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天津大学专利>正文

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90041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首先,提出了基于集成学习的新型预处理模块,对原始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为TAPM提供可靠的数据基础,并确定多能负荷预测的关键输入变量;然后,在TAPM的第一阶段自适应地集成四个预测器的训练结果,以增强模型的泛化能力,其中提出了一种新型协作原子混沌搜索算法来训练TAPM的预测器超参数与中间数据集,以实现TAPM中预测器的自适应堆积;最后,在TAPM的第二阶段进行了用电高峰期的峰值负荷预测修正;本提高能源梯级利用效率,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广受关注,确的多能负荷预测对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规划来说十分关键,保障管理者针对碳峰值目标做出有效决策。效决策。效决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负荷预测
,涉及多能负荷预处理方法、启发式优化方法、集成学习负荷预测方法,尤其是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能源供给与环境问题矛盾凸显,推动能源结构转型,提高能源综合利用率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势在必行。综合能源系统作为能源互联网主要承载形式,涵盖电、热和、等多种能源,能够实现不同类型能源的深度耦合,逐渐成为能源领域研究的主要方向。加快建设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有助于提高各种能源形式的综合利用效率,为环境保护问题做出贡献。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利用先进的物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管理模式,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整合电、热、冷等多形式能源,从而系统性地实现多元化能源的精益化运维。随着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推广,多能负荷预测成为精益化运维的重要前提,它保障管理部门能够做出精准调度和智能维护等决策。多能负荷预测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效率对于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实现供需平衡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可再生能源的出力间歇性、分布不均衡、季节性变化等给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可靠供电和多能源系统的负荷预测带来了挑战。由于不同综合能源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关系难以界定,多能负荷的影响因素比传统配电网络更为复杂。
[0003]由于超短期负荷预测在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作用,相关技术研究正快速发展。现有的独立预测模型可大致分为参数化算法和数据驱动算法。然而,不确定的气象条件和社会事件给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负荷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而参数化算法难以解决非线性问题与分析复杂的影响因素。而例如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支持向量回归(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SVR)、人工神经网络等数据驱动算法可以在超短期负荷预测中快速预测多能负荷。天津大学提出了一种小波神经网络(Wavelet Neural Network,WNN)模型,通过改进的粒子群优化(Improved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IPSO)和混沌优化算法(Chaos Optimization Algorithm,COA)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模型进行优化。虽然单一的预测模型可以在某些场景快速预测多能负荷,但面对其他或更为复杂的场景可能会出现泛化能力差和过拟合的问题。
[0004]采用集成学习的方式来预测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负荷成为解决上述问题的重要途径,其中多个数据驱动模型被集成到一个集成预测框架中,以获得比具有互补机制的任何单个模型更好的性能,而合适的集成策略将提供更佳的拟合性能和预测精度。穆罕默德提出了一个多元集成预测框架(Multivariate Ensemble Forecasting Framework,MEFF),它系统地组合了三个多预测器:Elman神经网络、前馈神经网络和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这些预测器由全局粒子群优化训练,以提高其在MEFF中的预测精度。有学者提出了一种混合模型,集成了长短期记忆(Long Short

Term Memory,LSTM)、编码器

解码器和梯度提升决策树,以提高多能负荷的预测精度。在众多集成技术中,堆积集成框架(Stacking Ensemble Framework,SEF)以其优秀的鲁棒性能和预测精度而闻名,并逐渐应用于多能负
荷的预测领域。
[0005]值得注意的是,现有文献中关于提高堆积集成框架的泛化能力和训练效率的研究成果有限。传统的SEF在生成用于集成所有基预测器训练结果的中间数据集时,由于其中弱预测器的干扰,每个预测器输出结果的加权平均将削弱强预测器的性能,且每个预测模型的相关性都被忽略。此外,单一无序地堆积预测器数量实际上会降低整个SEF的训练速度,而对于准确度的提高有限,其导致的巨大计算成本使得SEF难以应用于大规模综合能源系统。同时,多能负荷的预测误差主要源自于用能高峰期,而气象变化的不确定性与不同能源形式间的耦合影响使大多数现有的预测手段难以降低峰值负荷的预测误差。此外,传统的超短期负荷预测方法主要只侧重一种类型负荷的预测,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提出一个协同预测电



冷负荷的轻量级SEF具有极高的应用价值,动态改变SEF结构以适应所采用的基预测模型特征是对SEF的一次有意义的探索,基于具有强泛化能力的SEF进行峰值负荷预测校是提高多能负荷预测精度的有效途径。
[0006]为了充分挖掘SEF的潜在能力,亟需一种合适的方法来优化SEF的基预测器权重和超参数配置。然而,此类问题的搜索空间呈指数增长,传统的优化方法往往只能产生次优解决方案。而无梯度机制使元启发式算法能够绕过搜索空间导数的计算,从而降低计算成本并提高其搜索性能。基于种群的元启发式算法,如遗传算法(GA)、灰狼优化器(GWO)和粒子群优化(PSO),在超参数优化方法广受好评。最近,Azizi提出了原子轨道搜索(Atomic Orbital Search,AOS)算法,这是一种基于量子原子模型和量子力学原理的新型元启发式算法,在具有不同维度的多个数学函数中AOS算法的全局收敛性能优于其他元启发式算法。然而,AOS在处理复杂的优化问题方面仍具挑战性,尤其是在处理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耦合关系方面,且AOS的光子数值策略和磁场模拟策略不能合理平衡勘探和利用且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科学解释。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通过深入研究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能负荷数据的耦合特性,对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能负荷进行精准预测。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其现实问题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9]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所述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基于预处理模块、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和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
[0010]所述预处理模块用于对原始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分解和重组生成聚类融合数据;
[0011]所述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用于对聚类融合数据进行冷负荷、热负荷、电负荷计算生成负荷预测数据;
[0012]所述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用于对负荷预测数据进行峰值冷负荷、热负荷、电负荷的误差估算生成负荷修正数据;包括如下步骤:
[0013]数据预处理:调用预处理模块,对第一阶段得到的训练误差和影响因素进行预处理,以满足后续流程的要求;
[0014]变量降维:调用预处理模块,使用RF

RFE方法选择峰值负荷预测误差的代表性影
响因素;
[0015]误差估计:根据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初步负荷预测结果,可以识别出预测误差较大的峰值负荷范围;根据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的数据预测误差的峰值负荷时段;再训练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时,将原始训练标签替换为第一个APM模型的初步训练误差,估计测试集上多能源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基于预处理模块、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和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所述预处理模块用于对原始输入数据进行预处理、分解和重组生成聚类融合数据;所述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用于对聚类融合数据进行冷负荷、热负荷、电负荷计算生成负荷预测数据;所述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用于对负荷预测数据进行峰值冷负荷、热负荷、电负荷的误差估算生成负荷修正数据;包括如下步骤:数据预处理:调用预处理模块,对第一阶段得到的训练误差和影响因素进行预处理,以满足后续流程的要求;变量降维:调用预处理模块,使用RF

RFE方法选择峰值负荷预测误差的代表性影响因素;误差估计:根据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初步负荷预测结果,可以识别出预测误差较大的峰值负荷范围;根据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的数据预测误差的峰值负荷时段;再训练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时,将原始训练标签替换为第一个APM模型的初步训练误差,估计测试集上多能源峰值负荷的预测误差;误差修正:将测试集上的预测误差反馈给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对预测结果进行修正,每种负荷类型的固有模态函数融合都是线性添加的,将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计算的多能负荷初步预测结果与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输出预测误差之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和所述第二自适应堆积预测模块均包括三个基预测器、一个元预测器和优化器;其中:所述优化器通过原子混沌搜索算法对负荷预测数据、负荷修正数据进行协作量子混沌搜索生成自适应堆积中间参数,包括如下步骤:S1

1:构建基于量子的原子搜索模型;S1

2:确定候选解的初始位置,计算候选解的初始度,随机生成电子层数,将候选解分配到电子层中,计算电子层的结合态、结合能、最低能级,生成随机向量;S1

3:通过动态光子策略判定电子是否发生光子行为,部分电子吸收或发生电子改变能量状态,部分电子进入混沌轨道进行大规模搜索,完成对协作原子模型中的全局最优电子的搜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面向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的多元两阶段自适应堆积预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通过动态光子策略判定电子是否发生光子行为,部分电子吸收或发生电子改变能量状态,部分电子进入混沌轨道进行大规模搜索,完成对协作原子模型中的全局最优电子的搜索过程,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1
‑3‑
1:主导原子在第k电子层中第i个电子的能级大于主导原子在第k层电子层中的结合态,即:LO
i,k
≥BE
L,k
;则先导电子倾向于发射基于多原子协作的光子能量,协作模式下的位置更新方程如下:LS
i,k
(λ+1)=LS
i,k
(λ)+α
i
(2β
i
×
LE

γ
i
×
BS
L

σ
i
×
BS
F
)/k
式中:L
Si,k
(λ)和L
Si,k
(λ+1)是主导原子第k层中第i个电子的第λ和(λ+1)个迭代位置,σ
i
是(0,1)范围内随机生成的向量,BS
L
代表主导原子的结合态,q
L
是主导原子内部的电子数,BS
F
代表所有从属原子的结合态,q
F
是从属原子内的电子数;否则电子倾向于基于多原子协作吸收光子,其协同位置更新方程如下:LS
i,k
(λ+1)=LS
i,k
(λ)+α
i
(2β
i
×
LE
L,k

γ
i
×
BS
L,k

σ
i
×
BS
F,k
)))式中:d
L
和d
F
第k个假想层中的主导原子和从属原子的总电子数;步骤S1
‑3‑
2:电子进入混沌轨道的过程:通过如下公式建立混沌空间映射:式中:s
ij
(λ)是第i个候选解在第λ次迭代时的第j个决策变量;s
ij,max
和s
ij,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磊蛟李元良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