接在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面,且外环9固定连接在安装环5的外部,固定筒11固定连接在外环9的顶面,且第一减震弹簧13固定连接在固定筒11的筒内顶面,缓冲杆18固定连接在缓冲底环14的顶面并穿过外环9,且缓冲杆1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套环19,套环19固定连接在第一减震弹簧13的底端,外环9和缓冲底环14的相对面壁之间并位于套环19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5,且第二减震弹簧17固定连接在固定环15之间。
[0021]如图1

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为了通过减震机构3来提高对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
缓冲减震的作用,以达到测绘无人机本体1方便起降的目的,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面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螺纹短杆4,安装环5的内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螺纹短杆4对应的安装块6,且安装块6的顶面开设有安装孔7,螺纹短杆4穿插安装在安装孔7的孔内,且螺母8与螺纹短杆4螺纹连接,外环9固定安装在安装环5的外部环壁上,且外环9的顶面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0,外环9的顶面并位于通孔10的上方固定安装有固定筒11,且固定筒11的筒内壁两侧分别开设有滑槽12,固定筒11的筒内顶面还固定安装有第一减震弹簧13,缓冲底环14和外环9的相对面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与通孔10对应的固定环15,且对称的固定环15的相对面壁上分别开设有凹槽16,第二减震弹簧17固定安装在对称的凹槽16之间,缓冲底环14的顶面并位于固定环15的环内固定安装有缓冲杆18,且缓冲杆18穿过通孔10并位于固定筒11内,缓冲杆18的外部上端部位固定安装有套环19,且套环19固定安装在第一减震弹簧13的底端,套环19的两侧壁上分别固定安装有滑块20,且滑块20活动安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包括测绘无人机本体(1),所述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摄像头(2),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部并位于摄像头(2)的外部设有减震机构(3),且减震机构(3)包括安装环(5)、外环(9)、固定筒(11)、第一减震弹簧(13)、缓冲底环(14)、固定环(15)、第二减震弹簧(17)、缓冲杆(18)和套环(19),所述安装环(5)通过螺母(8)固定连接在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面,且外环(9)固定连接在安装环(5)的外部,所述固定筒(11)固定连接在外环(9)的顶面,且第一减震弹簧(13)固定连接在固定筒(11)的筒内顶面,所述缓冲杆(18)固定连接在缓冲底环(14)的顶面并穿过外环(9),且缓冲杆(18)的外部固定连接有套环(19),所述套环(19)固定连接在第一减震弹簧(13)的底端,所述外环(9)和缓冲底环(14)的相对面壁之间并位于套环(19)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固定环(15),且第二减震弹簧(17)固定连接在固定环(15)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测绘无人机本体(1)的底面以环形阵列的方式固定安装有若干个螺纹短杆(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方便起降的测绘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环(5)的内环壁上固定安装有与螺纹短杆(4)对应的安装块(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超炜傅利强戚佳敏刘涛陈帅徐晨伦赵升张新兰昌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东网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