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隧道快速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9002483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3-10-07 10: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隧道快速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在隧道施工时,相邻前后A、B两个循环过程交叉进行,在A循环初喷完成后,对A循环初喷层的围岩进行监控量测,在安全条件下,先进行B循环的开挖、出渣、找顶排险、初喷,从而将B循环开挖的爆破提前进行,以满足爆破只能白天进行的条件。对B循环初喷层的围岩进行监控量测,在安全条件下,对A、B循环同时进行立架、挂网、锚杆、复喷,避免了施工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的反复倒运,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另外,由于立架、挂网、锚杆、复喷作业时间长,并且没有相应的时间段限制,能够在夜晚施工,从而有助于提高隧道的施工进度。工进度。工进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快速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隧道施工
,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隧道快速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隧道施工具有隐蔽性大、循环性强、力学动态变化等特点,新奥法在山岭隧道施工中的应用仍占主要地位。新奥法施工的核心主要为光面爆破、喷锚支护和监控量测,光面爆破和喷锚支护在作业循环中占据大部分时间,在公路隧道施工中,多为双洞双向四车道,采用普通正台阶法开挖,掌子面每延米开挖量约为60m3左右,开挖(钻、装、爆)用时约为3小时,通风排烟约为0.5小时,双装载机出渣时间约为3小时,找顶排险约为0.5小时,测量约为0.5小时,立架约为2小时,打设锁脚锚杆(管)约为0.5小时,挂网、喷浆约为4小时,不考虑报检、推台车等因素影响,单循环工效约为14小时,而在双洞双向六车道隧道中,工程量更大,会导致循环工作量增大,开挖进度大大受限。
[0003]由于隧道施工中正常单循环作业需要14小时左右,很难实现2循环/日。另外,掌子面的进度直接决定隧道施工的安全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受社会环境影响,火工品的供应大多地区仅限于白天,极大的限制了掌子面的施工进尺。如何在保证掌子面安全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火工品供应时间,加快隧道掘进速度,成为本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了一种隧道快速施工方法,本专利技术通过对前后相邻的A、B循环进行交叉施工,在A循环初喷完成后,对A循环初喷层的围岩进行监控量测,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先进行B循环的开挖、出渣、找顶排险、初喷,将B循环开挖的爆破时间提前进行,满足了相应的时间限制要求,并且对B循环初喷层的围岩进行监控量测,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对A、B循环同时进行立架、挂网、锚杆、复喷,避免了施工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的反复倒运,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有助于加快隧道的掘进速度。
[0005]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隧道快速施工方法,隧道施工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以下步骤:开挖、出渣、找顶排险、初喷、立架、挂网、锚杆和复喷,其中由于火工品的供应只限于白天,因此开挖的爆破需要白天进行;
[0006]隧道施工时,相邻A、B两个循环过程交叉进行,其中A循环位于B循环前侧,具体为:
[0007]S1、对A循环进行开挖、出渣和找顶排险;
[0008]S2、对A循环进行初喷,A循环的初喷完成后,立即对A循环初喷层的围岩打设监控量测标识,并取得初始读数,施工过程中连续进行监控量测,收集围岩变形量,并及时将数据反馈至技术人员,对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进行分析;
[0009]S3、在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位于设定范围的前提下,进行B循环的开挖、出渣和找顶排险;
[0010]S4、对B循环进行初喷,B循环初喷完成后,立即对B循环初喷层的围岩打设监控量测标识,并取得初始读数,过程中连续进行监控量测,收集围岩变形量,并及时将数据反馈
至技术人员,对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进行分析,具体方法参照《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
[0011]S5、在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位于设定范围的前提下,进行A、B两个循环的立架、挂网、锚杆、复喷。围岩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的设定范围即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满足隧道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的上限。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隧道施工开挖方式包括台阶法和全断面法。从施工造价及施工速度考虑,优选台阶法和全断面法。
[0013]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采用台阶法进行开挖时,上台阶和下台阶采用平行作业方法进行施工即上下台阶同时作业。台阶法开挖正常流程是先上台阶、后下台阶顺序作业,但如此工效较低。现阶段已有两台阶平行作业方法,可实现上下台阶同时作业,下台阶增加3个人即可,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并且,下台阶工作量相对上台阶较小,且在施工上台阶时,不影响下台阶的施工,但上台阶的进度制约下台阶的进度、也制约整体进度,在隧道施工中,上台阶的进度决定了整体的进度,即影响掌子面的施工进尺。
[0014]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所述台阶法包括正台阶法,先对上台阶Ⅰ区进行开挖,后对下台阶Ⅱ、Ⅲ区进行跳槽开挖,上台阶Ⅰ区开挖后的其他施工步骤与下台阶Ⅱ、Ⅲ区开挖同步进行。由于隧道跨度较大,为保证掌子面及围岩稳定,采取正台阶法进行开挖。
[0015]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A、B循环找顶排险完成前,喷浆班组人员、湿喷机、拌合站准备就绪,保证第一时间对围岩进行初喷。
[0016]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A、B循环初喷层的初喷厚度为3

4cm。先进行初喷,补平围岩表面,避免应力集中,促使应力均匀分布,且初喷可尽快封闭围岩,减缓围岩风化,控制初喷层的厚度在3

4cm,由于初喷量较少,基本1小时即可喷完,不影响后续循环的开挖。
[0017]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A、B两个循环的出渣、找顶排险、初喷、监控量测、立架、挂网、锚杆和复喷的施工时间段没有限制。由于A、B两个循环的出渣、找顶排险、初喷、监控量测、立架、挂网、锚杆和复喷的施工时间段没有限制,因此能够安排在夜晚进行,从而有助于提高施工进度。
[0018]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还有:开挖时,为保证开挖质量,周边眼采取光面爆破,导爆索间隔装药,以提高爆后围岩平整度。
[00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在隧道施工时,相邻前后A、B两个循环过程交叉进行,在A循环初喷完成后,对A循环初喷层的围岩进行监控量测,在安全条件下,先进行B循环的开挖、出渣、找顶排险、初喷,从而将B循环开挖的爆破提前进行,以满足爆破只能白天进行的条件。
[0020]对B循环初喷层的围岩进行监控量测,在安全条件下,对A、B循环同时进行立架、挂网、锚杆、复喷,由于两个循环的立架、挂网、锚杆、复喷合并在一起实施,避免了施工设备以及作业人员的反复倒运,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缩短了作业时间。
[0021]另外,由于立架、挂网、锚杆、复喷作业时间长,并且没有相应的时间段限制,能够在夜晚施工,从而有助于提高隧道的施工进度。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23]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的开挖顺序示意图;
[0024]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中A循环的出渣作业示意图;
[0025]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中A循环的找顶排险示意图;
[0026]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中A循环初喷层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中A循环的初喷作业示意图;
[0028]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中B循环的出渣作业示意图;
[0029]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施工方法中B循环的找顶排险示意图;
[0030]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所述隧道快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快速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隧道施工一个完整的循环包括以下步骤:开挖、出渣、找顶排险、初喷、立架、挂网、锚杆和复喷,其中开挖的爆破需要白天进行;隧道施工时,相邻A、B两个循环过程交叉进行,其中A循环位于B循环前侧,具体为:S1、对A循环进行开挖、出渣和找顶排险;S2、对A循环进行初喷,A循环的初喷完成后,立即对A循环初喷层的围岩打设监控量测标识,并取得初始读数,施工过程中连续进行监控量测,收集围岩变形量,并及时将数据反馈至技术人员,对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进行分析;S3、在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位于设定范围的前提下,进行B循环的开挖、出渣和找顶排险;S4、对B循环进行初喷,B循环初喷完成后,立即对B循环初喷层的围岩打设监控量测标识,并取得初始读数,过程中连续进行监控量测,收集围岩变形量,并及时将数据反馈至技术人员,对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进行分析;S5、在围岩的累计变形量、变形速率位于设定范围的前提下,进行A、B两个循环的立架、挂网、锚杆、复喷。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快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储宁吉冯进毕文生谢运东黄林卫琦
申请(专利权)人:中化学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