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导流罩、模具组件及矿用潜水泵技术

技术编号:39008867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导流罩、模具组件及矿用潜水泵,生产方法包括:在内膜的周向外侧包裹预设加工层;预设加工层包括真空袋和设置在真空袋内的纤维布;向真空袋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当真空袋内的第一胶体固化后,去除真空袋;纤维布和固化的第一胶体结合形成预设本体层;将外膜套设在预设本体层的外侧;内膜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抵接;第二筒体的内周壁、预设本体层、两个端盖之间形成呈筒状的密封空间;向密封空间内注入第二预设量的第二胶体;固化的第二胶体和预设本体层结合形成导流罩;将内膜和外膜从导流罩上拆离。该生产方法所生成的导流罩的重量较轻,解决了现有的矿用潜水泵的导流罩的重量较重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导流罩、模具组件及矿用潜水泵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导流罩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导流罩、模具组件及矿用潜水泵。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用潜水电泵
,目前的矿用潜水电泵(以下简称水泵)主要采用碳素结构钢或铸铁的外壳,因金属材料密度大,水泵整体重量偏重。而对于小功率(一般≤4kW)的水泵,煤矿井下主要采用人工搬运的方式进行移动,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并且,过重的质量更易导致搬运作业人员受到磕碰等潜在安全风险发生。
[0003]为了尽量减轻水泵的重量,主要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减薄设计;另一种是采用轻型材料或非金属材料替代现有的水泵导流罩材料。具体地,采用不锈钢材质替代碳素结构钢或铸铁,将导流罩壳体的壁厚减薄。或者,采用轻金属或非金属材料替代普通水泵外壳的,但是轻金属和普通非金属材料不满足煤矿用安全要求。
[0004]虽然不锈钢强度优于碳素结构钢或铸铁,但是由于两者密度相差无几,考虑到结构强度,尽管厚度减薄了,但减重效果不明显。采用轻金属,常见的有铝、镁、钛、锆,根据GB3836相关规定,含量不得超过15%,因此基本无法减重。
[0005]可见,现有技术中的矿用潜水泵的导流罩存在重量较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导流罩、模具组件及矿用潜水泵,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矿用潜水泵的导流罩存在重量较重的问题。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其包括:步骤S1:在呈筒状结构的内膜的周向外侧包裹预设加工层;其中,预设加工层包括真空袋和设置在真空袋内的纤维布;步骤S2:向真空袋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以使流体状的第一胶体渗透进纤维布内并包裹住纤维布;第一胶体包括树脂材料;步骤S3:当真空袋内的第一胶体固化后,去除真空袋;纤维布和固化的第一胶体结合形成预设本体层;步骤S4:将外膜套设在预设本体层的外侧;其中,外膜包括第二筒体和两个端盖,两个端盖分别设置在第二筒体的轴向两端,内膜的轴向两端分别与两个端盖抵接,以使外膜和内膜相对固定;第二筒体的内周壁、预设本体层、两个端盖之间形成呈筒状的密封空间;步骤S5:向密封空间内注入第二预设量的第二胶体,以使流体状的第二胶体渗透进预设本体层并包裹住预设本体层;第二胶体包括树脂材料和碳化硅;步骤S6:当第二胶体固化后,固化的第二胶体和预设本体层结合形成导流罩;将内膜和外膜从导流罩上拆离。
[0008]进一步地,真空袋上开设有第一抽气口和第一注胶口,第一抽气口和第一注胶口均与真空袋的内腔连通;向真空袋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的方法包括:通过第一抽气口对真空袋的内腔进行抽气,同时通过第一注胶口向真空袋的内腔内进行注胶;当向真空袋的内腔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后,停止抽气和注胶。
[0009]进一步地,外膜包括第二抽气口和第二注胶口,第二抽气口和第二注胶口均与密封空间连通;向密封空间内注入第二预设量的第二胶体的方法包括:通过第二抽气口对密封空间进行抽气,同时通过第二注胶口向密封空间内进行注胶;当向密封空间内注入第二预设量的第二胶体后,停止抽气和注胶。
[0010]进一步地,外膜具有拆分面,第二筒体的中心轴线与拆分面平行或位于拆分面上;外膜通过拆分面分成两个相互可拆离的膜体部;将外膜套设在预设本体层的外侧的方法包括:将两个膜体部均套设在预设本体层的外侧,并将两个膜体部连接固定;和/或,将外膜从导流罩上拆离的方法包括:将两个连接的膜体部解锁并使每个膜体部均从导流罩上拆离。
[0011]进一步地,内膜包括第一筒体和设置在第一筒体的外周壁上的凸柱,凸柱和第一筒体可拆卸地设置;第二筒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凹槽部;真空袋具有与真空袋的内腔不连通的让位孔,在内膜的周向外侧包裹预设加工层的方法包括:在第一筒体的周向外侧包裹预设加工层,并使真空袋通过让位孔套设在凸柱上,以使预设本体层具有与预设本体层的筒腔连通的预设开口;当外膜套设在预设本体层的外侧时,凸柱位于凹槽部内,凸柱的凸出端面与凹槽部的槽底壁接触,凸柱的外周壁与凹槽部的槽侧壁之间具有预设间隙,以使密封空间包括呈筒状的空间本体和与空间本体连通的预设间隙,进而使生成的导流罩包括呈筒状结构的罩本体和设置在罩本体的外周壁上的连接部,连接部具有与预设开口连通的连通孔。
[0012]进一步地,凹槽部的槽底壁上凸设有凸出部;预埋件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预埋件具有连接孔,连接孔延伸至预埋件的第一端面;导流罩的生产方法还包括:在将外膜套设在预设本体层的外侧之前,将预埋件的连接孔卡套在凸出部上,并使预埋件的第一端面与凹槽部的槽底壁接触;当第二胶体固化后,预埋件固定在连接部内。
[0013]进一步地,凸出部为多个,多个凸出部沿凹槽部的槽侧壁的周向间隔设置;导流罩的生产方法还包括:在将外膜套设在预设本体层的外侧之前,将多个预埋件的连接孔一一对应地卡套在多个凸出部上,并使各个预埋件的第一端面均与凹槽部的槽底壁接触。
[0014]进一步地,连接孔包括螺纹孔段。
[0015]进一步地,第一筒体包括沿其轴向依次连接的第一筒段、第二筒段、第三筒段、第四筒段和第五筒段;第一筒体沿其轴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一筒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一筒段的外周壁的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不变;第二筒段的外周壁的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逐渐增大,第三筒段的外周壁的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逐渐增大,第四筒段的外周壁的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逐渐增大,第五筒段的外周壁的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不变。
[0016]进一步地,第二筒体沿其轴向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自第二筒体的第一端至第二端的方向,第二筒体的内周壁的垂直于其轴向的截面逐渐增大。
[0017]进一步地,在将内膜和外膜从导流罩上拆离后,导流罩的生产方法还包括:在导流罩的外侧表面设置抗静电涂层。
[0018]进一步地,树脂材料包括环氧乙烯基树脂,环氧乙烯基树脂的材料包括双酚A;和/或预设本体层中的树脂材料的质量占比的取值范围为65%至75%;和/或预设本体层中的纤维布的质量占比的取值范围为25%至35%;和/或纤维布为无捻纤维;和/或第二胶体中的树脂材料的质量占比的取值范围为80%至90%,第二胶体中的碳化硅的质量占比的取值
范围为10%至20%。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流罩,导流罩为采用上述的导流罩的生产方法所生成的导流罩。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模具组件,其包括内膜和外膜,内膜和外膜均适用于上述的导流罩的生产方法。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方面,提供了一种矿用潜水泵,其包括上述的导流罩。
[0022]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包括:步骤S1:在呈筒状结构的内膜的周向外侧包裹预设加工层;其中,预设加工层包括真空袋和设置在真空袋内的纤维布;步骤S2:向真空袋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以使流体状的第一胶体渗透进纤维布内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S1:在呈筒状结构的内膜(10)的周向外侧包裹预设加工层;其中,所述预设加工层包括真空袋和设置在所述真空袋内的纤维布;步骤S2:向所述真空袋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以使流体状的第一胶体渗透进所述纤维布内并包裹住所述纤维布;所述第一胶体包括树脂材料;步骤S3:当所述真空袋内的第一胶体固化后,去除所述真空袋;所述纤维布和固化的所述第一胶体结合形成预设本体层;步骤S4:将外膜(20)套设在所述预设本体层的外侧;其中,所述外膜(20)包括第二筒体(21)和两个端盖(22),所述两个端盖(22)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二筒体(21)的轴向两端,所述内膜(10)的轴向两端分别与所述两个端盖(22)抵接,以使所述外膜(20)和所述内膜(10)相对固定;所述第二筒体(21)的内周壁、所述预设本体层、所述两个端盖(22)之间形成呈筒状的密封空间(30);步骤S5:向所述密封空间(30)内注入第二预设量的第二胶体,以使流体状的第二胶体渗透进所述预设本体层并包裹住所述预设本体层;所述第二胶体包括树脂材料和碳化硅;步骤S6:当所述第二胶体固化后,固化的所述第二胶体和所述预设本体层结合形成所述导流罩;将所述内膜(10)和所述外膜(20)从所述导流罩上拆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袋上开设有第一抽气口和第一注胶口,所述第一抽气口和所述第一注胶口均与所述真空袋的内腔连通;向所述真空袋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的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一抽气口对所述真空袋的内腔进行抽气,同时通过所述第一注胶口向所述真空袋的内腔内进行注胶;当向所述真空袋的内腔内注入第一预设量的第一胶体后,停止抽气和注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20)包括第二抽气口和第二注胶口,所述第二抽气口和所述第二注胶口均与所述密封空间(30)连通;向所述密封空间(30)内注入第二预设量的第二胶体的方法包括:通过所述第二抽气口对所述密封空间(30)进行抽气,同时通过所述第二注胶口向所述密封空间(30)内进行注胶;当向所述密封空间(30)内注入第二预设量的第二胶体后,停止抽气和注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膜(20)具有拆分面(24),所述第二筒体(21)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拆分面(24)平行或位于所述拆分面(24)上;所述外膜(20)通过所述拆分面(24)分成两个相互可拆离的膜体部(23);将所述外膜(20)套设在所述预设本体层的外侧的方法包括:将两个所述膜体部(23)均套设在所述预设本体层的外侧,并将两个所述膜体部(23)连接固定;和/或将所述外膜(20)从所述导流罩上拆离的方法包括:将两个连接的所述膜体部(23)解锁并使每个所述膜体部(23)均从所述导流罩上拆离。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导流罩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膜(10)包括第一筒体(11)和设置在所述第一筒体(11)的外周壁上的凸柱(12),所述凸柱(12)和所述第一筒体(11)可拆卸地设置;所述第二筒体(21)的内周壁上设置有凹槽部(28);所述真空袋具有与所述真空袋的内腔不连通的让位孔,在所述内膜(10)的周向外侧包
裹所述预设加工层的方法包括:在所述第一筒体(11)的周向外侧包裹所述预设加工层,并使所述真空袋通过所述让位孔套设在所述凸柱(12)上,以使所述预设本体层具有与所述预设本体层的筒腔连通的预设开口(240);当所述外膜(20)套设在所述预设本体层的外侧时,所述凸柱(12)位于所述凹槽部(28)内,所述凸柱(12)的凸出端面(121)与所述凹槽部(28)的槽底壁接触,所述凸柱(12)的外周壁与所述凹槽部(28)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奇吴桂陈陈良程梦远周晨辉姜敬叶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神东煤炭分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